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推行圣库制度积累了巨额财富,即要求军民所有财物上交国库存于天京(南京),巅峰时期存银达1800万两。然而,1864年湘军攻占南京时,曾国荃部率先洗劫天王府却上报“全无财货”,这就是后来的曾国藩私吞说。也有蒋驴子转移说,因为此人战后突然暴富,购置南京多处房产形成“蒋半城”奇观。地宫封存说至今未发现。据史料及传说,因战乱消耗和私吞争议,至今未发现明确遗存。
民国二十年深秋,南京老门东的青石板路上落满梧桐叶,踩上去沙沙作响。老木匠李守义背着工具箱穿过巷口时,忽见张记粮铺的伙计正往墙上贴告示,红纸黑字写着“重金求购明代旧宅木料”。他心里一动,想起城南秦淮河畔那处荒废的天王府偏殿,据说自打太平军撤出南京后,那院子就没开过正门。
李守义祖上三代都是木匠,光绪年间还曾参与修复明孝陵的木构。他踩着断砖碎瓦走进偏殿时,夕阳正透过破损的窗棂,在积满灰尘的盘龙柱上投下斑驳光影。“轰隆”一声,墙角的砖块突然坍塌,露出个黑黢黢的洞口。借着煤油灯的光,他看见洞壁上刻着奇怪的符号里裹着个“王”字,难道这是当年太平军的暗号?
“李师傅,这墙里该不是藏着宝贝吧?”帮忙拆木料的学徒王小二凑过来,眼睛瞪得溜圆。李守义却皱起眉头,他想起小时候听祖父说过,太平天国覆灭时,洪秀全曾将金银珠宝藏在南京地下,还特意请木匠打造了机关暗格,钥匙就是半块刻着莲花纹的鲁班尺。
当晚,李守义翻出祖传的木箱,果然在最底层找到那半块黄铜尺子。尺身上的莲花纹历经百年仍清晰可见,与洞壁符号隐隐相合。可就在他准备次日再探时,粮铺老板张胖子突然找上门,手里攥着张泛黄的图纸:“李师傅,咱合伙挖宝藏如何?这是我从旧货市场淘来的《金陵藏宝图》,标注的位置正好是天王府偏殿。”
李守义盯着图纸上的朱砂印记,突然想起三天前在秦淮河畔看到的异象,几个穿短打的汉子深夜在河边埋东西,领头的左脸有道刀疤。他不动声色地应下合作,心里却打起了算盘:当年祖父参与修缮天王府时,曾在地基下见过十八根空心铁柱,说是用来存放重要物件的。
次日清晨,三人带着工具钻进地洞。走了约半个时辰,前方突然出现岔路口,左边通道堆满碎石,右边墙壁上刻着少走之旁的“通”字,李守义眼睛一亮。他们随即撬开墙壁上的青石砖,果然露出个黑檀木箱子。张胖子刚要伸手去搬,王小二突然大喊:“先别碰!”他指着箱子侧面,众人才发现木板上有一道细微的缝隙。李守义用小刀顺着缝隙撬开,原来这是个双层箱子,外层空无一物,内层被牢牢锁着。三人用工具撬开暗锁,打开箱子的瞬间,三人都屏住了呼吸,里面装满了金元宝,每个元宝上都刻着“太平天囯”四个字。
可就在这时,洞外突然传来脚步声,左脸带疤的汉子带着十几个打手冲了进来:“张老板,你私藏藏宝图可不够义气啊!”张胖子吓得瘫坐在地,原来他早就和这群盗墓贼勾结,想独吞宝藏。李守义趁乱把半块鲁班尺塞进王小二手里:“快从暗门走,去夫子庙找周先生!”
王小二顺着通道尽头的暗门逃出,刚跑到夫子庙,就看见一群穿着军装的人正在巡逻。领头的周先生接过鲁班尺,立刻带人赶往地洞。等他们赶到时,李守义正和盗墓贼周旋,张胖子已经被打成重伤。混战中,左脸带疤的汉子想点燃炸药,却被李守义用鲁班尺打落了火柴。
最终,所有盗墓贼都被抓获,宝藏也全部被清点入库。周先生握着李守义的手说:“这些宝藏本该属于南京百姓,多亏了你啊!”李守义望着远处的明城墙,突然想起祖父常说的话:“金陵城的宝贝,从来都不是藏在地下的,而是在老百姓的心里。”
后来,这些宝藏被用来修复南京的古建筑,天王府偏殿也改成了民俗博物馆。每当有人问起宝藏的故事,李守义总会说:“真正的宝藏,是守住这座城的良心。”而那些残垣断壁,依然在向人们诉说着那段发生在金陵的传奇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