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岸科技嘉年华的展台前,年轻人排着长队等一只 “小狗” 咬手指 —— 这只无屏无语音的毛绒玩具,凭随机咬合力变化成了解压爆款。另一边,绍兴伞厂老板盯着抖音评论区改设计,把 “反捅肚伞” 卖成网红单品。
2025 年突破 2 万亿的情绪市场,早跳出盲盒与香薰的套路。AI 开始 “反内卷” 讲共情,老工厂靠 “听劝” 起死回生,藏在这些新鲜事里的才是真机会。

一、AI 情绪产品 “分化战”:沉默比说教更圈粉
当多数 AI 在卷对话能力时,聪明的商家已转向精准共情。北京萌友科技的 Ropet 机器人无语音功能,却能靠触碰反馈情绪;日本 Mirumi 机器人仅会转头咕噜,展台就被围得水泄不通。最火的 “咬手指小狗” 无复杂程序,仅凭随机咬合力成了嘉年华爆款,设计师直言:“极致情感瞬间比万能对话更打动人”。
另一派则把 AI 做成 “贴心帮手”。阶跃星辰的 AI 桌面伙伴能整理账单、抓选题,还能随语气调整回应,上半年模型调用量环比暴涨 800%。茂藤科技的 AI 吧唧底座让动漫徽章 “开口说话”,成了二次元新宠。这种分化精准对应需求:职场人要 AI 减负,年轻人要简单治愈,正如 Soul 数据显示,“AI 伴侣” 发帖涨 1800 倍,“静音解压玩具” 搜索也增 3 倍。

二、听劝经济:吐槽里藏着赚钱密码
“你听劝,我买单” 成了消费铁律。绍兴飞恋伞厂曾负债 200 万,老板把评论区当 “许愿池”:加反光条做 “夜光伞”,改设计出 “反捅肚伞”,如今年销破百万件。大企业更懂此道:海尔听网友需求造分区洗衣机,16 小时卖 1 个亿;苹果下放高刷屏挽回口碑。
手作人也靠 “听劝” 突围:湖北皮邻军盯跨境评论做动漫纸模,远销欧美;刘世奇用 AI 析趋势,设计的 “丑拖鞋” 在美国卖 145 美元,毛利率 92%。他们卖的不是产品,是 “被看见” 的情绪价值。
三、传统行业的 “情绪彩蛋”
情绪经济已渗透传统行业。闲鱼二季度潮玩订单涨 330.2%,玩家换盲盒催生散件快递需求,菜鸟裹裹推 “次日达通道”,精准抓住 “赶生日” 的急切情绪。
手作成了情绪载体:景德镇陶瓷店开 “失恋器物修复课”,苏州刺绣工坊办 “亲子体验课”,回头客占比超 60%。农产品也加情绪 buff:山东果农给樱桃贴 “平安” 贴纸,配手写卡片,销量高 30%;云南茶农开茶山直播,让顾客 “喝出山野放松感”。

普通人的小成本机会
做电商盯紧评论区,宝妈吐槽 “没时间做手工” 就卖半成品亲子包;开社区店搞 “情绪交换角”,顺便卖解压小物。就算不做生意,买 AI 前想清是要 “帮手” 还是 “治愈”,跟风消费前问问自己是否真需这份情绪满足。
2025 年的情绪经济,早不是造概念游戏。AI 放下身段讲共情,老板们竖起耳朵听劝,核心就一个:真实情绪从不需要花哨包装。那些让人觉得 “被理解” 的小细节,才是最值钱的生意密码 —— 毕竟真诚可比套路管用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