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演都不演了!全红婵复出夺冠不到24小时,三大恶心情况发生了

“冠军好像也没有那么好,拿了冠军也没有那么开心!”曾在巴黎奥运会结束之后,跳水运动员全红婵在央视镜头面前说了一句这样的话

“冠军好像也没有那么好,拿了冠军也没有那么开心!”

曾在巴黎奥运会结束之后,跳水运动员全红婵在央视镜头面前说了一句这样的话。

当时很多人其实并不理解,但如今,随着她再次复出夺冠,这句话又应验了!

11 月 2 日全运会女子团体赛上,全红婵再度亮出 “水花消失术”,关键一跳零失误,助力广东队拿下金牌。

而在此之前,全红婵已经消失很久了,这一切还得从4月说起。

当时全红婵参加跳水世界杯瓜达拉哈拉站,女子 10 米台预赛里明明稳拿第一,可到了决赛,却以 5 分之差输给了队友陈芋汐,没能站上最高领奖台。

谁能想到,这场失利竟成了她人生 “三连亚” 的开端。之后的两站比赛,全红婵一次次向金牌发起冲击,却始终差了口气。

没等她缓过劲来,5 月的全国冠军赛,全红婵又因为脚腕旧伤复发,遗憾中途退赛;到了 7 月新加坡世锦赛,她更是因伤没好彻底,直接缺席了比赛。

从那之后,全红婵差不多就跟 “消失” 了一样,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里,而她的社交账号下面,也充满了“状态下滑”“要被超越了”的质疑。

为了这次全运会,她更是把自己逼到极致,每天体重都要精确到克来测,康复的时候靠高压氧舱缓解疲劳,还得扎针灸处理旧伤,就为了能重新站上赛场。

终于等到比赛那天,她深吸三口气,纵身一跳,水花跟预期的一样“消失不见”,全红婵又做到了!

这枚金牌,是她咬着牙跨过伤病、扛过连续失利才换来的,多不容易啊!

可谁能想到,还没到 24 小时,胜利的喜悦就被网上那些刺耳的评论冲没了。

夺冠后的三大“恶心”出现​

最先冒出来的一批吐槽,竟然是盯着全红婵的体型不放的。

有网友说 “怎么现在这么胖”, “空中曲线为什么这么丑?”。

还有人说 “赛后肯定没好好训练,以前跳水多轻盈,现在看着就笨重”。

这些评论看了实在让人火大,难道胖不胖比赢没赢还要重要吗?

况且全红婵才 18 岁,正是体重容易涨的年纪,发育关又不是她想躲就能躲开的。

再说这次比赛,全红婵跳了 3 个高难度动作,像 207C、407C 这些以前的 “王牌动作”,得分全在 90 分以上,最后一轮更是顶住压力拿了 96 分,直接帮团队锁定胜局。

就这还不够说明她优秀吗?管她胖不胖呢,能拿出这成绩就够厉害了!​

比吐槽体型更离谱的,是说全红婵现在 “变张扬了”。

有网友翻出以前的视频说 “全红婵以前多谦虚,现在拿了金牌就到处炫耀”,甚至有人盯着领奖台的画面说 “笑得多得意,一点都不收敛”。

讲真,能说出这种话的人,怕是带着放大镜在找茬吧?

全运会现场关于全红婵比赛的视频也有很多,通过视频,我们能够看出,全红婵夺冠后先是找队友抱在一起,嘴里喊着 “我们赢啦”。

然后接受采访的时候还主动说 “自己跳得有瑕疵”,直到站在领奖台上,才把金牌举起来笑了笑,这叫张扬吗?克服这么多困难拿了冠军,笑一下都不行了?​

比前两种吐槽更扎心的,是评论区里对“不参加单人赛”的恶意揣测。

有人问 “为什么全红婵复出后只参加团队赛,不参加单人赛?是不是怕输给陈芋汐?”

还有人笃定地说 “肯定是实力下滑了,所以不敢参加单人项目”。

这些人说这话的时候,根本没考虑全红婵的伤病情况。

自从 5 月脚腕旧伤复发,全红婵就一直在做康复,她的教练早就说过,这种旧伤得避免高强度的单人项目连续冲击,不然病情容易加重。

而团队赛强度相对低一些,能让全红婵适当找找比赛节奏,不至于落下太多。

况且最后全红婵也拿到了好成绩,凭什么要恶意揣测呢?

再者说了,运动员的参赛安排,从来不是 “敢不敢” 的问题,而是 “适不适合” 的问题。

现在再回头想全红婵之前说的那句 “拿冠军也没那么开心”,突然就懂了。

她才 18 岁,要扛着伤病、扛着发育关的压力,还要面对这么多没由来的苛责。咱们对为国争光的运动员,难道不该多些包容吗?

又没人规定奥运冠军就得每次都拿第一,凭什么用那么高的标准去挑刺,甚至恶意攻击。

那些躲在屏幕后面敲键盘的人,真该好好想想,她拿金牌的时候,是在为国家争光,而不是给黑子们当 “完美靶子” 的!

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