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远离负面情绪 做高光的自己——密云区职业学校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如何识别心理“感冒”信号?怎样用日常方法化解焦虑抑郁?2025年11月3日下午,密云区职业学校报告厅内掌声与笑声交织,一

如何识别心理“感冒”信号?怎样用日常方法化解焦虑抑郁?2025年11月3日下午,密云区职业学校报告厅内掌声与笑声交织,一场别开生面的沉浸式心理健康讲座在此举行。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沙盘分析师、高级绘画心理分析培训师、北京市妇联心理专家库特聘专家梁小萌老师,为学校高一、高二年级全体同学带来了一次深度的“心理SPA”,引导同学们学会识别与调适负面情绪,积极拥抱“高光”人生。

开场游戏引爆全场 专注力与情绪关联受关注

讲座伊始,梁小萌老师以一个简单的“我说你做”专注力游戏迅速点燃全场气氛。“听到水果举起右手,听到动物举起左手,听到其它词语双手击掌!”随着指令发出,700余名师生反应迅速,报告厅内瞬间充满活力。“游戏并非只为热闹,”梁老师适时点题,“而是让大家亲身体验:注意力在哪里,情绪就在哪里。”一句话,将轻松的笑声巧妙地引向对情绪管理的思考。

科学解读心理健康 日常细节勾勒“心晴”标准

“心理健康并非意味着‘永远快乐’。”梁小萌老师给出了温暖而科学的定义,即“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八项指标。她进一步将这些专业术语拆解为学生们日常可见的“小细节”:“能享受一顿午饭的味道;敢在宿舍坦诚‘我今天不开心’;作业写不完时,能先深呼吸而非立刻否定自己。”

揭示“心理感冒”报警灯 明确焦虑抑郁识别红线

“身体感冒发烧要请假休息,心理‘感冒发烧’同样需要‘请假’——及时找专业老师聊聊。”梁老师现场公布了学校的心理咨询服务:每周二下午,心理咨询室将提供全程保密的专业辅导。

针对青少年常见的焦虑与抑郁情绪,梁老师详细列举了识别信号。焦虑信号包括过度担心、易怒、睡眠障碍、肌肉紧张、难以集中注意力等;抑郁信号则表现为持续的悲伤感、兴趣丧失、食欲改变、体重波动、疲劳感增加、自我价值感下降,甚至有自杀念头。她特别强调:“若出现3条以上症状,且持续两周时间,便是心理亮起了‘红灯’,切勿硬闯,需及时寻求帮助。”

“身体感冒发烧要请假,心理感冒发烧也要‘请假’——请假找专业老师聊聊。”梁老师现场公布:每周二下午在学校心理咨询室辅导,全程保密。

传授“五把钥匙” 日常实践远离抑郁困扰

为帮助同学们掌握实用的情绪调节方法,梁小萌老师重点介绍了“远离抑郁的五把日常钥匙”:

1. 接纳情绪:接纳自己的感受,不逃避、不自我否定。

2. 建立支持系统:与亲朋好友分享你的感受,让爱和理解成为你的力量源泉。

3. 规律生活:规律作息,适量运动,健康饮食,这些都能有效改善心情。

4. 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帮助缓解紧张情绪,提升自我觉察力。现场教学4-7-8呼吸法——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两轮后心率平均降8%。

5.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自我调整困难,请及时咨询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专业的治疗是恢复的关键。

诗朗诵传递力量 寄语学子做自己的“高光主角”

在讲座的尾声,梁小萌老师带领同学们集体朗诵诗歌《当我内心足够强大》,“当我内心足够强大,我不再攻击,我知道,当我不再伤害自己,便没有人可以伤害我”的诗句,深深触动了在场每一位同学。她送给同学们一句真挚的祝福:“在仅有一次的人生里,愿你能坚定地成为自己;愿你能活成一道光,因为总有人会借着它走出黑暗。”

学校心育中心主任总结 强调持续呵护心理健康

学校心育中心主任王义霞在总结发言中强调,“心理健康”并非“没有情绪”,而是能拥有安全感、懂得自我认知、不脱离现实生活,并能良好控制情绪。她指出,焦虑时的“过度担心、肌肉紧张”,抑郁时的“持续悲伤、自我否定”,都不是“矫情”,而是内心可能需要“被关心”的信号。

王主任对同学们提出四点希望与要求:一要掌握标准,读懂自己的“心理晴雨表”;二要准确识别焦虑与抑郁,不硬扛也不恐慌;三要学会方法,将负面情绪“赶出门”;四要保持积极心态,做自己的“高光主角”。

王主任对同学们提出希望和要求:第一,要掌握标准,读懂自己的“心理晴雨表”;第二,要准确识别焦虑和抑郁,不硬扛也不恐慌;第三,要学会方法,把负面情绪“赶出门”;第四,要保持积极心态,做自己的“高光主角”。

此次讲座不仅让同学们学习了实用的心理调适技巧,更传递了积极应对心理困扰的勇气与方法。正如讲座结束时的寄语所言:心理健康需要每日呵护,愿每一位同学都能远离负面情绪,带着满满正能量,在技能学习与成长的道路上,始终做那个闪闪发光的“高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