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两蒋灵柩现状:台湾不想要,亲人懒得管,“台独”分子泼油漆泄愤

油漆桶哐当一声落地,蒋介石灵柩上的红漆缓缓流淌,这一画面不仅是对逝者的不敬,更折射出台湾社会至今难以愈合的裂痕。2018

油漆桶哐当一声落地,蒋介石灵柩上的红漆缓缓流淌,这一画面不仅是对逝者的不敬,更折射出台湾社会至今难以愈合的裂痕。

2018年“二二八”期间,数位“台独”分子闯入桃园慈湖蒋介石灵柩所在地,将红漆泼洒在棺柩上。这是自1975年蒋介石灵柩暂厝于此以来,首次遭到实质性破坏。红漆渗入灵柩缝隙,即使清理后仍留有痕迹。

事件发生后,蒋家第四代、国民党“立委”蒋万安仅表示“非常痛心和遗憾”,而台防务部门也仅承诺将加强安保。没有人为此承担实质责任,也没有人提出根本解决方案。

两蒋灵柩的尴尬处境,映射了台湾社会对两蒋历史评价的矛盾与复杂心理。曾经的神坛人物,如今沦为政治斗争的符号,甚至连最后的安息之地都不得安宁。

政治僵局:半个世纪的临时状态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在台北官邸因病去世。早在大陆时期,他就对身后事有过安排——希望安葬在南京紫金山中山陵附近。

然而,这个愿望最终未能实现。蒋经国、宋美龄等人决定将蒋介石灵柩暂厝于慈湖,“以待来日光复大陆,再奉安于南京紫金山”。

慈湖,这个位于桃园大溪的场所,并非偶然选择。1959年,这里开始建设行馆,因山水形似蒋介石故乡奉化,被他题名为“慈湖”。黑色大理石棺柩安放在四合院式建筑的正厅,仿佛只是临时安置。

十三后,蒋经国于1988年1月13日去世。他的灵柩同样没有下葬,而是停在距离慈湖不远的大溪头寮,寓意死后追随父亲。

两蒋灵柩的“暂厝”状态,原本是临时安排,却持续了半个世纪。这种悬而未决的安排,成了台湾政治演变的晴雨表。

1996年,台湾岛内本土化声浪渐起,社会对两蒋的评价开始分化。

面对政治气候的变化,蒋经国之弟蒋纬国与蒋经国之子蒋孝勇提出将两蒋移灵回故乡浙江奉化。但这一方案显然不现实。

蒋孝勇

2004年,转折点出现。蒋经国遗孀蒋方良提出新方案:先将两蒋灵柩在台湾入土,“等到未来国家统一,再迁回大陆”。

同年10月31日,时任台湾地区领导人陈水扁宣布,将两蒋灵柩迁葬于“国军示范公墓”。

位于新北市汐止区的五指山公墓,是坐北朝南的山坡地。天气晴朗时,可俯瞰台北盆地与东北海岸。公墓特勋区旁专门为建设“蒋陵”开辟了场地,于2004年底开建,2005年底完工。

然而,这座耗资近3000万元新台币的陵墓,至今从未安放过两蒋灵柩。以蒋经国儿子蒋孝勇遗孀蒋方智怡为首的蒋家后人质疑五指山公墓地处偏僻,担心民进党不断强调去蒋反蒋,未来如有激进人士前往破坏“蒋陵”,恐怕难以防范。

于是,两蒋灵柩继续停留在慈湖和头寮,维持着尴尬的“临时状态”。而五指山的“蒋陵”则荒废至今,已空置长达十多年。

陈水扁执政后期,开始向“台独”势力靠拢,“去中国化”动作频频。

陈水扁后因贪污入牢

2007年5月,陈水扁痛批蒋家后人出尔反尔。他放出狠话,考虑“将位于桃园大溪的独裁者、屠夫兼二二八凶手墓园的宪兵全数撤走”。

同年12月,台防务部门宣布两蒋陵寝关闭,不再向外界开放谒陵,并撤回驻守当地的台军仪仗队与宪兵。

在闭馆前一天,7万名台湾民众来到两蒋陵寝拜谒,甚至有民众与警方爆发冲突。

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后,两蒋陵寝曾恢复开放,台军仪仗队也重回陵寝值守。但好景不长,随着民进党再次上台,“去蒋化”运动以新形式延续。

