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科技青年们用AI养猪,拼多多的“2025全球农创客大赛”让我大开眼界

文|量子连线 编辑部一群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AI工程师,蹲守在猪圈数年,收集了20多万条猪呼吸、咳嗽、进食的数据,以此反

文|量子连线 编辑部

一群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AI工程师,蹲守在猪圈数年,收集了20多万条猪呼吸、咳嗽、进食的数据,以此反复优化AI大模型,通过猪的深咳、浅咳、干咳等声音,判断猪的健康状况,最终实现了提前 7 天预警猪群呼吸道疾病。

这就是“2025全球农创客大赛”银奖项目“猪群实时守护战团队”。

项目队长胡义勇说,“我们期望通过我们的技术,让养猪工人能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在更自由的环境中工作,受人尊重。”

(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AI养猪项目团队在路演)

这套AI养猪系统已经覆盖多个猪场。团队还开发出一套24小时不间断AI视觉识别与多传感器融合的智能装备,用以替代传统人工巡检,实时捕捉猪只体温、采食、运动等细微变化,及时识别发热、咳嗽等异常并推送预警,从而节省成本,提高劳动效率。

在育肥阶段1名饲养员一年可以饲养1万头猪。AI技术可以防御养猪场头号杀手“非洲猪瘟”,把人工巡检成本降低 40%。

AI每减少一头猪的非正常损耗,等于给养猪场直接赚回一笔真金白银。

一、让人动容的科技青年们,落泪的坦桑尼亚人

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浙江大学和拼多多共同举办的“2025全球农创客大赛”于8月29日在杭州落幕。

大赛脱颖而出了许多像“AI养猪”这样的年轻农业科创团队,大部分团队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他们的特点是有朝气、有知识、有理想、能实干。

这些科技青年“脱掉长衫马褂,走入田间地头”,用科技改变农业,改变世界。

今年大赛金奖得主 SafeSip 团队更让人动容,非洲坦桑尼亚青年 Faith 带领团队研发的“五级仿生超滤系统+太阳能IoT监测+分级订阅”的一站式解决方案,解决东非小农场的 “生存级痛点”。

当地一些地区农场水质极差,水生病原体致家禽死亡率高达58%,平均每个农场每年因此损失数百美元,这对于非洲人来说是一笔大钱。

SafeSip团队因地制宜,没有设计复杂的大型设备,而是聚焦 “低成本、易操作”:用五级超滤技术保证水质,靠太阳能供电降低使用成本、适配无电环境,农户每月只需支付 6 美元就能使用,4.5 个月就能回本。

目前在东非数百个农场用上这套设备,试点阶段,使用该方案的家禽传染病下降67%、死亡率降低58%,农户不用再眼睁睁看着辛苦养殖的家禽因水质问题受损。

Faith获得金奖后激动落泪,“没想能从坦桑尼亚到中国,还能闯进决赛非常意外,我们完全没想到还能拿金奖,这简直是个奇迹!给了我们团队巨大的信心和鼓励。”

(大赛金奖团队来自非洲的SafeSip项目代表赛后合影留念)

铜奖的美国PlantPulse Patch 团队,他们的纳米传感器更绝,堪称 “植物的贴身医护”。

番茄晚疫病这东西特别狠,等你看到叶子发黄、长霉斑,基本就救不活了。他们搞了个纳米传感器结合AI系统观测番茄生长情况,实时捕捉植物在染病前释放的极微量气体,并结合AI大模型进行分析,这比传统肉眼观察到症状早 2-3 天报警,病害损失降低50%。团队预计纳米AI设备推广成功后,全球每年植物病害损失将减少超1000亿美元。

(美国团队PlantPulse Patch在讲解项目)

二、这些年轻人告诉我们:农业从不是科技创新的边缘,而是必须守住的 “基本盘”

本届大赛规模空前,共吸引全球97个国家的519份数字农业解决方案报名参赛,项目申请数量和覆盖范围均创历史新高。

除了前三甲项目,入围决赛的其他农业科创项目也非常优秀:

