游戏百科

25岁到35岁,三分之二没上过大学

最近看到一个播放量相当高的短视频,一位小孩快速横穿两旁建筑物林立的马路时被撞身亡。作者翻了下评论区,没有人提出针对这类情

最近看到一个播放量相当高的短视频,一位小孩快速横穿两旁建筑物林立的马路时被撞身亡。

作者翻了下评论区,没有人提出针对这类情况的改进措施,清一色带着幸灾乐祸的口吻,认为司机无责。

这让作者想到网友们的学历,毕竟前几天我们才分享过一组数据,数据显示:我国成年男人平均学历连尼日利亚都赶不上。

当然,有网友认为我国近些年发展速度太快,应该只统计最近一些年份的人口,更能反映学历的分布情况。

我们取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观察当年25岁到34岁男性人口的学历分布情况(作者注:对应2025年的年龄在30岁到40岁,考虑到研究生比例不高,这部分人群的学历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当我们展开2010年至2020年25-34岁男性人口的学历分布图表,两组对称的金字塔如同社会结构的断层扫描,记录着这代人生存境遇的变迁。

2010年时,这个年龄段拥有大学学历(大专及以上)的男性仅1835万人,占比18.3%;到2020年,虽然大学学历人数增长至3790万,但占比仍只达到33.4%。

这意味着在当下25-34岁的男性中,仍有三分之二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这个数字或许能为我们理解当下社会现象提供一把钥匙。

2010年的学历金字塔呈现出典型的"底层宽厚"特征: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占比高达62.7%,对应着6296万人的庞大群体。

这种学历结构投射到劳动力市场上,就形成了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就业格局,制造业、建筑业吸纳了大量初中文化程度的青年男性。

十年间发生的变化令人惊叹。到2020年,大学学历群体实现了规模翻番,其中本科毕业生从728万激增至1612万,增幅达121%;研究生群体更是从105万增长至228万,增幅117%。

这种跃升背后是高等教育扩招政策的持续发酵:1999年启动的高校扩招,到2020年正好覆盖到这个年龄段的人口。

但深入分析会发现,学历提升的速度存在明显的结构性差异:大专学历从1002万增至1950万,增幅95%低于本科和研究生,暗示着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差距可能在拉大。

更值得关注的是高中阶段教育的变化——高中文化程度人口从1905万增至2517万,增幅32%远低于高等教育,说明教育资源的提升仍存在明显的"天花板效应"。

然而这些光鲜的增长数字背后,隐藏着更复杂的社会现实。虽然大学学历占比提升15个百分点,但初中及以下学历群体仍占据46.5%的比例,对应着4349万初中和547万小学文化程度者。

这意味着在当下25-34岁的男性中,近半数的教育背景仍停留在义务教育阶段。这种学历结构的二元分化,可能造就了截然不同的生存体验和价值观念。

当高学历群体在社交媒体掌握话语权时,那些初中毕业就进入社会的群体,他们的声音和处境往往被选择性忽视。这或许能部分解释网络评论区的撕裂现象——不同学历群体实际上生活在平行时空里。

十年间学历结构的演变,既见证了中国教育的巨大进步,也暴露出发展不平衡的深层矛盾。

大学学历群体规模的倍增是国家投入的结果,但仍有三分之二男性未能分享这份红利。这种分化不仅影响个人发展,更关系到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要打破这种格局,既需要继续扩大高等教育供给,更需要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构建多元成才路径。

毕竟,一个健康的社会,不应该让学历成为划分人群的标签,而应该让每个劳动者都能获得尊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