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设备故障排查:逐点检查航标灯光源(LED / 疝气灯)亮灯状态、灯罩完整性(有无裂纹 / 破损)、线路绝缘层老化程度(是否脱皮 / 短路),用万用表检测供电电压稳定性,核查固定支架锈蚀等级(是否存在松动 / 变形);
2.环境与结构适配:测量烟囱顶部风速(年均最大风速 15-20m/s)、周边障碍物分布(500 米内是否新增建筑物 / 高压线路),确认航标灯安装高度、闪烁频率是否符合《航空障碍灯(航标)设置规范》;
3.合规性核对:对照航空管理部门最新标准,确认航标灯颜色、亮灯模式、光强参数是否达标。
4.故障修复:光源损坏更换同型号 LED 节能光源,线路老化则重新敷设耐高温绝缘线缆,灯罩破损更换高强度 PC 防爆灯罩;
5.结构加固:锈蚀支架采用喷砂除锈+ 环氧富锌底漆 + 氟碳面漆防腐处理,松动螺栓更换为 304 不锈钢防松螺栓,确保支架承重稳固;
6.功能升级:新增远程监控模块,联动声光报警装置,故障时及时推送预警信息至运维终端。
(二)安全与技术准备1.隔离与警示:烟囱底部 30 米范围设置硬质隔离区,悬挂 “高空作业、禁止入内”“航标灯维修、注意避让” 警示标识,夜间布设红色警示灯;
2.作业设备保障:选用轻量化高空作业吊篮,所有电气工具提前做绝缘检测;作业人员持高空作业证、电工证 “双证上岗”,岗前进行身体检查,排除恐高、高血压等不适宜高空作业的健康问题;
3.岗前培训与交底:开展专项培训,内容涵盖航标灯维修工艺、高空带电作业规范、应急逃生方法;技术交底时重点强调 “线缆接头防水处理”“光源光强校准”“支架防腐涂层厚度” 等关键要求。
(三)材料与设备保障1.核心设备:同型号 LED 航标灯光源、PC 防爆灯罩、耐高温绝缘线缆、304 不锈钢螺;
2.防腐材料:环氧富锌底漆、氟碳面漆、喷砂除锈铜矿砂;
3.检测工具:万用表、光强测试仪、涂层测厚仪、风速计。
二、施工过程1. 前期处理顶部清理:用高压吹风机清除烟囱顶部平台的灰尘、杂物、工业粉尘堆积物,用抹布擦拭标灯外壳及支架表面油污,确保作业区域无障碍物;
安全固定:在航标灯周边安装临时防护栏杆,用钢丝绳将吊篮与烟囱顶部牢固构件连接,增强强风环境下的作业稳定性;
断电验电:断开航标灯总电源,悬挂 “禁止合闸” 警示牌,用万用表检测线缆余电,避免带电作业触电风险。
2. 精准维修(1)航标灯核心部件维修光源与灯罩更换:拆除破损灯罩,用螺丝刀卸下故障光源模块,更换新 LED 光源,确保光源与底座接触良好;安装新 PC 防爆灯罩,拧紧固定螺丝,在灯罩接缝处涂抹防水密封胶,防止雨水渗入;
线路检修与更换:剥开老化线缆绝缘层,检查铜芯是否氧化,若线缆破损严重则整段更换耐高温绝缘线缆;线缆接头采用焊接工艺连接,焊后包裹防水绝缘胶带,再套热缩管加热密封,确保防水防潮;
供电系统检测:用万用表检测航标灯控制器输出电压,更换故障保险丝,调试闪烁频率,确保亮灯模式符合航空警示要求。
(2)支架防腐与加固支架除锈:用角磨机 + 钢丝刷对锈蚀支架进行初步除锈,再采用小型喷砂设备进行精细除锈,达到 Sa2.5 级标准;
防腐涂装:除锈完成后 3 小时内,涂刷环氧富锌底漆,固化后涂刷氟碳面漆,重点覆盖支架焊接点、螺栓连接部位,增强抗腐蚀能力;
结构加固:拆除松动螺栓,更换为 304 不锈钢防松螺栓,用扭矩扳手按设计扭矩紧固;在支架受力薄弱处焊接加劲板,确保支架承重能力≥50kg,无晃动变形。
(3)功能升级与调试远程监控模块安装:在航标灯控制器旁加装无线监控模块,连接电压、电流传感器,通过 4G 信号实现与运维终端的数据互通;
声光报警装置布设:在烟囱底部值班室安装声光报警器,与监控模块联动,当航标灯故障时,报警器发出 “滴滴” 警示音 + 红色闪烁灯光,同时推送预警信息至运维人员手机;
整体功能调试:恢复航标灯供电,用光强测试仪在 500 米外检测光强,观察闪烁频率是否稳定;通过远程终端查看实时数据,模拟故障测试报警功能,确保响应及时。
3. 环境与过程控制施工期间严格把控环境条件:避开雨天、大风、雷雨天气,高温时段缩短单次作业时间,避免作业人员中暑;高空作业时,工具放入专用工具袋,禁止抛掷;防水密封胶、涂料等化学品密封存放,避免污染环境。
4. 全程安全管控实时防护:作业人员全程系双钩安全带(分别固定在吊篮与临时栏杆上),佩戴安全帽、滑鞋,强风时段暂停作业,加固吊篮防风绳;
带电作业管控:所有电气维修必须在断电状态下进行,若需带电调试(如测试亮灯),需 2 人配合,1 人操作、1 人监护,随身携带绝缘手套、验电器;
应急响应:若遇突发大风导致吊篮晃动,作业人员立即停止操作,抓住固定构件保持稳定,地面监护人员启动防风应急预案,用卷扬机将吊篮缓慢降至安全高度;若出现轻微触电,立即断电并实施急救,确保人员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