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化史迹》作为常盘大定与关野贞联合编撰的学术巨著,对中国文化遗产研究的影响深远且多元,其价值贯穿实证资料留存、研究方法革新、保护意识觉醒与国际学术交流等多个维度。20 世纪初中国文物保护体系尚未完善,二人以实地踏查为基础,用三千幅影像及拓本记录下石窟、古建、碑刻等多元史迹,其中天龙山石窟早年造像、晋祠宋代建筑细节等内容,成为诸多后续损毁遗产的唯一原始记录,为当代修复与考证提供了不可再生的基准依据。在研究方法上,该书打破传统文献考据的局限,首创 “实地踏查 + 跨学科实证” 模式,关野贞以建筑史学解析构造形制,常盘大定以宗教学溯源文化内涵,二者结合的框架直接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化遗产考古、建筑史研究的学科体系构建。同时,著作中对部分遗迹风化、人为破坏的记录,在民国时期便引发学界对遗产脆弱性的关注,间接推动 1930 年代《古物保存法》的修订完善,更成为当代 “预防性保护” 理念的早期思想源头。作为首部系统呈现中国文化遗产的国际合作巨著,它长期是海外汉学、东亚考古研究的核心文献,其学术视角与调查成果搭建起中国遗产研究的国际对话平台,至今仍是中外学者协作的重要参考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