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精神点年轻人,无论世界多残酷,都千万不能躺平

看过麻团文章的朋友都知道,我从来不写心灵鸡汤,甚至一直以批判的眼光看世界。我厌烦那些岁月静好的心灵鸡汤和老干部体散文,它

看过麻团文章的朋友都知道,我从来不写心灵鸡汤,甚至一直以批判的眼光看世界。

我厌烦那些岁月静好的心灵鸡汤和老干部体散文,它们似乎打造了一个平行世界,脱离了大部分人的生存状态。

但即便生活堵住了我们太多出口,我仍旧想告诉你:精神点,可千万不能躺平!

其实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并不适合上班,我就是其中之一。

虽然上着班,但日日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干工作如同被处刑,没有半点乐趣,但还得需要那点微薄的收入勉强糊口。

在很多人眼中,这是个标准的躺平姿态,但我觉得未必。

作为一个低能量人士,我仍在与惰性抗争,打开思路,在工作以外寻求突破,就像我正在做的这个账号。

虽然我的诸多尝试成效不显著,还并未探索出一个能成为立身之本的赛道。但我还是给自己订立了一个小目标——40岁退休。

不是自此什么都不干,而是在40岁之前逃离上班的牢笼,让班味退散。

还有不到10年的时间,小目标听起来遥不可及,但却一直是我不断探索的动力。

一个事实是,在互联网上大谈躺平和在短视频中展现躺平生活的人中,绝大多数都并未躺平。

躺平的人不会绞尽脑汁在互联网上高谈阔论,或是费尽心思拍摄剪辑视频。

他们只是在用一种自己能接受的方式去支撑生活,追逐想要的人生。躺平只是更贴近他们的一种人设。

创作内容不像打游戏,同样是一件需要自己寻找驱动力并付诸辛苦的一件事。

还有一个事实是,即便一个人再怎么要躺平,他大概率无法实现自洽。

人们张口闭口所说的躺平,落到现实中并不是轻松快乐的,而是痛苦颓丧的,因为大部分人无法接受这已是自己的人生结局。

B站有个up主,叫晓亮的美滋滋小院。

人设是失业后逃回老家,与兄弟们在农村共建儿时梦想秘密基地,降低欲望,每日吃喝玩乐过集体生活,建立一个现代“乌托邦”。

他们在视频中展现的生活状态令人羡慕,远离纷争和内卷,恬静、舒适不攀比。每日种地、做饭、运动、打游戏,男人当家其乐融融。

网友们通过互联网享受了一种梦幻般的云生活,于是很多粉丝开始向他们投喂物资,希望这种世间少有的乌托邦田园生活能够持续下去。

此后,他们的生活成本更加低廉,甚至还能通过自媒体赚取一些收入。

虽然账号的设定是躺平,不过当兄弟几个认真经营账号时,他们其实已经脱离了躺平一族,而是一个散装的创业小队了,就像《浪浪山小妖怪》一路西行的小妖精们一样。

他们需要对视频的制作进行分工,当然也需要定期开会研讨每期视频的选题和剧本,拍摄和剪辑都需要下大量功夫。

甚至一些视频已经出现了惊艳的反转情节,这使得他们的视频悠闲却不陷入枯燥,也才能保证源源不断的粉丝支持。

他们借此找到了一个梦境般的几乎没什么束缚的大男孩生活,但也一直在做事情。

人都需要保持运转去做事情,而且必须要做一些没那么简单,需要让你舍弃和克服一些东西的事,区别无非在于你是否有勇气选择一件相对喜欢的事情。

大多数人没这个勇气,只能陷入工作的泥潭,告别一切想做的事,混吃等死。

很多年轻人提早丧失了对生活的热情,发现自己对世界万物都提不起兴趣,只能做手机的奴隶。

但这也恰恰证明了,人们都喜欢玩手机,既然我们喜欢玩手机,那就应该尝试在手机里做事情,即成为一名互联网输出者,而不是纯粹的被动输入者。

无论这件事能为你创造多少收益,你都在尝试表达,都在输出和创造价值,快乐也会随之而来。

但想要做一名输出者,同样也要克服惰性,提高行动力,长久地与自己的天性抗争,这是在自由框架下的人生游戏。

每一次自我对抗本我的胜利,都会让你惊喜万分,输出得到的每一次赞同也会为你带来现实社会中一个卑微打工人极少获得的群体性认可。

此外,如果你有其他更想做的事,你大可从工作的抱怨中走出来,转入对热爱的耕耘。

你可以认为工作只是一份工作,它并没有卵用,只不过是一辆长久运营的公交车,它开到哪里你说了并不算。

但并不该因此选择躺平,你自己想做的事就是为自己插上翅膀,等到翅膀长大的一天,天高任鸟飞。

前几天业余马拉松选手张水华陷入舆论危机,因为作为一名护士,在赛后向领导施压请求多调班。

她挨骂当然是自作自受,因为她在尝试以牺牲同事利益为代价换取自己的成就,而且听起来理直气壮。

但其对生活的态度倒值得当下不少年轻人效仿,即志不在工作,她早已在精神上从工作中脱离出来,挂靠工作,追求自我。

这种态度会消解太多的内耗和内卷,看似躺平,实则支棱,有目标地去追寻快乐。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在寻求以这种方式生活,工作什么的,随他去吧,干得不好不坏,也就不错。

回归你的生活,而生活中总是要找些事情干,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