来自肯尼亚的SiloSense,针对非洲高达40%的产后粮食损失,开发了太阳能智能密封粮仓,并辅以“储粮即服务”和“以粮抵租”等灵活模式,让小农户也能安心储粮。

来自哥伦比亚的AgroData Connect,专为拉美小农户打造AI平台,农民只需手机拍照即可获得作物管理的即时指导,即便在离线或低带宽环境下也能运行。

中国本土团队“瀚海奇迹”,利用生物基复合材料,能在一个月内将沙地转化为肉眼可见的具备保水保肥功能的种植土壤,并通过“AI+遥感”技术实现2人管理千亩农田的奇迹。

匈牙利 Agroloon 的高空气球监测系统,在 30 公里高空作业,单次能覆盖 500-800 平方公里农田,续航可达 100 天,完美填补了卫星监测频率低、无人机续航短的空白,还能以极低成本提供超高分辨率的农田图像,让精准农业决策变得越来越便捷。

来自泰国的RIFFAI x Enable Earth,通过“卫星AI+地面工厂”的闭环模式,实时定位作物焚烧点,提前预警火灾风险,同时集中回收处理模式可将作物转化为高价值的生物炭,变废为宝。

这些项目都精准击中了农业生产的痛点,他们的成功,将让人类吃饱饭、吃好饭,让农民有钱赚。

农业是人类社会的“压舱石”——无论科技如何发展,人总要吃饭。全球 44% 的人口靠农业谋生,农业是世界变好最重要的一环,粮食安全更是所有发展的前提。

非洲因水质问题每年损失 60 亿美元,美国番茄因病害影响收益,这些看似分散的痛点,背后是万亿级的市场需求,也是科技创新的巨大空间。

已经连续举办五年的“全球农创客大赛”最珍贵的地方,就是给了这些深耕农业科技的年轻人一个舞台。

他们愿意放下光鲜的办公环境,走进田间地头、猪圈农场,把技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这种“扎根产业、解决真问题”的态度,本身就是对科技创新最好的诠释。

三、让农业“科技种子”生根发芽,拼多多长期投入农研“最初一公里”

农业也是拼多多的“基本盘”。拼多多副总裁侯凯笛表示:“拼多多始终将农业作为核心战略,从打通农产品上行‘最后一公里’延伸到农研创新‘最初一公里’。”

“2025全球农创客大赛”是拼多多连续支持和主办的第五届大赛,此次大赛已经成为全球顶尖的农业科技赛事之一,每年汇聚全世界农业科技有志青年,不但给他们舞台,还实打实的给与资金和资源支持。

除此之外,拼多多还连续主办了五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和支持三届“全国科技小院大赛”,鼓励和推动前沿技术研究和复合型人才培养。

今年4月,拼多多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下牺牲短期利润,宣布推出“千亿扶持”计划,继续投入真金白银助商惠农,农业科研创新与技术推广就是其中一部分。

拼多多对农业科技的持续投入由来已久。早在三年前,拼多多就荣获粮农组织颁发的2022年度创新奖。

2024年,拼多多相关代表出席了粮农组织举办的2024世界粮食论坛活动,并在科学与创新论坛上,作为亚洲企业代表分享了拼多多在应用数字农业前沿技术促进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实践经验。

发展数字农业、推动乡村振兴,离不开农业科技人才。在决赛开幕仪式上,侯凯笛表示,公司将一如既往支持全球农业创业者和工作者,“未来三年,依托‘千亿扶持’计划,进一步发挥数字化优势,帮助农村地区改善生产和生活”。

我看到的,当年轻人在猪圈里优化 AI 模型,在番茄叶上调试纳米传感器,在非洲农村完善净水器 —— 他们做的不仅是“科技助农”,更是在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定义“科技创新的价值”。

而像拼多多这样愿意守着和支持农业研究“最初一公里”的参与者,就是给这些价值搭梯子的人。未来,或许会有更多人意识到:农业这片土地上,藏着最真实的需求,也藏着科技创新最广阔的未来。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