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浙江台州的一起案件震惊全国。在澎湃新闻发布的报道中,一桩“人为制造车祸骗保”的案件细节曝光,让无数人读完之后久久不能平静。
在2023年9月的一天夜里,台州椒江区九子村的一条乡村小路上,一名44岁的女子被小型越野车撞飞,当场重伤,送医后不治身亡。
事故原以为是一起意外交通肇事,然而警方深入调查后发现——这根本不是意外,而是一场蓄谋已久的“谋杀”。
更令人不敢相信的是:开车撞死她的人,竟然是她的亲生儿子和儿子的朋友。

法院判决书披露的案情,几乎超出了常人的理解底线。
事情的起点,是一笔普通的保险赔偿。
2023年4月,死者徐某(母亲)曾因车祸住院治疗,三个月后,保险公司赔偿了31.9万元。
然而,她的儿子卢某某与朋友杨某某、程某却盗取了这笔赔偿金,并在短短48小时内挥霍一空。
他们买苹果、华为折叠屏手机,租豪车、出门旅游,钱花光后,新的罪恶念头开始滋生。
警方在杨某某手机中发现了一系列搜索记录:
“钉子扎进眼睛会怎么样?”“车祸撞死人能赔多少钱?”“撞死人保险多久能赔?”“有谅解书会不会免刑?”这不是冲动犯罪,而是计算之后的冷血谋划。
杨某某是三人中的“带头大哥”,性格暴躁、控制欲强。他提出:既然保险赔得多,不如制造一起更大的事故——“撞死人”。
他们的第一目标,竟然是卢某某的母亲。
三、“钉子戳眼”与“撞人实验”:人性最阴暗的一面第一次行动,他们计划让卢某某“假装追尾”,在车内用钉子戳瞎母亲一只眼睛,以此骗取伤残赔偿。
卢某某真的照做了。他闭着眼睛,手抖着去戳,却只戳中了母亲的眼皮。母亲以为只是磕了一下,全然不知儿子想杀自己。
计划失败后,杨某某又提议“换一个目标”——去撞卢某某的父亲。
第二天晚上,他们用同样的方式,用树枝戳了卢父的眼睛,再制造“车祸”,这次骗得了区区1318元的理赔。
为了区区千元,差点弄瞎亲生父亲的眼睛。
而就在两次骗保失败后,杨某某说出了一句让人毛骨悚然的话:
“撞死你妈,钱更多。”
他们选好了地点——椒江区章安街道九子村西边一条无监控的村路。
三人反复演练路线、车速、撞击角度,还在网上查到“撞死人要多少码”。
答案是:70公里/小时。
9月30日夜,卢某某以“去外婆家”为由,把母亲骗上车。杨某某驾车加速,程某坐副驾驶计算车速——当车速达到76公里时,车头“轰”的一声撞向毫无防备的母亲。
母亲被撞飞至田地,头破血流。卢某某跑过去,只看到母亲倒在地里,双手断裂,已经没了呼吸。
他们报警称“误撞行人”,还伪装成“愿意赔钱”的孝子。杨某某的舅舅甚至付了7万元赔偿金,企图平息此事。
然而,保险公司员工察觉不对。同一家庭,半年内接连出车祸;母亲刚理赔完,又被撞死。更离谱的是,两人手机聊天记录不一致——杨某某让卢某某“删聊天”,但自己的手机却没删干净。
破绽至此暴露,真相浮出水面。
五、三个“无业游民”的堕落案发后,三人的背景也被曝光:
杨某某:2003年生,无业,爱炫富,自称“混社会”,在同龄人中颇有威慑力。卢某某:同为2003年生,性格懦弱,从小被杨欺负却又崇拜他。程某:三人中最沉默的跟班,听命行事。证人证言显示,杨某某常年打卢某某、骂他,但出门时又带他花天酒地——三人曾一起去丽江、大理、长沙、三亚、珠海……杨吹嘘自己“花了300多万”。
这是一种扭曲的“兄弟情”:以控制为纽带、以金钱为诱饵。卢某某对杨既怕又服,从“被盗钱”到“帮撞母”,他一步步被裹挟进深渊。
可即便如此——他终究是那个亲手害死母亲的人。

2024年4月30日,台州中院一审宣判:
杨某某、卢某某 死刑;
程某 有期徒刑七年。判决书写道:
“三被告人以骗取保险金为目的,蓄意杀害亲属,行为严重违背人伦,动机卑劣,主观恶性极深,社会影响极其恶劣,应依法严惩。”这起案件如今进入二审阶段,但舆论几乎一致:“死刑,不冤。”
七、家庭崩塌的社会镜像从“盗取保险金”到“亲手杀母”,这场悲剧并非只属于一个家庭。
它折射出当下某些年轻人失去伦理、失去敬畏的深层危机。
有人评论:
“这不是贫穷造成的,而是人性溃败、教育失灵的结果。”在这个案子里,我们看到:
一个22岁的无业青年,崇拜暴力、沉迷消费;一个被打怕了的儿子,把“兄弟义气”置于血亲之上;一个母亲,辛苦养大孩子,却死于他亲手制造的车祸。家庭的温情被消费主义和江湖幻觉一点点蚕食,底层社会中年轻人的心理教育、伦理支撑,正在坍塌。

有网友留言说:“看完我害怕,不敢相信人能坏到这个地步。”但事实是,类似的“骗保杀人案”并非孤例。
据公安部数据,近年来全国每年侦破的“骗保型杀人案件”呈上升趋势。
原因无非三点:
1️⃣ 保险普及、监管滞后;
2️⃣ 个别人将保险视作“发财捷径”;
3️⃣ 道德约束弱化,贪婪与愚昧叠加。
这起案件给整个社会敲响警钟:法律可以惩治罪恶,但无法挽回人心的冷漠。
九、结语这是一场彻底的悲剧。一个母亲,用生命完成了对人性的最后一次提醒:当孩子学不会“善良”二字时,家长最大的悲哀不是没钱,而是没教出人。
愿每个家庭都能教出懂得“敬畏”的孩子,愿每个年轻人都能明白,有些钱,不该赚;有些底线,一旦越过,连“人”都不配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