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设你的丈夫每个月都给你两万元,但他很少回家,说是在外面做生意,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靠你一个人,你会选择离婚吗?
有女性读者抱怨地说她想离婚了,丈夫一年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打电话也经常忙线,她一个人在家带孩子,这样的日子她过了快十年,受不了了,非常想离婚。
但她知道自己没有工作,离婚时肯定争不到孩子的抚养权,就很纠结。
既然纠结,那就不要冲动离婚,不妨换种生活方式,让自己有能力过好自己的日子再说。
对于这种问题,相信很多生活在温饱线的女人会说一个月给两万不要太爽,还离什么婚。
而对于已经拥有的女人来说,她想要的就是爱和陪伴了。
人性如此,对于已经拥有的并不会珍惜,对于求不得反而牵肠挂肚。
其实,丈夫每月给钱,但不回家,要不要离婚看一件事——你的能力。

首先,是你赚钱的能力。
被生活毒打过的人都明白,一个人的赚钱能力,能解决生活中99%的问题。
一个男人如果每月都按时给你两万块钱,并且还不查账,而你自己也没有能力月入两万的话,你需要这个钱,那你就没有了选择。
他不回家,那你可以去了解他在外面做什么,不是让你去监视他,而是掌握他的动向,争取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最后被蒙在鼓里。
他如果让你提供情绪价值,看在那两万块钱的份上,也是可以做到的。
如果你没有赚钱的能力,还想要他给予你陪伴和爱,在男人眼里,你就是无理取闹,因为他会说我抱砖就抱不了,抱你就抱不了砖。
何况你离婚后,又没赚钱的能力,拿什么生活,也无法争取到孩子的抚养权,更别提选择了。
所以,如果你赚钱的能力大过他的钱,那么你是有选择的,无论离不离婚,你可以说了算。反之,还是苟着。

其次,是你独处的能力。
婚姻中,经历多了,便会明白没有人能像我们爱别人那样爱自己,甚至说没有人能拯救你。
在亲密关系中感到孤独,并不一定是关系出了问题,而是自己缺乏独处的能力。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虽然夫妻之间的情感需求有一部分来源于对方,但也有一部分是源于自我满足。
这在心理学中被称为自我分化,指的是一个人能够在情感与理智,自我与他人之间保持清晰边界的能力。
像上面女性读者的丈夫一个月交两万到家里,但不爱回家,两个人相当于分居,这时考验的也有个人独处能力。
女人不要满心满眼都是丈夫,不要因为他的爱而失去自我。
如果你全身心都在他身上,那么他无论怎么做,你都会感到痛苦,因为你过于依赖他而活,而你的欲望会随着他的满足而不断膨胀。
奥修说:“有独处的能力,才有爱的能力。”
另一半没有在身边陪伴,只要他还在为这个家做贡献,你就要学会独处,去做喜欢的事,让自己幸福开心。

最后,为自己兜底的能力。
一个人在婚姻中是否孤独,是否快乐等等,只有你自己最清楚,就像鞋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一样。
很多人会在你想离婚时劝你不要离,让你知足一点,让你不要计较太多……
这是因为纵向比较,在外人的角度上把自己的观念强加给你,而真正要做选择的人是你,你得看到自己婚姻中的问题。
如果这段关系带给你的只有痛苦,没有快乐,那你就看自己的兜底能力,就是离了这个人我也能过得很好的能力。
如果没有,你就得为自己谋划离开的底气,否则就容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因为不会游泳的人,换一百个游泳池都没有用。
虽然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搭伙过日子,还要相互理解和包容。
如果你想要让在给你钱的同时,还给你爱和陪伴,尤其在明确他给不了你爱和陪伴的时,你就得向内求。
最终你会明白一个女人最硬的底气,从来不是伴侣的爱和陪伴,而是随时为自己兜底的能力。

当你不再期待丈夫的爱和陪伴,自己一个人也能过得很好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是被命运偏爱的勇者。
离不离婚,已经不再是你要考虑的问题,因为你已经拥有了赚钱的能力、独处的能力和为自己兜底的能力,能为自己的人生和幸福负责。
罗曼·罗兰说:“人生最大的勇敢,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并勇于突破自我。”
所以,当你有得选择时,你不会委屈自己,更多的是你只要行动,你想要的,时间都会给你。
END
今日话题:你认为这样的婚姻,要离婚吗?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