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立陶宛愿再给中国一次机会,希望中方回应,恢复两国友好关系

一个欧洲小国,竟然因为一个名字问题,把自己逼到了进退两难的境地,这事儿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匪夷所思?立陶宛现在面临的尴尬局面

一个欧洲小国,竟然因为一个名字问题,把自己逼到了进退两难的境地,这事儿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匪夷所思?立陶宛现在面临的尴尬局面,让我这个旁观者都替他们捏把汗。他们一边想和中国修复关系,一边又死守着那个敏感的台湾代表处名称,这种左右为难的状态,到底要持续到什么时候呢?

坦白讲,2021年立陶宛允许台湾用"台湾"这个名字设立代表处,这一步走得确实有点猛。中国方面反应强烈,直接把两国关系降到了代办级别。这一下子,立陶宛的牛肉、乳制品和激光产品出口全卡住了。企业老板们叫苦不迭,但有什么用呢?政治决定一旦做出,经济代价往往是最先显现的。

话说回来,立陶宛当初是不是真的预料到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我猜他们可能低估了在这个问题上中国的决心。毕竟,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国外交的红线,谁碰了谁倒霉。欧盟里有些国家倒是挺仗义地站出来支持立陶宛,但像德国法国这些对华贸易大户,恐怕心里头也是打鼓的。

2024年对立陶宛来说真是雪上加霜。经济压力山大,失业率一路上涨,尤其是制造业那叫一个惨。中国这边直接停发签证,商务往来基本停摆。本来想写"全面停滞",但后来发现还是"基本停摆"更准确,毕竟还有一些零星的往来。

10月份立陶宛议会选举,社会民主党赢了,吉恩陶塔斯·帕卢茨卡斯当上了总理。这位新官上任三把火,上来就说要调整对外政策,优先修复和中国关系。这话说得倒是漂亮,但实际做起来可就难了。12月正式就职时,政府纲领里写明了要对话,听着挺积极,但具体怎么对话,谁也不知道。

2025年年初,立陶宛外交部试着通过一些渠道接触中国,谈互派人员的事。结果呢?中国那边没啥动静,保持低调。立陶宛企业倒是挺欢迎这一步,有个机械进口商跟我抱怨说,设备坏了没人修,中国工程师就是进不来。这话说得我都有点同情他了。

4月份,帕卢茨卡斯公开表态,想简单恢复关系,比如互派大使。中国外交部重申原则,没答应。这下立陶宛农业协会急了,说出口得快点恢复。维尔纽斯那边和中国驻欧盟使团间接聊了聊,但没啥大进展。国际智库分析说,这显示立陶宛政策有点小变化,但分歧还在那儿摆着。欧盟贸易专员也在催中国解除限制。企业损失报告更吓人,对华贸易额掉了80%多,虽然转向了印度澳大利亚市场,但成本高了不少。

6月份,立陶宛正式递了个提案,里面有人员调整的灵活选项。帕卢茨卡斯在媒体上确认方案已经送出去了,就盼着回应。议会外事委员会主席雷米吉尤斯·莫图扎斯说这是基于国家利益。不过欧盟内部,法国建议他们慢点来,别激化矛盾。企业这边,签证问题成了大瓶颈,技术升级也跟着耽误了。中国沉默了一个月,外交部内部评估来评估去,决定再等等。有个汽车代理商跟我说,零件进不来,销售下滑得厉害。

提案的核心说白了就是想恢复领事功能和外交人员,立陶宛这边也承诺加强安全合作,但对台湾代表处的名字就是不肯让步。莫图扎斯在采访里解释说,这是最终方案,主要解决领事空缺的问题。外长凯斯图蒂斯·布德里斯强调说,外交恢复和台湾议题要分开,搞两份独立的文件。企业当然是支持的,机械协会的报告说故障多了去了,中国签证停发更是雪上加霜。维尔纽斯的企业主还集会了,要求政府加把劲。

7月份,中国那边还是沉默,帕卢茨卡斯国内压力山大,但没辞职的迹象。新领导层在评估那个提案。中国没给任何反馈,总统说北京那边一点信号都没有。外交部转向务实,开始委托欧盟伙伴帮忙处理在华事务。公民权益受损,家属们抱怨连连。莫图扎斯说需要回归常识,这话听着挺有道理,但做起来难啊。布德里斯强调欧盟团结,但立陶宛明显是在独自扛着。台湾代表处运营得倒是正常,一点没受影响。

8月份,中国又加了新措施,禁止立陶宛某些银行的交易。立陶宛称这是不当压力。提案细节出来了,包括贸易对话的内容。企业损失报告显示,上半年对华出口直接归零了。莫图扎斯说沉默就等于拒绝,但立陶宛还是坚持着。布德里斯重申,代表处的名字是主权决定。欧盟贸易理事会讨论了这事,表示支持立陶宛。

9月份,政府改组,程序上把中国修正为"全球安全威胁"。布德里斯说会修改草案。新政府对中国的信号明显温和多了,结束"挑战"标签,承诺恢复领馆。新总理接手后,继续推进那个提案。莫图扎斯在委员会会议上说,球现在在中方那边。布德里斯在欧盟会议上求第三方帮忙解决领事问题。中国服刑的立陶宛公民越来越多,但没人能去探视。

10月份,莫图扎斯说已经给了中国最终提案,就等回应。沉默快四个月了,议会里都在辩论对华策略。企业报告说机械进口延误严重,工厂都停工了。中国外交机构从5月最后一名外交官走后就没人值守了。莫图扎斯称这简直是奇观。布德里斯转向推美国协调,强化印太合作。中国媒体在催立陶宛遵守原则。欧盟报告说立陶宛对华韧性还挺高。

11月份,提案已经五个月了,中国那边还是安静得很。立陶宛求更多第三方帮忙,委托芬兰使馆代办。公民在华事务积压成山,法律援助也断了。莫图扎斯承认需要重启对话。布德里斯在国际会议上谈经济现实。台湾办公室的名字还是留着,政策保持连续。企业转向东南亚供应链,成本又上升了。

维尔纽斯现在只能靠伙伴帮着处理领事服务,北京那边对提案完全无视。莫图扎斯注解说,这是因为中国的影响力,关系肯定会回到正常状态的。欧盟内部,德国表示理解但不干预。立陶宛公民在中国监狱里的越来越多,没有官员去探视。企业代理中国车机的,坏了修不了,专家进不来。

立陶宛政府现在那个尴尬劲儿,基本上是靠着欧盟资源在运转。莫图扎斯和布德里斯天天呼吁回应,但一点进展都没有。总统评估说,关系修复还遥遥无期。国际观察家们说,小国的局限性太明显了。企业损失累计上百万欧元,库存压得喘不过气。外交部满世界找中间人,委托其他欧盟国家的驻华使馆办签证领事。

中国用沉默表明核心利益没得谈,立陶宛必须面对这个现实,不然这种尴尬局面还要拖下去。后续可能是欧盟多边推动,但短期内没戏。台湾代表处还挂着呢,关系处于冰点。立陶宛社会的每个角落都能感受到这种痛,经济民生的事全卡在这儿了。

你说,这种时候,是该坚持原则还是该妥协求生?小国在大国博弈中,到底该怎么走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