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香港电影产业遭遇极大困难,合拍片几乎步步巨亏,致使内地电影公司大幅减少合作,纯港片也多数无法在本地及海外市场取得成功,哪怕获得电影基金资助也难以回本,在这种情况下,电影产量大减成了必然现象,香港金像奖颁奖礼也受到冲击。

10月25日,金像奖组委会主席尔冬升出席电影开镜仪式时对有关颁奖礼的问题进行了回应。

尔冬升表示,几天前曾询问组委会工作人员,本届金像奖的报名电影有多少,得到的反馈是超过40部,足以供投票者和评委挑选,真正的困难在于经费筹措。

“因为我们往年是有补助的,但在这种经济环境下,如果还像以前一样拿那么多补助,肯定会有人有异议。本届颁奖礼是最难拉赞助的一次,虽然仍会在文化中心举行,但到时候场面可能会小一些。”他说。

对于场面问题,尔冬升认为,只要能够把颁奖礼赛果广泛传播出去,场面大小反而不太重要,哪怕找个酒店举行也未尝不可,只是容纳的嘉宾可能不多罢了。
他透露:“其实每届颁奖礼都要花上千万港元才能举办,虽然文化中心已经不收场地租金,但人工费用也是要的,还有红地毯、场地布置等花销。简单来说,如果只给我200万港元,我们连红地毯都搞不了。”

至于除了相关补助外,还可以申请盛事基金,尔冬升无奈地说:
“我们有提交申请,如果成功的话,可以拿到1500万港元,但没有被批准。因为规定是要能吸引旅客来香港,带动旅游业,我们不符合条件。”

尔冬升还爆料,有香港业界人士提议将举办地点转移到澳门,哪怕深圳都行,认为这样可能会更容易拉到赞助。他认为,金像奖必须留在香港:
“这样做拉赞助是会容易很多,但我一定会被董事局和业内人士批评!只要还能勉强支撑,我就坚持在香港举办!几年前有疫情,我一个人就把赛果都宣读了,电影史自然会记录下来,这才是最重要的。我们不会让金像奖停下来,就算规模再小也要继续下去。”

此外,尔冬升对香港电影产量大减、可能导致下届金像奖报名数量不够的问题感到担忧:
“我不希望出现这种情况,但现在已经发展到电影发展基金是最大老板(投资方)的地步了。今年是香港电影行业迄今最低迷的一年,我担心明年会更低迷。”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不少内地观众认为金像奖正逐渐被内地娱乐资本渗透或同质化,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

纵观这几年的赛果和趋势,主打本地市场的演员和作品(纯港片)才是最大赢家,就连香港的转播平台,也由TVB转向了更聚焦本地市场的ViuTV。有观点认为,这种转折从2016年便开始了。

至于所谓的引入外地电影参与竞争,扩大规模,根本不可能发生。某位大导演曾说过:如果这么做,便违背了金像奖创立的初衷,还不如停办。这种观点是目前当地业界的主流观点,因此,若金像奖越来越落寞,他们只会认为,原因是本地化还不够。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