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雍正宠臣田文镜,比李卫得宠比年羹尧结局好,乾隆为何不待见?

雍正宠臣田文镜,比李卫得宠比年羹尧结局好,乾隆为何不待见......乾隆五年(1740年),河南巡抚奏报朝廷:(田)文镜

雍正宠臣田文镜,比李卫得宠比年羹尧结局好,乾隆为何不待见......

乾隆五年(1740年),河南巡抚奏报朝廷:

(田)文镜在豫(河南),百姓至今怨恨不已。

河南地方官员和士绅带头,请愿将田文镜从河南地方贤良祠中迁出去!

乾隆皇帝为了照顾雍正帝的颜面,不动声色地压下了这个提议。

田文镜是雍正的宠臣,是雍正时期的“模范督抚”,对雍正皇帝无比忠诚,是他各项改革决策的坚定支持者和推动者,为官清廉。

田文镜最重要的仕途生涯就在河南,也是他给河南带来一段时期清明的政治生态,也曾造福一方百姓。

到底是什么事情,让他死后声誉如此之差?

一、30年默默无名

田文镜出生于康熙元年,康熙二十二年,他以监生身份出任福建长乐县县丞。此后田文镜先后担任丞相、知州、监察御使及内阁侍读学士等职。

他不是科举出身,没有背景,性格刚烈。康熙“宽仁”为政,要求自己的臣下“临下以简,御众以宽”,田文镜一直得不到康熙的赏识,在官场上混了三十多年,五十六岁了依旧是个默默无名的京官,看多了官场丑态却无能为力。

但到了康熙末年,诸皇子为夺嫡网罗党羽,地方官员因为宽松的政策懈怠公务,贪污受贿,不思进取,只想端着铁饭碗一直吃到老,整个官场开始出现颓靡的景象。

康熙临终之前对这样的政治生态极为担忧,将希望寄托在雍正身上。

雍正继位初期,那些在储位之争输掉的政敌们大多不肯合作,对雍正敷衍了事,抵触情绪非常严重,新帝也曾被迫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雍正下定决心改革,一改康熙“宽仁”的政策,雷厉风行地澄清吏治,想要扭转康熙末年诸事废弛的局面,他正是要用人的时候。

