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东周•春秋篇01丨读了列国志,发现那些乱世史、国际纷争都是洒洒水

01《东周列国志》是冯梦龙写的一部历史小说。写的是周朝迁都洛邑之后,到秦始皇统一中国之间500多年的纷乱历史。东周这50

01

《东周列国志》是冯梦龙写的一部历史小说。写的是周朝迁都洛邑之后,到秦始皇统一中国之间500多年的纷乱历史。

东周这500多年的时间里,纷乱复杂,记录的历史书有不少。比如孔子的《春秋》,以及解说《春秋》的《春秋三传》,吕不韦主持编著的《吕氏春秋》,左丘明编著的《国语》,刘向主持编著的《战国策》,司马迁写的《史记》。还有晋人盗墓得到的魏国史书《竹书纪年》,这个不被儒家所承认的史学作品。

这些记载东周五百多年历史的书籍,由于作者的不同,写作的偏向不同,以及时代久远,语言变化的原因,我们现在的人很难看得懂。越是成书时间早的,我们就越难看得懂。

其中以《春秋》《国语》最为突出。

《春秋》是以鲁国的历史脉络作为时间轴,兼顾其他国的事情。因为孔子用了“春秋笔法”来写,因而更加难懂。即使有《春秋三传》来作注释,依旧有很多东西让人看不明白。

《国语》是国别体的,据说是左丘明收集了列国史官的原始记录汇编而成,史料价值比私人编修的更高,而其特点也是晦涩难懂。

作为平常人,并非学者,想去了解东周五百年的历史,面对这样的史书,多少有些令人望而却步。

02

然而,同样属于乱世的三国历史,却是被许多人知道。不管是饱学之士,还是贩夫走卒,多多少少都知道一些三国的故事,想了解它的脉络进程,稍微去看看小人书,听听故事,就能知道个大概。

原因是什么?原因是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存在。

作为记录三国历史的正史《三国志》,若非是爱好历史的人,或者研究者,是没有什么人去看的。然而《三国演义》却是传播甚广。

因为《三国演义》的存在,让很多人了解了三国的历史。虽然小说里面有许多地方存在张冠李戴、虚构造作的成分,但是总体的政治阵营、历史走向并没有大错误。因此,《三国演义》对于三国历史,起到了一个很大的普及作用。

对于春秋战国的历史,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的出现,则起到了《三国演义》的作用。他能让更多的人能够简单、直观地去了解东周时期的历史。

然而,《东周列国志》却没有《三国演义》那样广泛传播。除了不是四大名著之外,最重要的是一个字:乱。

03

这里说的乱,不是说冯梦龙写的混乱,而是那段历史时间跨度长,而且同一时间段出场的国家、人物比较多。名字、国家、时间应接不暇,没有个大的牵连关系,不容易让人留下深刻印象。

虽然冯梦龙是按照时间的顺序去写的,可是由于信息太多,先秦时期人的名字不仅古怪难记,又容易混淆。因此,让人看起来觉得很乱。

你还没唱罢,我就来登场。我刚来登场,他又来抢戏。他刚抢戏,那边又在敲锣打鼓起高台。

开始讲的这个国这个人,接下来讲的又是那个国那个人。两者之间,看起来有没有什么联系,只是事情刚好在这个时间发生而已。

纷纷乱乱,就像菜市场一般杂闹,这就是东周列国故事的特征。

中国的古代历史中,有几次乱世,分别如下:

第一个乱世是东周时期,自周平王东迁起至秦始皇统一中国,约500余年;

第二个乱世是三国时期,自黄巾起义起至晋一统三国,约近100年;

第三个乱世是东晋、南北朝时期,自五胡乱华起至隋朝一统,约300余年;

第四个乱世是五代十国时期,自唐朝灭亡起至北宋建立,约50余年。

04

这些大分裂的乱世时代,最早的是东周,最长时间的也是东周,乱局中国家最多的也是东周。如果能够把东周的历史捋清楚了,其他的乱世历史,与东周相比,不过是小儿科而已。

东周时期,是我国文化思想发生剧烈改变的时期,其中引发的百家争鸣,对后世影响深远。以至于每个时代的历史,都隐隐约约地有着东周历史的印记。似乎历次乱世历史,不过是东周历史的一次重现而已。

例如:李世民弑兄夺位,隐约有着卫武公的影子。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隐约有郑庄公的影子。隋朝的覆灭,也隐约有着夫差亡国的影子…………

东周的历史,简直就是中国的历史基酒、文化原浆,经历500多年的沉淀酝酿,醇厚且浓烈。后续时期的历史,就好比用原浆基酒勾兑出来的各类品种的成品酒。虽然也会散发出特有的韵味,但始终逃脱不出东周的影子范围。

东周的历史与文化,已经滋养了中国两千多年,以后还会滋养中国几千年。

05

读通《东周列国志》,不仅对普通人,对于那些有志于先秦历史研究的人,也是有很大帮助的。他们可以用其作为普及基础,去在研究《春秋》《国语》。以及以后可能出土的东周列国史料。

就好比我们一般人去学习历史,开始的时候,先去读中国通史,历朝年表。对历史脉络大概有了一个了解,然后再去读那些断代史、地方史的时候,就有了底子,读起来更顺畅。

《东周列国志》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写的。因为同一段时间里,不同的国家,都发生了大大小小的事件,所以为了让时间线不出偏差,在叙述上就进行了主线与支线的处理。

将大国、大事件作为主线,把小国、小事件作为支线,然后交错编织,形成了一张错综复杂,色彩缤纷的绚丽之网。

这样好处是:确定了宏观上的时间轴,兼顾空间的大小事件。让故事总体按照时间线的流程发展下去。

这样不好的是:列国个体发展的时间轴不连贯,而是穿插在主线之中,断断续续地出现。不容易让人记住。

然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番薯和芋头你只能选择一个。

06

能从留存下来的各种纷杂历史资料中,将诸国的历史捋清楚,成就一条宏观上的时间线,又兼顾地糅合在一部书里面,已经是一件很了不起事情。

我们如果想清楚更地去了解那五百年的乱世烟云,就需要将《东周列国志》这张网铺开,然后像解绳扣一样分条析理,那么《东周列国志》的精彩,就能够简单了然地显现在我们面前。

东周时期的国家很多,无论大国、小国,都在进行着斗争。大国耀武扬威,巧取豪夺。小国拉帮结派,报团取暖。大国之间的斗争,犹如猛兽相搏。小国之间的斗争,也似蚁斗蜗争。

国家的关系,瞬息变化,难有常势。今日割手指放血烧黄纸,大呼我的老铁。明日醒来给老铁的两肋插几刀,友谊的老竹排,说翻就翻。

这些国家之间的博弈、外交,错综复杂。流传下了许多精彩的故事,令人目不暇接。今天世界的国家纷争、地区性纷争。和与战,敌与友,恩与仇。大多都能在春秋战国的故事里找到参照。

例如美苏争霸,有着晋楚争霸的影子;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着城濮之战的影子。中东乱局中的国家,好比东周时期的郑国、宋国、陈国………………

当你理顺了东周列国的国际纷争,历史恩仇之后,当今的国际争端,局势变换,简直就是小儿科。

好比你能够把螃蟹吃得轻车熟路的时候,一口一个地吃虾不过是洒洒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