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一位在深圳被称为“卷尺侠”的小哥
意外火了
他的事迹还登上了
新华社视频号
获得大量点赞




在深圳的街头
你或许曾遇到过一位
手持卷尺、神情专注的小哥
他时而蹲下身测量
井盖与路面的高低差
时而用手机记录下
挡道的绿植或破损的步道砖

图源:网络视频截图
两年来
这位被称为“卷尺侠”的普通市民
多次将自己发现的
市政设施“小毛病”
拍成视频发布到网上


令人惊奇的是
绝大多数问题
都迅速得到了修复
——人行道中央碍事的树木
次日便被移走
过窄的坡道被拓宽
并做了防滑处
松动的红绿灯
凹陷的井盖
也都被一一修复






安全隐患的“秒整改”
在网络上迅速走红
引发了一片“求推广”的呼声
成了市民与城市之间
一场充满温情的“双向奔赴”

“秒整改”的魅力
在于它精准回应了市民诉求
当每一次“挑刺”都能迅速转化
为市政部门的行动时
市民很难不产生
对这座城市的好感与认同








看完视频的深圳网友:
这下想不骄傲都不行了



还有网友呼吁
大哥啥时候能全国巡游?


网友们在评论区留下的
点赞、夸奖
乃至呼吁其他城市“抄作业”的声音
本质上是对高效、负责的
政务服务的强烈期待
深圳的实践证明
城市治理需要的就是这种
“看见就办、办了就好”的诚意
这样的事情
在深圳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了
深圳连夜拆除盲道
此前,一位视障脱口秀演员在节目里吐槽的“瞎滑”——他在节目中指出不锈钢盲道表面过于光滑,不仅不能为盲人提供有效的指引,反而可能因摩擦力不足导致摔倒等安全隐患盲人走在上面靠“瞎滑”,这让不锈钢盲道的问题进入了公众视野。

在大家只当作段子听完笑笑之后
多名深圳网友发帖描述同一件事——
深圳福田连夜拆不锈钢盲道


随后
话题#深圳连夜拆除不锈钢盲道#
冲上了微博热搜

在这两个深圳网友的帖子下
不少网友再次感叹
“深圳速度”
“深圳这方面真的让人佩服”




世上本没路,但深圳会出手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深圳政府会出手!”一位深圳市民发帖分享道:“这里起初是一片绿茵草地,因附近上班族抄近路去单位,日复一日硬是踏出了一条泥巴路。”他提到这条路后来铺上黑色石头,没多久开始正式修建,现在就算遇上雨天行走也舒适。

原来这条市民“用脚投票”的小路,位于福田区岗厦北地铁站与田面城市大厦之间,是不少人上下班的必经之路,绿化带常常需要补植。福田城管部门看到这种情况,索性将泥巴路改造成红砖路,以满足市民需求。



评论区不少网友表示“好可爱”
“说明这条路最实用”



市民投诉公园没有公厕
深圳一街道连夜安装
如果说修路是“看得见的体贴”,那深圳在“急人所急”这件事上更是拿出了“事不过夜”的架势。
此前,宝安坪洲篮球公园正在开展维护保养施工,原有公厕也在维修施工中,市民反映如厕难。
针对该情况,西乡街道办连夜租赁了可移动的“口袋厕所”安装在一处平坦宽阔的地带供居民使用,该举措获得居民点赞。

随后
一条“深圳安装厕所的效率也太高了吧”的词条
登上同城热搜

有网友笑称
深圳在公厕这一块
永不服输


城市的细心不止于“大事急事”
更藏在每一次呼吸之间
每一条视线所及之处
在深圳,再小的问题
只要一反馈,立马有回应




当然
神奇的“深圳速度”并非凭空而来
它的背后是一套
依托数字技术、制度创新
和财政保障的精细化治理体系

“@深圳—民意速办”接线大厅,工作人员24小时受理各种民生诉求后,快速分拨到相关部门协同处理。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浩翰 摄
深圳通过“@深圳-民意速办”等平台,将小程序、公众号、12345热线等537个民生诉求渠道整合为18个,让信息能先进入一个统一的篮子,再被高效分拨。
数据显示,2025年,“@深圳-民意速办”平台诉求按时办结率达99.34%,同比提升0.38%;过半工单3天内办结,同比提速7.17%。
民生诉求综合服务改革前平均诉求办理周期为15天,目前压缩至5.2天。让每一个诉求都有着落、有回音,正是城市治理系统强大生命力的体现。
这场“双向奔赴”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超越了“你投诉,我处理”的简单关系,促成了市民角色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变。
那位深圳小哥怀着“让城市更美好”的公共责任感,默默履行着“民间监督员”的职责。
他的“较真”是对公共空间的关切,是城市进步的宝贵动力。
城市管理者并没有将这种监督视为“找茬”,而是将其视为改进工作、弥补管理盲区的宝贵资源。
这种良性互动,极大地激发了市民的主人翁意识。
当人们真切地看到自己的声音能被听见、自己的建议能被采纳,他们与城市的情感连接便会愈发牢固。
城市治理的核心,是“把钱花在刀刃上,把账算在民心里”的执政理念。
它需要城市管理者赋予民意以优先地位,并愿意为此投入资源、优化流程、建立机制。
在深圳
你还遇到过什么暖心事?
来评论区和布布聊聊
内容来源:深圳发布综合南方网、深圳新闻网、深圳大件事、小红书网友等
编辑:刘嘉雯 许坚琳
审读:黄淳 马丹 梁力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