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入住后才发现:原以为很聪明的9个设计,居然全是“大聪明”!

有些设计,看似聪明,但用起来才发现——这简直是设计界的“泥石流”。 在装修中,很多人会被网红设计、商家宣传的“创新功能”

有些设计,看似聪明,但用起来才发现——这简直是设计界的“泥石流”。

在装修中,很多人会被网红设计、商家宣传的“创新功能”吸引,觉得这些设计能提升生活品质、彰显个性。但实际你入住后才发现——这些看似聪明的设计,要么使用频率极低,要么维护成本极高,甚至还会成为生活中的“绊脚石”。

下面,来介绍一些“看似聪明,实则鸡肋”的设计——

1、带屏幕的智能冰箱:

⚠看似聪明:可以在冰箱上看菜谱、追剧、管理食材……

实则鸡肋:屏幕反应慢,体验差:远不如手机或平板电脑流畅。而且为了给屏幕和电子元件腾地方,牺牲了冰箱本身的储物空间。你会切菜时歪着脖子看冰箱上的看剧,还是用支架把手机/平板放在切菜板前?为了这个“大聪明”屏幕,支付了高昂溢价,你说亏不亏吧?

2.只能手机控制的“伪智能”

⚠看似聪明:可以用手机控制小家电……

实则鸡肋:比如一些智能洗衣机、微波炉,必须连手机APP才能用的家电:只是想热个牛奶,却要先找手机、打开APP、等待连接、选择程序……其操作流程比直接扭动旋钮复杂数倍。为了“伪智能”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甚至手机没电、没网、APP闪退时,就无法使用或功能受限。(我亲身体会过品牌服务器关闭,然后“智能扫地机”成为“智障扫地机”的~)

3、全屋智能语音控制:

⚠看似聪明:语音控制灯光、窗帘、电器等功能,听起来科技感十足,能实现“懒人自由”……

实则鸡肋:实际使用中,这些设备往往会成为“麻烦制造者”——首先是反应不灵敏,语音控制需要依赖网络和设备识别,网络卡顿或口音较重时,设备往往无法准确识别指令,需要反复重复,比手动操作更费时。其次是容易误触,比如家人聊天时无意中提到“关灯”“拉窗帘”等关键词,设备可能会误以为是指令,突然执行操作。最后是维护成本也很高,不同品牌的智能设备无法互联互通,要下载多个APP控制,设备的传感器、控制器等部件容易损坏,维修更换成本高昂。

4、造型奇特、无法堆叠的厨具:

⚠看似聪明:造型特别的的碗、不规则形状的艺术盘,文艺感拉满……

实则鸡肋:虽然好看,但收纳困难,无法把盘子堆叠起来,极其浪费橱柜和消毒柜的空间,久而久之就成了摆设。

5、隐藏式垃圾桶:

⚠看似聪明:隐藏式垃圾桶是“muji风”推崇的,把垃圾桶嵌入在橱柜或卫生间台盆柜中,旨在保持空间整洁,避免垃圾桶外露影响美观。

实则鸡肋:首先,使用极其不便——隐藏式垃圾桶需要打开柜门才能使用,扔垃圾时需要弯腰、开门,比普通垃圾桶更麻烦,还容易蹭到柜体内部,导致柜体沾染污渍,滋生细菌。其次,是垃圾容易馊臭——尤其是夏天,垃圾闷在封闭的柜体里,极容易滋生细菌。

6、酒店的“智能灯光”系统:

⚠看似聪明:旅游时住过一次“智能酒店”,坦白说这酒店里的装修,确实很现代大气……

实则鸡肋:虽然装修高级,但里面的灯光系统,真的让我很难受,控制面板上有七八个看不懂图标的按钮。我只是来住一晚的,却要在进门后“罚站”好几分钟,先研究哪个按钮控制哪盏灯,躺床上只是想开床头灯,一不小心把全屋灯都关了。我就住一晚上,真有必要搞那么复杂、把学习成本做得那么高吗?

7、感应水龙头:

⚠看似聪明:感应水龙头可以“无需触摸、自动出水停水”的特点,在公共卫生间里是一种方便节约水的设计。但在家庭装修中,却会带来很多麻烦……家庭装修千万别选!

实则鸡肋:首先是反应迟钝——感应水龙头的感应距离有限,有时手来回移动都没有反应;其次是出水流量难以控制——很多感应水龙头的出水流量固定,无法根据需求调节,洗手、洗菜时要么水流太小不够用,要么水流太大洗完手了还在浪费水,使用体验不佳;而且,感应水龙头的维修成本较高,实用性远不如普通水龙头。

8、岩板一体盆:

⚠看似聪明:颜值高,整体性好,轻奢感十足,无缝衔接,感觉特别好打理……

实则鸡肋:为了保证强度,盆底通常是平的,没有坡度,水无法快速流走,容易积累水垢。盆地的四个直角是卫生死角,容易残留水垢和皂垢,发黄发黑后非常难看,需要用牙刷一点点清理。

9、黑色水龙头和花洒:

⚠看似聪明:高级、复古、有质感,是网红照片的常客……

实则鸡肋:只要用完不及时抹干,在黑色表面上就会形成白花花的水垢,非常明显,几乎需要每天擦拭。质量稍差的,表面涂层容易刮花脱落,变得斑驳不堪。

总结:

设计应该是“服务于人”,而不是“折腾于人”。一个优秀的设计,不是时时刻刻提醒你“快看,我多聪明”,而是在你入住后,让你感觉生活更轻松、更舒适、更高效,而不是给你增加无数的清洁、维护和使用上的烦恼。

在追求美观的同时,请务必优先考虑实用性、易清洁度和长期维护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