马英九曾领导国民党二次执政

2025年5月,民进党当局采取新举措:台防务部门修改相关规定,“为落实转型正义、打破威权时代僵化印象”,废除“陵寝”“谒灵”用语,改为“营区”“入营”。

使用长达50年的称谓一夜之间消失。民进党民代邱志伟质疑:“军方的职责是‘保家卫国’、抵抗‘敌对势力’,而非保护独裁者坟墓。”

旅游景点:两蒋灵柩的商业价值

尽管政治纷扰不断,两蒋灵柩却意外成为旅游热点。随着2008年两岸关系缓和,两蒋陵寝所在的桃园县成为大陆游客的观光目的地。

高峰时期,每年能吸引360万观光人次。

为迎接大陆观光客,桃园县政府规划了两蒋文化园区。游客可在园区内品尝“蒋家菜”,购买以两蒋为题材的公仔、钥匙圈、纪念酒等旅游商品。

陈水扁执政后期开展拆毁蒋介石雕像运动。为安置这些“无家可归”的铜像,时任桃园县长朱立伦在大溪镇设立慈湖雕塑公园。

这里接收了因“去蒋化”而遭拆迁的两蒋、孙中山等各式雕塑218座,成为大陆游客访台的热门景点。

即使桃园市由民进党执政,民进党籍市长郑文灿也从未因“讲政治”而关闭两蒋文化园区。商业利益面前,政治意识形态不得不做出妥协。

面对两蒋灵柩遭遇的连续风波,蒋家后人的反应从最初的强烈抗议,逐渐转变为无奈接受。

2018年泼漆事件发生后,蒋家第四代蒋万安仅表示“非常痛心和遗憾”,认为如此行动只会深化对立,无助台湾社会和谐。

蒋万安

作为蒋家后代中从政的代表人物,蒋万安的回应相当克制。他甚至表示:“身为后辈,希望两蒋能入土为安。”但这种表态并未转化为具体行动。

蒋家内部对两蒋灵柩安置问题也存在分歧。移灵五指山?回大陆?还是继续暂厝?这些问题在蒋家内部难以达成共识。

蒋经国告别父亲蒋介石

蒋万安办公室在泼漆事件后发表声明,感谢台湾防务部门“后备指挥部”桃园管理组将陵寝恢复原貌,并加强安全卫哨。这种官方口吻的声明,与当年蒋家叱咤风云时的强势形成鲜明对比。

台湾民众:对两蒋的复杂情感

台湾民众对两蒋的评价存在明显分歧。根据《联合报》的民意调查,民众对两蒋的历史定位评价不一。

29%的人认为蒋介石对台湾功大于过,30%觉得功过相当。相比之下,蒋经国则得到跨党派民众的一致肯定,好评达65%。

蒋经国葬礼,多名港星现身

进一步分析显示,蒋介石较获外省族群及泛蓝支持者的好评,肯定蒋介石对台湾贡献居多者超过52%。闽南族群则多认为蒋介石的功过相当。

相对来说,蒋经国受到更多台湾民众的肯定。其推动的“十大建设”带来台湾经济起飞,作风亲民,开放老兵回乡探亲等措施,为他赢得了良好声誉。

对于民进党的“去蒋化”作为,60%民众持反对立场。这表明大多数台湾民众并不支持激进的“去蒋化”运动。

政治评论家黄智贤曾痛斥“去蒋化”行为:“原来搞‘台独’,是要对亡者的棺材下手?” 这种观点代表了一部分台湾民众的心声。

五指山公墓内,耗资3000万新台币修建的“蒋陵”依旧空置,入口处的“蒋陵”二字已略显斑驳。而慈湖的黑大理石棺柩前,卫兵换岗表演仍吸引游客驻足,仿佛一切如常。

两蒋灵柩的尴尬境遇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台湾社会对待历史的复杂心态。有观点认为,台湾社会早已超越对两蒋的盲目崇拜或全盘否定,转而采取更加务实的态度看待这段历史。

晚年蒋经国与年轻的马英九

但政治人物们似乎尚未准备好面对这一页历史。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54
用户10xxx54 7
2025-10-28 10:47
还是在大陆能够找到安身之地的,当蒋家子孙顽固台独那民进党最终会把他挫骨扬灰的
北极狼5172
北极狼5172 6
2025-10-28 09:42
活该,罪有应得。
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江春水向东流 3
2025-10-28 16:38
蒋介石蒋经国...有脸回大陆?
tb324830382
tb324830382 3
2025-10-28 15:32
蒋家王朝罪该万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