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4日,比亚迪腾势方程豹直营事业部总经理赵长江发文,正式宣告离开比亚迪,结束了自己在比亚迪长达16年的职业生涯。
信中他回顾了从燃油车时期的市场开拓、新能源赛道的早期探索,到推动唐汉系列崛起、助力腾势问鼎MPV市场的历程,称“16年奔跑,始终与大家并肩奋斗”。
作为比亚迪冲击高端市场的核心推手,赵长江曾操盘腾势品牌缔造D9 MPV爆款。2023年腾势销量11.08万辆、同比暴涨634%,几乎是他一手托举的结果。
但高光难掩困局:2024年腾势销量126035辆,同比增速降至13.76%;2025年以来品牌销量持续下滑,从4月的15388辆跌至9月的10727辆,排名也从第32名滑落至第43名(懂车帝行业综合销量数据)。
后续车型表现更显疲软,腾势N7在2025年7月销量124辆、8月销量158辆、9月销量仅98辆,月销持续处于低位,腾势N8则自2024年9月起传出停产消息,此后销量近乎归零。
2025年7月他因高管轮岗调任新职,仅三个月便选择离开。赵长江的离场,折射出比亚迪高端化战略底层逻辑的缺陷。01赵长江的“爆款功”:D9的成功依托市场空白与精准定位
赵长江的能力,在腾势D9的成功中得到了充分验证。2022年他接掌腾势时,这个沉寂多年的品牌几乎是“烫手山芋”,但他精准锚定了当时新能源MPV的市场空白:传统燃油MPV(如GL8)转型缓慢,新势力尚未布局该赛道,而比亚迪DM-i混动技术恰好能解决MPV用户的“油耗痛点”。

于是,D9以“29.98万起+宜商宜家+低油耗”的组合切入市场,上市后连续12个月蝉联中高端MPV销冠,直接让腾势从“边缘品牌”跃升为“比亚迪高端希望”。
据《电动汽车用户联盟》2023年腾势D9用户调研报告,62.5%的腾势D9车主购买车辆仅作家用,36.8%为家用兼商用,且51%的车主是比亚迪老车主,购车决策中比亚迪技术与产品实用性是重要因素。
02比亚迪的“高端病”:战略缺陷制约腾势发展赵长江的困局,根源是比亚迪高端化战略的三大底层缺陷,这些缺陷让他的“爆款能力”无处施展。

第一,“技术优先”的产品定义,与高端用户需求错位。 比亚迪习惯以技术参数定义产品价值,腾势N7搭载“云辇-A系统”“双激光雷达”,并宣传“零百加速3.9秒”的性能表现。
而同期理想L7以“大空间+舒适配置”为核心卖点,更贴合家庭用户需求;2024年理想汽车全年交付量达500,508辆,旗下L系列作为主力产品矩阵,平均售价超35万,市场认可度极高。
据《电动汽车用户联盟》2023年腾势D9用户调研报告,D9在智能化、质量可靠性和售后服务等与用户体验相关的维度存在显著短板,总体满意度仅8.24分,低于理想L7的8.73分和特斯拉Model Y的8.71分。
第二,品牌独立性缺失,始终难脱“比亚迪体系绑定”。 比亚迪虽称腾势是“独立高端品牌”,但D9上市初期采用“比亚迪4S店专区销售”模式,在王朝/海洋网店内设专区展示。
营销话术频繁突出“比亚迪三电技术”“DM-i混动”等标签,车型设计(如中控屏布局、外观元素)也带有比亚迪家族风格。赵长江推动开设独立“腾势中心”门店后,2024年6月腾势转向“直营+经销商”模式,部分门店仍与比亚迪共享渠道资源。
更值得关注的是,腾势N8与比亚迪唐DM-p共享动力系统,二者搭载相同的DM-p混动系统、电池及电机,综合功率与扭矩参数一致,形成内部竞争。
第三,产品策略失焦与价格体系摇摆,透支品牌根基。D9成功后,腾势加速推新节奏:2022年11月D9上市,2023年7月N7正式发布(间隔约8个月),2023年9月N8上市(N7发布后仅2个月)。
腾势N7定位“中型纯电豪华SUV”,同时强调“运动性能”与“家用空间”;N8定位“中大型越野SUV”,二者上市初期均因车机卡顿、细节做工粗糙等问题引发用户投诉。
2024年3月,腾势N7起售价从30.18万下调至27.98万,引发早期购车用户不满,相关投诉在社交媒体及汽车论坛集中出现。而销量数据更直观地反映出产品竞争力不足——2025年7月至9月,腾势N7销量分别仅为124辆、158辆、98辆,在同级别市场中几乎处于边缘位置。
03市场挤压:高端竞争格局暴露战略滞后
赵长江的离开,也是比亚迪高端化战略跟不上市场变化的结果。

新势力的“场景化布局”形成竞争优势:理想以“家庭用户”为核心标签,2024年全年交付量达500,508辆,创下中国豪华汽车品牌最快达成50万台年销量的行业纪录,其主力产品矩阵的市场表现印证了高端市场对场景化产品的认可;问界依托华为“智能座舱+智驾”技术,吸引科技属性用户,市场热度显著高于同期腾势新品;腾势N9于2025年3月上市,首月销量为1708辆,与竞品形成明显差距。
传统豪华品牌的“电动化反扑”进一步压缩空间:2024年起,BBA推行“油电同价”策略,宝马iX3起售价降至30万内,奔驰EQE SUV终端优惠后不足40万。
腾势的服务体系虽逐步推进直营化,但仍带有传统4S店模式的痕迹,未形成完全适配高端品牌的服务标准;据《电动汽车用户联盟》2023年调研,其售后服务在响应速度、解决效率等方面存在短板,且未能建立起专属用户圈层认同,与蔚来的换电服务、理想的上门服务存在差距。
赵长江在比亚迪的“职业高光”,以D9的爆款开场,以腾势的困局落幕。他在公开信中提及“推动代表中国品牌唐汉系列的崛起,再到腾势问鼎MPV市场”,印证了他在大众市场与中高价位赛道的操盘能力,但终究难以在比亚迪的体系里构建腾势的高端品牌认知。
比亚迪的高端化困局,体现在对技术与高端关系的认知偏差、品牌独立性的资源绑定,以及短期销量导向的产品策略上。
中国高端新能源市场(30万元以上)2024年销量已超150万辆,2025年预计将接近200万辆,若比亚迪不调整战略——赋予高端品牌更彻底的独立性、以用户场景为核心定义产品、完善高端服务体系,腾势N7这类车型持续低迷的销量表现或将成为常态,高端化之路仍难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