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掂俩菜,全家都喜爱。”这句朴实无华的期盼,如今正被智能炒菜机带进现实。
火锅烧烤食材连锁企业锅圈食品宣布,它将于2026年1月6日在郑州开出全国首家“锅圈小炒”门店,用机器人现炒的方式,为社区商业注入新的烟火气。
早前,小菜园、老乡鸡这些餐饮连锁也已经早早用上了智能炒菜机。那么机器人炒菜是怎么成为行业新潮流的呢?

什么是机器人现炒?
炒菜机器人其实就是通过现代技术,让机器模拟厨师的翻炒、调味和火候调节等一系列动作,从而实现烤、炸、蒸、煮等多种烹饪方式。简单来说,就是把厨师的烹饪经验翻译成机器能听懂的语言并下指令。
机器人现炒实现了自动化烹饪,在不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可以完成标准化的菜品制作。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现炒”需求的不断增长和智能技术的渐渐成熟,这一模式实现了快速普及。
目前,橡鹿科技和熊喵大师等企业已经推出了智能炒菜机,并服务于包括七鲜小厨、小菜园和老乡鸡等在内的多家快餐门店。

机器人现炒的核心优势
优势一:效率的快速提升
智能炒菜机将出餐速度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两台智能炒菜机同时工作,仅需要10分钟就能完成四道菜品,甚至能在1到3分钟内就完成一道菜品的制作。就拿小炒黄牛肉来说,厨师炒出来通常需要10分钟左右,但橡鹿科技的炒菜机器人可以3分钟完成。
而AI炒菜机器人“美膳狮”平均3~5分钟就可以产出7公斤的菜品,整体出餐效率相比于厨师现场烹饪提升了约200%,可以让餐厅人员实现三分钟上手,五分钟上菜,七分钟入口。
除了炒菜过程的加速,机器人炒菜采用“线上下单、线下取货”的模式,不设堂食,这就显著缩短了顾客的等待时间。顾客线上预约了一道小炒黄牛肉,橡鹿科技的炒菜机器人3分钟内出锅交菜,让顾客实现“到店即取”。

优势二:成本的有效控制
首先,人力成本显著降低。引入机器人后,不需要高薪聘请专业的厨师,一个员工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可以同时操作多台设备。例如,香天下餐饮引入机器人后,一台设备能节省2到3名人工。
每天稻中餐厅表示,150平米和200平米的门店,采用炒菜机器人后,后厨的人力成本从每月7.5万到8万元降至约1.9万元。根据熊喵大师的测算,使用它的炒菜机器人后,每月能节约70%的成本,门店整体可以节约30%的成本。
其次,物料浪费显著减少。智能炒菜机能精准控制食材调料等的用量,有效减少材料的浪费。比如美膳狮炒菜机器人,它对投放调料的量的误差可以控制在0.1g左右。
有使用者反馈,智能炒菜设备的引入能让调料成本能下降了30%。此外,一些先进的智能炒菜机系统,像是小智云炒,还能通过连接智能秤来自动统计食材的损耗,发现异常时立刻预警,帮助门店进一步减少食材的浪费。

锅圈凭什么能做机器人现炒?
较为完善的供应链
锅圈在全国一共建立了19个数字化中央仓,同时还有较为完整的冷链网络。它在去年7月份全面收购了河南的华鼎冷链,成功在全国布局了共22个区域仓配中心以及2800多条运输线路,建立起了能够覆盖全国的物流基础设施。
这也使它的日订单处理能力可以达到100万件。而它自己所研发的华鼎云系统,更是可以保证从中央仓到门店的次日达的配送速度,从而有效保障了食材的新鲜以及稳定供应。

较为稳定的技术支持
到2024年8月,锅圈已经给智能炒菜机企业熊喵大师投资了数千万元,而熊喵大师也回馈了成熟的智能炒菜设备和数字菜谱的支持。
作为行业中的佼佼者,熊喵大师目前已经给超过100家餐饮企业,1000多家门店提供服务,它的“智能硬件+数字菜谱+供应链协同”的模式的技术支持有力地推动了锅圈小炒的标准化发展。
极大的规模优势
截止到今年9月30日,锅圈一共拥有1万多家门店和超过5000万的会员人数,这样相当庞大的规模为锅圈小炒提供了广大且现成的客户群体以及试点推广的场地空间。

锅圈为什么要做机器人现炒?
符合消费者需求
在当前的餐饮市场中,消费者们对现炒菜的呼声十分之高,而对预制菜还是普遍比较抵触的。锅圈小炒对于这个现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采用机器人现炒以满足消费者对新鲜度的追求。
技术的不断成熟
智能炒菜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走向了成熟,通过更加先进的技术,机器人炒菜能够在保证口感统一的同时,使规模化现炒成为可能。
市场潜力大
根据餐宝典的数据,去年炒菜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已经突破了30亿元大关,预计将在2023年突破110亿元,这样快速增长的趋势吸引了相当多的品牌加速进入市场。
小菜园计划投入1.5亿元,以采购3000台炒菜机器人来工作;老乡鸡的300多家门店也在部署自动化的设备;京东七鲜小厨通过投资橡树科技推动着万店计划的落实……可见,机器人炒菜有着相当大的市场潜力和吸引力。
企业发展的需要
为了实现从食材供应商到社会餐饮服务商的升级,锅圈不能不布局智能炒菜机。而拓展机器人现炒业务也有效地丰富了锅圈的行业覆盖范围,从长远来看是符合他未来的发展规划的。

智能餐饮的未来展望
我们不难发现,智能化似乎是餐饮行业未来发展的势不可当的方向。而机器人现炒赛道,可能就是下一个餐饮行业的风口。
从手工打蛋到电动打蛋器,从费力揉面到和面机,每一次工具的革新,都对行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每一次工具的升级,也都对人力的解放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智能炒菜机的出现并不是要取代厨师,而是要把厨师从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让其能把更多精力投入到菜品的研发与优化之中。
更重要的是,机器人炒菜正在对预制菜和人工现炒之间的空白地带进行填充。机器人炒菜既避免了对预制菜不新鲜的担忧,又解决了人工现场速度慢、成本高的问题。
相关数据调查显示,炒菜机器人在团餐和快餐的领域渗透率已高达25%,预计将在2028年突破50%。而在炒菜机器人可以租赁的今天,每个月1000到2500的租金显著降低了中小餐饮企业尝试的门槛,有利于机器人现炒这一技术的普及。
能落地、能赚钱、能复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或是社区店用它做下班即取的家常菜,或是快餐连锁依靠它来实现品质化和规模化的出餐,我们会看到更多餐厅采用智能炒菜机。

结语
锅圈小炒在明年1月的试水有着重要意义,它既是锅圈的一次商业模式上的创新,也是整个餐饮行业标准化和智能化发展中的重要实践。
锅圈小炒的推出,意味着机器人现炒正在以它切实的速度和成本优势进击餐饮市场,让我们看到科技与烟火气融合在一起的未来,也为我们“回家吃饭”的体验增加了更多可能性。
内容来源于 洞见商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