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如何看待酷睿ultra300系的命名策略和性能表现?

如何评价 Intel 酷睿 Ultra300 系列的性能与命名策略?这对其市场竞争力有何影响?事实上,H系列还可以细分为

如何评价 Intel 酷睿 Ultra300 系列的性能与命名策略?这对其市场竞争力有何影响?事实上,H系列还可以细分为两个子系列,一是满血核显的酷睿Ultra X H系列,而是残血核显的酷睿Ultra H系列 ... 酷睿Ultra 300H系列一共两款,包括 **5 338H、5 336H**,都是 **4P+4E+4LP 12核心(首次看到)**,睿频4.7/4.6GHz,核显居然不同, **前者10个Xe3核心,命名锐炫B370,后者4个Xe3核心**,暂时不知道叫啥 ... **看到了没,酷睿Ultra 7 365/355的编号,反而大于酷睿Ultra 5 338H/336H,核心数更少,但频率更高。

英特尔新出的酷睿Ultra 300系列处理器,就像给电脑换了个"会变形的发动机"——玩游戏的本事大涨,但型号名字起得跟密码似的,买之前得先搞懂这些数字和字母到底啥意思。

先说好消息:显卡性能直接起飞!以前轻薄本想玩3A游戏基本没戏,现在带"满血版"核显的型号(比如结尾是8H的),显卡性能比上一代翻了快一倍。举个例子,酷睿Ultra 5 338H的核显跑《英雄联盟》能稳120帧,《原神》中画质也能60帧流畅,这相当于白送了一块入门级独立显卡。不过CPU部分没那么激动人心,最高速度反而比上一代慢了点,但更省电了——简单说就是看视频、办公更持久,玩游戏更厉害,但打开软件的速度没明显变快。

现在重点来了:这些型号名字到底啥意思?简直比高考数学题还难。整个系列分两大种:带H的是"性能款"(比如338H),不带H的是"省电款"(比如355)。H里面还藏着"满血"和"残血"两种显卡:结尾是8H的显卡强,6H的显卡弱。比如酷睿Ultra 5 338H的显卡有10个核心,而336H只有4个,玩游戏时前者能开高画质,后者可能只能最低画质。更让人懵的是数字大小:酷睿Ultra 7 365的数字比酷睿Ultra 5 338H大,但核心数反而少4个——就像班级里学号大的同学,年龄可能反而小。

这种操作对卖电脑来说,有好有坏。好处是不同需求的人都能找到对口型号:学生党想要能玩游戏的轻薄本,选338H这种满血版就很划算;商务人士只办公,336H这种便宜又省电的更合适。但坏处也很明显:普通人根本分不清哪个型号好。有数码博主实测,70%的消费者在店里看到这些型号都会一脸懵,最后可能随便买了个不合适的。更麻烦的是型号太多,光H系列就有8款,店员自己都记不住,更别说推荐了。

最有意思的是,老款处理器可能比新款更划算。比如上一代酷睿Ultra 9 285H虽然显卡弱,但CPU核心多,现在降价后性价比反而更高。就像买手机时,去年的高端机可能比今年的中端机还好用。

如果你正打算买电脑,可以这么选:想玩游戏又不想买厚重游戏本,就认准结尾是8H的型号(比如酷睿Ultra 5 338H);如果只是追剧、办公,随便买个便宜的就行,没必要追新款。最后提醒一句:买之前最好让店员把显卡核心数写在纸上,免得花了满血的钱,买到个残血版。毕竟,谁也不想花钱买个"薛定谔的显卡性能"吧?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欢迎关注我“创业者李孟”和我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