雍正很务实,任用官员不在乎所谓的种族或者出身。他倒是认为出身高的人最是喜欢结党营私,扰乱国政。所以雍正朝就出现了李卫和田文镜这样靠实力走上来的非科甲出身的高官。

雍正元年,田文镜从山西回到北京,心事重重。

当时山西灾情非常严重,年羹尧进京觐见,建议趁早赈灾,但当时山西巡抚德音隐瞒不报,还谎称收成很好,无需赈济。

田文镜向雍正汇报的时候,就将目睹的灾情详尽说出,雍正颇为触动,称赞他直言不讳,忠国爱民。

雍正当下就派了田文镜去山西赈灾,他全力处理,披星戴月,多方核查策划,最终顺利完成了赈灾,救济了七八十万灾民。

雍正对田文镜极为欣赏,觉得他忠心不二,办事干练,随即任命他为山西布政使。

田文镜就这样跨入了地方大员的行列,在河南、山东大刀阔斧地改革经济、整饬吏治。

二、61岁得雍正重用

新君一上来就如此信任一个默默无闻的官员,61岁的田文镜自然是感激涕零的,他几乎是不遗余力地支持着雍正的改革。

想得到雍正长久的信任并非一件简单的事。

在雍正继位之时立下大功的舅舅隆科多,最后被圈禁致死;东征西讨、战功显赫的年羹尧,最后也是在四方谩骂之下自尽而亡。

这两人落得如此结局,多少跟他们恃宠而骄、大肆贪污有关,但也说明,遇到原则性的问题,雍正是完全不念旧情的。

相比于隆科多、年羹尧,田文镜始终受宠,多年主政河南,作为汉军旗出身的官员是很少见的。

当然,田文镜为推动雍正改革所做的一切,也不是其他官员能够做到的。

田文镜刚刚上任之时,河南省亏空白银十四万两、谷十六万石,地方府县共亏空近四十万两。

田文镜在基层做了这么多年,太清楚这些钱财到底去了哪里。

他不遗余力地开展清查工作,追讨积欠,那些被地方官吏转借的钱财,他一定要讨到为止。

就单单这一项工作,田文镜得罪的官员,数都数不清。

但凡是有亏空的在职官员全部押解到省城,无论他们用什么办法,哪怕是变卖家产来赔偿,他都不管,只要都积极偿还了,可以考虑官复原职。

如果不愿意用私产弥补,直接没收他的住所和老家的田地,全部充公。

如果官员已经离任,也不能逃过追讨,田文镜会追根揭底去找他们,不会念一点私情,不会惧怕任何权贵,要求他们全部如数赔偿。

这些庞大的亏空数量,田文镜在两年时间内追齐,凭借一己之力将当地官吏狠狠整治了一通。

可以想象,这些捞了大半辈子的油水的官员,被田文镜毫不留情地撕下了遮羞布,什么钱财什么名声一个都没落到手。

而原本那些不愿同流合污的清廉官员,如归德知府祝兆鹏、开封知府孙兰芬、卫辉知府张建德等……田文镜一一向雍正举荐,都得到了皇帝的重用。

至于那些贪腐的官员,田文镜有一个算一个,全都弹劾参处。

其中黄振国、张玢、汪诚、邵言纶是同科进士,还有一些官员背景深厚,这些他从未考虑过。

贪官们该砍头的砍头,该流放的流放,该充军的充军。

这还不算完,那些地方士绅危害乡里,田文镜也不放过,全部奏请革去其进士头衔,还会将其事迹张贴公布。

田文镜和李卫还真不同,李卫对身有功名的读书人,做事都会给他们留最后一点体面,而并非功名出身的田文镜,对这些读书人多少是有些看不起的。

他当年在这些酸腐的官员手下做事,没少受白眼,现在他大权在握,手段严厉,雍正年间的新科进士们都不怎么愿意去河南,不少人直言田文镜“不容读书之人在豫省做官”。

田文镜在河南巡抚任上大肆参劾地方官员,广西巡抚李绂升任直隶总督,路过河南的时候,直接骂田文镜蹂躏读书人。

读书人的笔,杀人诛心,也不比战场上的刀枪的弱多少。一时间坊间都在盛传,说田文镜就是因为不是科甲出身,出于嫉妒和报复,对读书人发泄私愤。

田文镜对这种人身攻击根本不在意,一直到引发朝堂轰动的的“田李互参案”,李绂参奏田文镜有心糟践读书人,直接让田文镜遭受“通省围攻”。

而所有的风波,都在雍正的一再袒护之下全部平息。

三、雍正赞他“第一巡抚”

田文镜是最让雍正满意的、最符合他用人标准的地方督抚,雍正几乎是帮他铺平了道路,让他大展身手。

雍正曾经对河东总督孙国玺说过这样的话:你们要是能像田文镜那样做事,能一分,就是一分福;不能一分,一分就为我所累。

田文镜性格是略有偏执的,有时候连雍正都觉得他用力过猛了,雍正曾经多次对田文镜进行训诫,希望他能放缓改革进度,不要操之过急,更不要去苛刻那些细枝末梢的琐碎。

除了性格上的缺点,田文镜前期为官几乎找不到什么错处。

雍正二年,田文镜的身体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发病的时候连笔都提不动,他给雍正写了奏折,告诉皇帝他觉得自己日子已经不多了,所以现在不敢存一点私心,要竭力报效雍正。

很难想象这样的老人是用怎样的毅力和这些士官土豪们斗着。

田文镜没有子嗣,只有女儿,两个女婿也没有做到多大的官,特别是小女婿,雍正曾亲自指出他“庸碌不堪”,田文镜也只是让他打个下手,都没进入官场。

田文镜给雍正的奏折上也多次提到自己无子嗣,他觉得生前身后都已经没有什么顾虑,也不怕死后有人找他的后人报复,所以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

他对所有人的送礼一律拒绝,并且严格要求家人不许收受礼物。

他明确了十二条清廉为政的标准,严禁河南的官员和家人收受贿赂。但凡被查出,一定会严肃处理,绝不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