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港片抗战,抗日神剧预演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对于抗日神片有一种谜一样的观感,一方面,确实是抗战影视剧作品,另一方面,关于内容却又让人忍俊不禁。抗日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对于抗日神片有一种谜一样的观感,一方面,确实是抗战影视剧作品,另一方面,关于内容却又让人忍俊不禁。抗日神片看多了之后,关于抗日战争的严肃性自然会被消解,而失去了严肃性的历史就可以被随意解构了。这当然是一部分人想要看到的,但关于大多数抗日审片的导演都是港片导演的这一事实也是不容忽视的,为什么港片导演容易将严肃题材拍摄成为商业片,原因很简单,历史局限。

今天给大家推荐影片《八道楼子》讲述的就是港片创作者眼中的抗战,看完了本片,大部分人都会理解,为什么港片创作者在创作历史题材的时候会有局限。《八道楼子》讲述的是七个国民党军人死守一个叫八道楼子的据点,期间,日军集结上万人进攻,最终攻破后才发现原来这个地方只有几个人镇守。这是一个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小小的战役,而香港创作者想要通过这个战役表达一种历史观,不过现在看来,这种历史观是有问题的。

香港创作者最熟悉的题材是什么呢?自然是我们誉为经典港片的那些作品,而那些作品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街头文化,因为香港是一个以城市为主体的地区,且自从七十年代开始进入到亚洲四小龙时代之后,香港人经历了经济上的腾飞,但很快就产生了民生上面的洼地。而谈及历史,香港自然是模糊的,英国殖民者对于香港进行了百年统治,在此期间,港人是没有很清晰的历史观的,而之后的香港人虽然获得了政治上的回归,但是在文化,在经历,在人文领域依旧是沿袭着旧制度。因此,在香港的很多影视作品中,缺乏的恰恰是一种历史认同感。

为什么要说这些,因为这些直接决定了本片当中,香港的优秀创作者张彻对于抗日战争的一种直接观感。回到电影中来看,《八道楼子》是一部抗战片,但是本片中反应的却是一种基于街头文化的历史想象。看看这几个人关于自己回忆的画面,基本上都是个人对于日本侵略者的不满,这些个人的情感集结在一起便汇成了抗日洪流,而这种汇集就是香港影视作品与内地影视作品最本质的区别,那就是汇集之后会怎样。

内地的抗日剧作品可以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这样一来,抗日就成了全民族统一要做的事情,而仅仅是将个人情感汇集起来,抗日往往就成了一种寻私仇,而与国家无关。这种理论看似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却忽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是侵略与反侵略之间的战争,仅仅靠着寻私仇的方式是无法解释抗日战争的神圣性的。

而对于小规模战役的理解,香港创作者即便是张彻这样有着普遍动作片审美的导演也是捉襟见肘的。影片中呈现出来的完全是街头杂耍式的对抗,而对于有着优势兵力的日本兵以及各路伪军进行了能力上的弱化之后,只有七个人镇守的八道楼子的严肃性就被消解了。两军对决的核心是双方的战术理念之间的比拼以及个人战斗意志的比拼。但本片中呈现的却是叶问式的一个打十个的场面,这一点最为让人诟病。

没有统一的主题,亦缺乏合理的战斗场面,而最后让日本人为之肃然起敬的片段一直沿袭到了至今,时至今日,依旧是有很多创作者在创作战争片的过程中将其当作不二法门。动辄让侵略者赋予你某一种光环,将侵略者描绘成为一种圣人。这其实就是对于己方的一种贬低,并不是你赢得了抗日战争,抗美援朝,而是侵略者放过了你,不跟你一般见识。作为普通观众,我们很难想象这种理念会荼毒至今,但确实是在影视界存在着这样一群厚颜无耻的人。恰恰是他们影响着很多国人的舆论。

《八道楼子》是一部1976年的作品,在过去了将近五十年之后,这样的作品依旧是有存在的土壤,而一段时间内,我们被各种各样的抗日神片狂轰滥炸之后,少有人思考下,这样的神片的起源是什么?如果影视界纵容这群没有国家历史观,国家荣誉感的人大放厥词,那么对于后来人将会是一种怎样的毁灭性局面。当然,我们无法站在今天指责张彻导演的历史观。因为张彻导演确实是有着自己的历史局限性。而别的人呢?尤其是今天堂而皇之占据了影视界关键位置,却不思进取,企图用自己狭隘的历史观来偷梁换柱的贼寇,他们为什么还会有明天?

港片虽然有局限,但是当港片在不属于他擅长的题材中强行输出的时候,我们是否有影视从业者进行扭转,好像没有,或者说太少了。我们需要一些创作者进行拨乱反正,因为只有这样,在文化领域的输出才会与自身的实力相匹配,如果纵容这帮贼寇继续下去,则是自断命脉。好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当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不对劲,那么这帮贼寇就会被敲响丧钟。

……

你好,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