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加沙之战并未结束,以色列将继续战斗!

10月18日,哈马斯政治局委员纳扎尔的公开表态:哈马斯不会解除武装,并将继续掌控加沙地带。这一言论不仅是对国际社会调停努

10月18日,哈马斯政治局委员纳扎尔的公开表态:哈马斯不会解除武装,并将继续掌控加沙地带。

这一言论不仅是对国际社会调停努力的直接挑战,更暴露了哈马斯签署协议是为了缓口气,不放弃武装才是核心要求。

一,停火之后,哈马斯迅速布局。

停火协议签署,以色列撤出一部分地区后,哈马斯迅速组织七千人,意图控制以色列未控制的地区。

在进行控制的同时,哈马斯在加沙内部展开清洗。

据多方报道,哈马斯镇压异见人士、与当地部族交火,甚至处决两名儿童——仅因他们的父亲参与反哈马斯民兵活动。

与此同时,哈马斯在协议履行上的拖延策略同样耐人寻味。

截至10月19日,仅移交12具人质遗体,尚有16具未归还。

协议规定的72小时窗口期早已过去,而哈马斯仍以“重新谈判”为由拖延时间。

更值得警惕的是,其利用以军撤退间隙重新部署武装力量,藏兵于民,重演人盾战术,这是在为下一轮冲突做准备。

人盾战术的重演,已然为下一轮冲突埋下伏笔。

二、国际上对解除哈马斯武装已成共识,哈马斯的反抗无济于事。

面对哈马斯的强硬姿态,国际社会展现出罕见的一致性。

美国:特朗普明确表态:“如果哈马斯继续杀人,我们别无选择,只能消灭他们。”

阿拉伯国家:沙特、阿联酋、巴林等国内部传出清晰信号——除非哈马斯解除武装,否则拒绝参与加沙重建或政治进程。沙特官员更直言:“哈马斯给巴勒斯坦人民造成了巨大伤害!”埃及与约旦:虽未公开声明,但通过外交渠道表达了对哈马斯单独掌控加沙的深切忧虑。

这些表态揭示了一个关键事实:阿拉伯国家不再将哈马斯视为加沙人利益的合法代表,而是地区稳定的破坏者。

这种共识为以色列的军事行动提供了潜在的政治掩护。

三、以色列的战略决心:从军事和制度上彻底清算哈马斯

内塔尼亚胡本来就对协议有所不满,现在的表态更是强硬,毫无模糊空间:

坚持解除哈马斯武装:

以方反复强调“没有如果、没有但是”,要求哈马斯全面执行20点和平计划(尽管以方原本对该计划并不完全满意);

司法层面的升级:

司法部长莱文向议会提交法案,拟设立“10.7特别法庭”,对10月7日大屠杀参与者判处死刑——此举或导致以色列废除死刑,彰显其清算决心;

军事层面的准备:

以军已完成休整,并公开表示“人质羁绊已解除”,下一步行动将更无顾忌。

值得注意的是,以色列国内舆论已从“是否继续战斗”转向“如何彻底终结哈马斯”。

10月16日的国家纪念仪式上,内塔尼亚胡的发言——“任何向我们动手的人都将付出惨重代价”——不仅是悼念,更是对未来的宣誓。

四、冲突不可避免。

当前局势陷入死循环:

哈马斯视武装为生存根本,拒绝放下武器;以色列视解除武装为安全底线,拒绝谈判;以色列还废除死刑,准备清算。国际社会拒绝为武装化的哈马斯提供政治支持。

这种结构性矛盾使得重启战争几乎成为必然。

而此次以色列的战略目标已不再局限于报复或威慑,而是指向彻底瓦解哈马斯——通过军事打击、司法审判和政治孤立的三种手段。

五、结论:和平的代价与希望

加沙的悲剧在于,平民始终是各方政治势力博弈的最大牺牲品。

但国际社会逐渐认清:若容忍武装组织绑架平民作为政治筹码,和平将永无明日。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固然残酷,但其背后是对“以暴制暴”逻辑的无奈选择。

或许正如沙特官员所言:“只要哈马斯仍然存在,加沙就没有可行解决方案。”

这场战斗已超越领土之争,成为文明社会与极端主义的对抗。而历史终将证明:真正的和平,从不诞生于枪口之下,却必须通过摧毁威胁和平的武器来实现。

评论列表

ajie
ajie
2025-10-21 03:38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