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中方出手太快,荷兰明抢中企三天,中方发布禁令,连欧盟一起警告

荷兰刚伸出手,中国的反击就已经迎面而来。三天时间不到,一家中国企业在荷兰遭遇强制夺权,而后,中方迅速开启反制,立刻发布出

荷兰刚伸出手,中国的反击就已经迎面而来。

三天时间不到,一家中国企业在荷兰遭遇强制夺权,而后,中方迅速开启反制,立刻发布出口禁令,反击直击要害,更关键的是,这一次连带把欧盟也一并喊话。

这一连串动作迅速而又精准,背后其实是一场围绕半导体产业的较量,既是经济利益的直接碰撞,也是各方战略博弈的集中体现。

控制权突然被夺,中国企业在荷兰被动出局安世半导体公司原本是中国企业闻泰科技在荷兰的分支机构,正常运营多年。然而就在9月底,荷兰政府突然动手,直接剥夺了中方的实际控制权。

先是暂停了中方管理层的职务,也就是把决策权从中国人手里拿走。接着让中方持有的股权暂时交给第三方托管,等于切断了资金和控制链条。然后再安排几个外籍董事坐镇,直接掌握公司关键决策的投票权。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闻泰科技已经不能说话、不能管事,连基本的经营权都保不住了。

荷兰方面给出的理由,是所谓国家安全。但问题是,这家企业经营多年也没出什么安全问题,现在突然翻旧账、动用司法手段,怎么看都不像是单纯担心安全,更像是借口打压。

尤其是这种不做协商、直接动手的方式,更像是一场明抢而非依法调解。

安世半导体并不是一家小厂,它在全球芯片产业链里有一定地位,尤其是在成熟工艺芯片生产方面有稳定产能。

它在中国的工厂承担了大部分的产出任务,可以说中国产线是整个公司正常运转的核心支柱。荷兰的做法,不仅会让中国企业利益受损,还会让供应链也可能跟着出问题。

中方出手迅猛,打的是产业命门面对这种突发变局,中国方面并没有选择沉默。事情发生后三天内,10月4日中方就宣布了反制措施,直接从芯片出口下手,限制了安世半导体在中国境内生产的一些核心产品出口。

这是一次非常有针对性的反击,安世半导体虽然总部在荷兰,但很多关键产品依赖的是中国工厂的产能。

中方一旦限制这些产品出境,整个公司的海外业务都将受到直接冲击。换句话说,这不是象征性的表态,而是动真格、下重手的实质性操作。

与此同时,10月14日,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也发声,公开表达了对荷兰政府行为的不满。

这种以国家安全为名的干预行为带有明显的选择性和政治色彩,不仅破坏了市场公平,也对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正常合作模式带来了干扰。

并且警告说,如果这种模式被其他国家仿效,将对中欧之间的产业往来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

中国这次的反应,显然不仅仅是针对荷兰。通过出口限制和官方声明,中方释放出的信号非常明确:不接受单方面打压,也不会对外部干涉坐视不理。

如果欧洲方面继续跟进类似做法,中方可能进一步采取措施,扩大反制范围。

荷兰动作激进,欧盟内部未必统一虽然这次是荷兰政府出手,但实际上,它的行为并不是孤立的。从过去的动作来看,荷兰在半导体领域一直紧跟美国步伐,尤其是在技术管控和对华限制方面,态度越来越激进。

而这次直接干预中企控制权,显然是进一步配合美国对中国科技企业的打压策略。

不过,和美国相比,荷兰的做法显得更加直接和强硬。美国更多是通过技术限制和出口管制来压制中国企业,而荷兰这次是直接动用司法程序,把企业管理层换掉,连表面上的中立都不保留了。

这种方式在欧洲内部也引发了一些不同声音。

欧盟内部其实并不完全一致,比如德国、法国等国家在对华科技合作上一直持较为务实的态度,它们更在意市场利益和产业稳定,不愿意轻易卷入与中国的对抗之中。

这种背景下,荷兰的冒进行为可能会加剧欧盟内部的分歧。

中国的警告不仅是对荷兰,也是对整个欧盟的提醒:如果你们打算把这种限制企业、干预市场的做法变成一个范本,那中欧之间的合作关系将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

半导体成为焦点,中国不再低调这场围绕安世半导体的风波,说明一个现实:半导体已经成为中西之间竞争的焦点领域之一。

从过去的技术封锁,到现在的产业干预,西方国家正在把科技企业变成对抗手段的一部分。

而中方这次的快速应对,也说明了一个趋势:中国在技术博弈中开始主动出击,维护自身利益。

中方的动作是出于对现实形势的判断,在现在国际环境下,政治干预经济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尤其在高科技领域,各国都在筑墙设限,试图掌控关键环节。

但如果每个国家都这样做,全球产业链的合作基础也就被逐步瓦解了。

半导体本质上是一个高度全球化的产业,没有哪个国家能独立完成所有环节。中方也清楚,封锁和对抗不是长久之计,但如果对方先出招,中国也不会再保持沉默。

出口管制、市场限制、技术封锁,手段有很多,关键看对方的态度。

此外,中国还掌握着不少关键资源,比如某些重要的原材料生产能力,全球依赖程度非常高。

如果中方决定扩大反制,限制这些资源出口,对欧洲的高科技产业也将构成实质性影响。这不是威胁,而是现实。中方的逻辑很简单:你可以不合作,但不要指望合作的门永远为你敞开。

欧盟需要冷静判断,合作仍有空间虽然局势紧张,但这并不意味着中欧关系就此走向不可调和。中方的反应虽然强硬,但也保留了沟通的余地。

从行业协会的表态来看,中国并没有彻底关上对话的大门,而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提醒欧盟:不要轻易被个别国家的激进政策绑架。

对欧盟来说,现在确实到了需要重新评估中欧科技关系的时候。如果欧盟只是跟着美国和个别成员国起舞,放弃自身利益考量,那损失的将不仅是市场份额,更是未来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主动权。

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大背景下,任何一个产业链的断裂都可能带来连锁反应。

博弈之中,要看得清大局这场围绕安世半导体的突发事件,其实是一面镜子,照出了现在国际科技竞争的真实样貌。

中国这次的反应节奏和力度,说明一个态度:不是不能合作,但合作要有底线。如果有人越线,中方不会再退让。

对欧盟来说,未来的选择并不轻松,是继续随波逐流,还是寻找独立路径,将决定它在全球竞争中的位置。

芯片只是一个切口,背后是更复杂的经济、技术和政治博弈。这场较量还远没有结束。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一次,中国是主动参与者,规则制定者。

参考信息:

荷兰政府突然冻结中企子公司,背后推手曝光!——环球时报2025-10-15 10:37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反对滥用国家安全概念打压中企——观察者网2025-10-14 10:46

反制!中国商务部对安世半导体实施出口管制——新浪财经2025-10-15 10:43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30
用户10xxx30 1
2025-10-17 00:41
如果欧盟也这样,可以,中国不再发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