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刷短视频被算法 “绑死”?看啥、信啥、买啥全由它定,普通人的这局咋破?

短视频,无疑是当下的时代大趋势。流量汇聚之处,便是风口所在,而人,总会向风口聚拢。这些年来,不少普罗大众确实借着短视频的

短视频,无疑是当下的时代大趋势。

流量汇聚之处,便是风口所在,而人,总会向风口聚拢。

这些年来,不少普罗大众确实借着短视频的风口,过上了小康以上的生活。

像某地的残疾果农,他们勤恳生活、辛苦耕种,悉心打理出丰收的果子,却曾因销路不畅,面临果子被廉价收购的困境。短视频的出现,为他们改变命运提供了更多可能。

还有 “鸡排哥”“面条哥”“理发师小华” 这类普通民众,短视频不仅为他们带来了更多职业机会,甚至还推动了当地文旅经济的发展。

在特殊时期,短视频平台的直播机制更成为民族企业的 “救命通道”,为众多企业打通了出货渠道,救活了一家又一家民族企业,避免了大批企业倒闭引发的失业潮,对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然而,有人因短视频成就自我,就有人被短视频耽误人生。这就不得不提,短视频兴起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不可控的问题与风险。

一是 “对抗人性” 的沉迷与非理性消费。很多人最初接触短视频,只是为了消磨空闲时间,但渐渐发现它仿佛有魔力一般 —— 不仅严重侵占了本就有限的休息时间,还让人买了一大堆根本用不上的杂七杂八的东西。更关键的是,大人们对手机的爱不释手,给孩子树立了极差的榜样,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下一代的行为习惯。要知道,大多数网民都是普通人,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自律、能做到适度节制。

二是易形成 “信息茧房”,影响认知理性。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大多依靠大数据与智能算法技术提升信息曝光率,但平台上充斥着大量信息,其中不乏带有特定目的的内容,民众很容易将这类信息误认为是 “主流民意”。加之短视频本身具备随意剪辑、拼接的特点,部分人会对社会热点事件的视频进行 “断章取义”“移花接木”,炮制出偏颇、虚假的内容。这些内容借助平台算法推荐技术扩散后,用户接收到的信息往往是经过 “过滤” 和 “算法筛选” 的,很容易与传播内容及观点形成统一的 “意见气候”,最终影响受众对事物的客观、理性认知。

无论是某音、某书还是某手,都有各自的算法逻辑与平台推荐机制。一旦你关注了某一类型的话题,接下来就会被这类题材的视频持续 “挟持” 甚至 “捆绑”。长此以往,单一用户很难接触到该话题之外的世界,不仅对具体事情的认知缺乏客观性、宏观性,甚至会导致对整个世界的认知都不够全面。

三是个别乱象阻挠社会发展。部分网民为牟取利益,采用 “视频剪辑 + 全民直播” 的组合方式刻意炮制社会热点事件。比如,有人利用婚育、教育等社会关注度高的话题打造个人流量账号:“鸡蛋事件” 中,网友 “䴩䴩䴩” 在某音平台发布长达 17 分钟的家庭监控视频,炒作 “所谓家庭暴力”;福建龙岩一位单亲妈妈带着四个孩子乘坐高铁回娘家,因拒绝为第三名 6 岁以下儿童补票与乘警发生冲突…… 这些网络热点事件,均是以婚育等敏感话题吸引流量,后续涉事者还在短视频平台试水直播带货。

此类事件不仅严重离间主流社会的男女关系,还刻意放大生育政策与社会规则的矛盾,甚至严重冲击社会主流价值观,对相关婚育政策的推进实施造成阻碍。

所以,身处短视频时代,我们该如何自处?这需要每一个用户深入思考。平台终究只是工具,它绝不能成为掌控我们思想、主导我们行为的 “主人”。

我想首先我们作为用户可以做到的是,任何事情真相未明之前,我们保持稳定情绪,保持理性客观,不盲目跟风,不肆意造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