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夏商周 “高危背锅侠” 司空?工资补偿绝了!直接赏封地

现在的打工人一到发薪日就愁:“这点工资够干啥?连房贷零头都不够!”但你们知道不?三千多年前我干夏商周“工程总监”——司空

现在的打工人一到发薪日就愁:“这点工资够干啥?连房贷零头都不够!”但你们知道不?三千多年前我干夏商周“工程总监”——司空这活儿,工资压根就不是钱!更绝的是,就靠这些“非现金福利”,我不光喂饱了全家八口人,还攒下了相当于现在“好几套核心地段房”的家底。是不是听着特玄乎?先跟大伙唠唠我的身份:我是西周晚期的司空季,搁现在就是工程部长兼住建局长的活儿。别以为我就管盖民房,当年镐京的城墙、诸侯的宗庙,甚至周天子的陵墓,从打地基到封顶,全得我盯着。刚上任那阵我也犯怵,这岗位纯属“高危背锅侠”——要是城墙修得不结实被敌人踹破,第一个拉去问罪的就是我!

“工资不发钱”反而香?全是硬通货!

好在西周的薪资体系特实在,虽说那会儿铜钱还没普及开,但发的全是能吃能用的硬通货!每月初一准有官府的人上门送“月俸”,领头的小吏捧着竹简高声念:“季大人,本月俸禄:粟米五十石,布帛十匹,肥猪两头,食盐五斤!”这数搁现在啥概念?五十石粟米换算下来差不多六千斤,我家八口人顿顿干饭管够,一个月顶多吃一千五百斤。剩下的咋处理?跟现在年轻人理财一个理儿——拿去集市变现!镐京有专门的“粟市”“布帛市”,咱拿的是官府俸禄,商贩们都知道是“正经货”,压根不敢压价。记得有回让家仆扛十石粟去卖,直接换了五把青铜刀——这刀在当时比黄金还好用,一把就能换平民半年的口粮!

项目奖金才是重头戏:直接赏“学区房+商铺”

按月发的“基本工资”够糊口,但想攒家底还得看项目奖金!去年我牵头修好了周天子祭祀用的明堂,这可是大工程,天子龙颜大悦,直接拍板赏我“采邑三百亩”。这采邑可不是普通农田,搁现在就是“自带学区的商铺群”——三百亩地里的庄稼、瓜果全归我,还能收佃户的租子,从此我也成了躺赚的“包租公”!可能有人问:“粮食和地咋就相当于几套房了?”给大伙说个真事儿:我手下有个叫竖亥的工匠,手艺好但职位低,每月就十石粟的俸禄。他省吃俭用干了五年,愣是用攒的粟米换了块镐京集市旁边的宅基地,还盖了三间瓦房。要知道,那会儿镐京市区的房子,跟现在北京二环里的房一个价!我的俸禄是他五倍,你算算我家底有多厚?

高薪不是白拿的:司空竟是“高危岗”?

但咱得说句实在的:高薪背后全是风险,这话放三千年前也一样!有年冬天要修渭水渡口,偏偏赶上二十天的暴雪,河面冻得结结实实,工期眼看就要超。我带着工匠们扎在工棚里,天不亮就起来烧柴火融冰,手冻得裂口子,渗出血珠沾在工具上都冻住了。有个叫石父的老工匠,为了赶工在冰上扛木料,脚滑摔在冰窟窿里,虽说救回来了,但脚落下了残疾,再也没法干重活。后来工程总算如期完工,我专门跑了三趟周天子的宫殿求情,总算给石父争取到“终身口粮”——官府每月给五石粟,够他养老了。

古今打工人同频:为生活打拼的内核从未变

现在回头想,咱三千年前的“打工人”,跟现在的年轻人其实没啥两样。都是靠手艺、凭责任心吃饭,都想多挣点给家人更好的生活。唯一的区别是:我们不用愁房贷车贷,但得怕战乱、怕天灾;现在的年轻人不用担惊受怕,却要为房子车子绞尽脑汁。其实历史从来不是冷冰冰的史料,是一个个像我、像石父、像竖亥这样努力活着的人。那些薪资里的门道,藏着最真实的生存智慧。话说到这儿,大伙聊聊:你觉得是夏商周的“实物工资”更靠谱,还是现在的“现金薪资”更省心?评论区等你们!对了,下篇我打算唠唠:当年修城墙时,我们是咋解决“农民工欠薪”的?感兴趣的朋友点个关注,咱下回接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