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前三季产销增长一成 中国摩托车“出海”驶入快车道

中国工业报记者祁晓玲2025年以来,中国摩托车产业在外需拉动与内需转型的双重驱动下,展现出强劲的增长韧性。根据中国摩托车

中国工业报记者祁晓玲

2025年以来,中国摩托车产业在外需拉动与内需转型的双重驱动下,展现出强劲的增长韧性。根据中国摩托车商会最新发布的数据,2025年1-9月,我国摩托车产销分别完成约1637万辆,同比增长约9.9%,延续了近年来的上升趋势。尤其在外贸出口、大排量休闲摩托车、电动化转型三大赛道表现突出,行业整体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展现出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的高质量发展特征。

中国摩托车商会秘书长张洪波日前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摩托车产业正迎来“新机遇、新征程”,出口拉动、电动化普及、休闲文化兴起、政策环境改善等多重因素共同推动行业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

燃油车稳健、电动车内销崛起、大排量市场爆发

2025年1-9月,全国摩托车产销分别完成1636.61万辆和1633.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89%和9.31%。其中,燃油摩托车仍为市场主力,产销分别为1386.28万辆和1389.07万辆,同比增长12.78%和13.2%;电动摩托车产销分别为250.34万辆和244.56万辆,同比下降3.78%和8.51%。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电动摩托车在行业统计口径下产销略有下滑,但根据市场调研数据,受《电动自行车新标准》实施推动,1-9月电动摩托车上牌量达346万辆,同比增长10.9%,占同期内销总量的51%。张洪波指出,“电动摩托车凭借低使用成本、低噪音等优势,在城市通勤市场中份额持续提升,已成为内销市场的重要支柱。”

从车型结构看,二轮摩托车仍是绝对主体,1-9月产销分别为1446.37万辆和1442.52万辆,同比增长10.72%和10.03%。其中,跨骑车销量占比59.4%,稳居第一;弯梁车增速最快,销量同比增长33.47%,显示出细分市场的活跃度。

大排量休闲娱乐摩托车成为最大亮点。1-9月,排量250cc以上(不含250cc)摩托车产销分别为76.9万辆和76.14万辆,同比增长32.09%和32.88%,占两轮燃油摩托车销量的6%。张洪波强调,这一领域的高增长“凸显国内消费群体对个性化、高性能摩托车的需求进入爆发期”,也标志着中国大排量摩托车产业已具备参与全球竞争的实力。

三轮摩托车方面,1-9月产销分别为190.24万辆和191.11万辆,同比增长3.96%和4.17%。其中普通客运三轮车增长显著,产销同比增长21.6%和24.87%,反映出城市末端物流与城乡客运需求的持续释放。

出口结构优化 新兴市场成新引擎

2025年1-9月,中国摩托车出口表现出强劲增长势头,成为拉动行业增长的核心动力。据海关统计,1-8月我国摩托车出口1204.95万辆,同比增长30.4%;出口金额75.3亿美元,同比增长34.6%,呈现“量价齐升”的良好局面。

从出口产品结构看,排量升级趋势明显。125系列、150系列、110系列和200系列成为主力出口品种,其中200系列同比增长35.8%,增速领先。张洪波在报告中指出,“中国摩托车出口正从低端、小排量向中高端、大排量转型,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数据显示,250ml及以上排量摩托车出口金额占比已接近24.4%,约四分之一。

从出口市场看,传统市场复苏向好,新兴市场高增拉动。美国、意大利、西班牙等传统进口国市场保持稳定,而菲律宾、墨西哥、阿根廷等新兴市场增长显著。非洲、东南亚等地也成为中国摩托车企业重点布局的区域。张洪波特别提到,“东南亚电动摩托车市场潜力巨大,随着当地对环保重视程度提升和基础设施完善,有望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企业层面,1-9月摩托车出口量前十企业共出口611.55万辆,占出口总量的61.36%,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大长江、隆鑫、广东大冶、宗申等企业继续领跑,体现出头部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

营收利润双增长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

2025年1-8月,摩托车生产企业经济效益显著改善。全国86家主要摩托车生产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86.59亿元,同比增长13.13%;实现营业收入1070.55亿元,同比增长15.27%;实现利润总额81.94亿元,同比增长36.63%;利税总额107.67亿元,同比增长33.59%。

利润增速远高于营收增速,反映出行业盈利能力的增强。张洪波分析认为,这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高附加值车型占比提升以及成本控制的加强。

从企业表现看,营业收入前十企业(包括宗申、春风动力、隆鑫、大长江等)合计营收686.78亿元,同比增长22.53%,占行业总营收的64.15%。其中除林海动力和钱江略有下滑外,其余8家企业营收均实现增长。前十企业利润总额63.90亿元,同比增长40.20%,显示出头部企业强劲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1-8月,行业研发费用为30.78亿元,同比增长8.82%,体现出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重视。张洪波指出,“以安全为核心的智能化、网联化技术正更广泛地应用于摩托车产品”,如智能防盗、胎压监测、车联网等功能逐步普及,推动产品升级与用户体验提升。

内需企稳、出海加速、文化兴起

张洪波对中国摩托车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如下判断:

国内市场将企稳回升。电动摩托车份额继续扩大,大排量休闲市场持续高增长,物流、快递等民生领域需求也将释放新空间。

国际化进程加速。企业将加快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销售网络,实现供应链的跨国布局,以应对贸易壁垒、贴近本地市场。

摩托车文化与赛事推动形象转变。随着大海道拉力赛、MotoGP等赛事在国内的推广,摩托车的社会认知逐步改善,休闲娱乐市场潜力进一步释放。

技术持续革新。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将成为行业技术主线,安全与体验双重驱动产品升级。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摩托车行业在外贸出口的强劲拉动与内需结构的积极转型中,实现了产销增长、效益提升、结构优化的良好局面。随着电动化普及、排量升级、出海加速、政策环境改善等多重利好持续释放,中国摩托车产业正迎来新一轮高质量发展周期。

张洪波表示:“中国摩托车产业正在把握新机遇,开启新征程。”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摩托车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消费升级的载体、文化传播的媒介、技术创新的平台——一个更加立体、多元、国际化的产业图景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