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刘亚楼误听一面之词,开除了参谋长的党籍,多年后提茅台登门道歉

,福建武平的小子,一九一零年来到这世上。家里穷得叮当响,半亩地都没有,老爹就靠着一把斧头,砍柴卖柴糊口,日子紧巴得很。这

,福建武平的小子,一九一零年来到这世上。家里穷得叮当响,半亩地都没有,老爹就靠着一把斧头,砍柴卖柴糊口,日子紧巴得很。这小家伙刚冒出头没多久,他娘就因病撒手人寰了。老爹一看,自个儿养活他都费劲,干脆一咬牙,把他送给了好哥们儿刘德香。刘德香家里头也不宽裕,但他一看这小子机灵得很,心里头那个喜欢啊,愣是让自己的孩子先别念书了,也得供上私塾,真是舍己为人啊!

高中一毕业,家里头实在是揭不开锅了,那学费是再也供不起了。没办法,他只得卷起铺盖回了老家,当起了小学教书匠。在那段时间里,他接触了些新潮思想,心里那革命的小火苗就呼呼地烧了起来。到了1929年的秋天,19岁的一拍大腿,决定投身红军。你别说,这小子肚子里有墨水,脑袋瓜子又灵光,进步那是嗖嗖的。没到四年功夫,他就噌噌噌地升到了红2师的政委。那时候啊,他们师的师长是陈光,参谋长则是熊伯涛,三个人一条心,那队伍带得可是风生水起。

熊伯涛,这位老兄是湖北黄陂的地道人儿,比大了足足一个甲子零俩月。人家在高中那会儿,就一股子热血参加了革命,1926年,光荣地成了咱党的一员。转眼到了1927年11月,熊伯涛揣着颗求学的心,奔向了冯玉祥开的那所军官学校。学成之后,他就留在了西北军里头混,嘿,您还别说,两年后,连长的大帽子就扣他头上了。时间一晃,来到了1930年,中原大战那叫一个热闹。可惜啊,冯玉祥这回栽了跟头,只好卷起铺盖走人。他的部队呢,被蒋介石收编成了第26路军,打发到赣南去跟红军较劲去了。

26路军的兄弟们,在当地那真是人生地不熟,老百姓的心还没暖热乎呢,蒋介石那边又抠门得很,补给愣是一点儿不给。没过几天,连填饱肚子都成了奢望。就这样,还让他们跟红军硬碰硬,那结果还用说吗?几仗打下来,输得那叫一个惨,兄弟们的心气儿全没了。说来也巧,这时候“九一八事变”炸了锅,小日本儿瞅准机会,嗖的一下就把东三省给占了。26路军里头,好多都是土生土长的北方人,一听这消息,火苗子噌一下就上来了,都吵吵着要回老家,跟小鬼子干一架。

老蒋不光是不乐意,还派了大批兵马,愣是把26路军回北方的路给堵得严严实实。26路军的兄弟们心里那个憋屈啊,最后在董振堂、赵博生这些头儿的带领下,一拍大腿,在宁都造了反,投奔了红军大部队。这一投奔,起义的队伍就成了红5军团,熊伯涛呢,在14军的41师里当上了作战科长,仨月功夫,又升官成了122团的团长。到了1932年6月,熊伯涛又调到了红3军第8师,当上了参谋长,后来还在红一军团第31师干过参谋长呢。

1933年夏天快过去那会儿,8月份,熊伯涛挑起了红一军团第2师参谋长的担子,跟陈光、哥俩搭上了伙儿。那会儿,第五次跟“围剿”较劲咱们没赢,中央红军就迈开腿,开始了长征路。有一天,走在路上的时候,有几个战友琢磨着熊伯涛以前还在西北军里混过,他们心里头那个好奇啊,特别是对冯玉祥,那是一肚子的问号。于是,就围着熊伯涛,让他给说道说道冯玉祥到底是咋样的一个人。熊伯涛呢,也不藏着掖着,直接说了冯玉祥的一些不足,但也没忘了夸夸他的闪光点。他还讲,冯玉祥在西北那会儿,干了不少好事儿,跟蒋介石那一套可不一样,俩人不是一路人。

这本是场随意的聊天,可偏有那么几个爱挑事儿的家伙,颠颠儿地跑到那儿,给熊伯涛使绊子,说他虽然是红军的一员,心里头还惦记着冯玉祥呢,这不是立场不稳嘛!等宁都起义的部队成了红5军团,有些人就开始对那帮起义过来的老军官犯嘀咕,不信任他们。结果呢,好多原先在西北军里干过的营长、团长,都被迫放下了指挥棒。好在熊伯涛那时候只是个连长,没让这风吹草动给卷进去。

长征那会儿,红军的日子可真是不好过,硬是有那么几个心不定的,悄悄溜号了。这时候,不知打哪儿冒出来的风声,说熊伯涛这人心也不瓷实,这话可就飘进了的耳朵里。他俩搭档的日子短,对熊伯涛的老底儿也不摸门儿,再加上那会儿才二十四岁,嫩着呢,办事儿有时不那么周全。结果,他一听风就是雨,二话不说,召集起支部会议,就要给熊伯涛开个小灶,好好说道说道。

熊伯涛琢磨着自己那会儿也没咋胡言乱语啊,就嘟囔了几句辩解的话,没想到这一嘟囔,党籍就给开除了。这事儿对他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紧接着,参谋长的帽子也给摘了,打发到教导营去当教书先生了。好在熊伯涛这人皮实,抗压能力杠杠的,没几天就缓过来了,照样埋头苦干。转眼到了1935年秋天,红军长征路过哈达铺,多亏了当时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长的谭政大哥大手一挥,熊伯涛的党籍这才又给找回来了。

抗战那阵子一拉开,熊伯涛就投了八路军115师,后来又被调去晋察冀军区,一会儿当参谋长,一会儿又成了司令员,忙得跟陀螺似的。呢,直接进了抗大,当上了教育长,1939年,他脚底抹油,跑到苏联深造去了,一直到1945年8月才风尘仆仆地回来。到了解放战争那会儿,熊伯涛和在东野又碰头了,这回成了东野的参谋长,威风凛凛;熊伯涛呢,也不赖,是第12纵队的副司令,俩老战友一块儿并肩作战,那场面,热闹得很!

说起当年那会儿,心里头一直对开除熊伯涛党籍那事儿挺过意不去的。可那时候情况复杂,在东野和四野那会儿,他愣是一直没找到机会跟熊伯涛说声对不起。等到新中国成立了,当上了空军的一把手,熊伯涛也成了公安部队的副参谋长。俩人在工作上愣是没碰上头,自然也就没啥机会化解那疙瘩了。后来,自个儿掏腰包,买了两瓶好酒——茅台,直接上了熊伯涛的家门,开门见山地说:“老熊啊,当年那事儿,我做得不对,对不住了!”就这么,俩人的事儿算是过去了。

熊伯涛啊,那可是个肚里能撑船的汉子,当年的那点事儿,他压根儿没往心里去。几杯酒下肚,嘿,还是当年那个并肩作战的好兄弟。到了1955年,戴上了上将的大帽子,熊伯涛呢,虽然只是个少将,但人家可不在乎这些。转眼间到了1965年,说走就走了,才55岁,真是让人心疼。熊伯涛一听这消息,心里头那个难受啊,二话不说,亲自去参加了的追悼会。又过了十年,到了1975年,熊伯涛也因为生病,离开了咱们,那时候他7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