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的一番涉台言论,让日本的旅游业瞬间变得冷清。但11 月 17 日《朝日新闻》抛出一份民调,56% 日本人希望减少外国游客和移民,66% 认可高市早苗的强硬移民政策。这一切都发生在高市早苗发表涉台危险言论后,中国发出赴日旅游和留学预警之际。一边是日本民众的排外情绪,一边是旅游业者的暗自担忧,中国游客缺位的损失,真能靠其他国家弥补?

中国游客对日本的分量,不是一句 “少来也无妨” 就能抹去的。2025 年 1-9 月,中国大陆赴日游客达 530 万人次,占外国游客总量 24%。消费额更是高达 1.8 万亿日元,占外国游客总消费的 30% 以上,人均消费 1.6 万元人民币,是韩国游客的 2.3 倍。
这些消费直接撑起日本旅游业的半壁江山。日本观光厅测算,中国游客直接和间接创造约 60 万个就业岗位,从机场免税店员到民宿管家都受益。每减少 100 万中国游客,就有 2.3 万个岗位受影响,这个数字足以让依赖旅游的地区慌神。

高市早苗显然没把经济账放在心上。她上台后不仅发表涉台挑衅言论,还收紧移民政策。10 月施行的新规,把经营管理签证的资本要求从 500 万日元提至 3000 万,还要求日语 N2 水平,直接把不少创业者挡在门外。
日本年轻一代更是把排外当潮流。30 多岁受访者中 80% 支持高市早苗的政策,40 至 50 岁群体也纷纷跟风。他们或许不知道,旅游业占日本 GDP 的 7.5%,而中国游客的消费贡献相当于日本全年国防预算的 1.2 倍。
社交媒体上的日本网友更天真,觉得中国人不来还有其他游客。可数据不会说谎,2025 年上半年中国游客消费占比已飙升至 35%,东京新宿奢侈品店中国游客客单价是欧美游客的 2 倍。其他国家游客的消费能力,根本不在一个量级。

排外情绪刚抬头,经济惩罚就已落地。高市早苗言论一出,日本旅游业大跌,高岛屋、迅销集团也没能幸免。18 日,日本航空、全日空等相关股票继续下跌,投资者用脚投票的态度很明确。
野村综研的测算更直接,如果四季度赴日中国游客减少六成,将拉低日本单季度 GDP 0.21 个百分点。要知道日本三季度 GDP 增速仅 0.4%,这意味着近一半增长动力将被抵消,四季度负增长几乎已成定局。
历史早就给出过教训。美国特朗普政府的排外政策,导致 2025 年上半年移民人口减少 140 万,经济增长率可能因此下降 1 个百分点。美国南方曾因种族歧视逼走 600 万黑人,最终长期落后于北方,殷鉴不远。

日本的困境还不止旅游。全日空、日航超过 42% 的客机来自中国租赁公司,丰田、索尼等企业在华营收占比超 35%。中日关系恶化,影响的绝不止游客消费这一项。
中国的反制从来不是情绪化操作。三大航主动承担近 10 亿元损失,推出免费退改政策。国内滑雪场预订量暴涨 230%,云南腾冲、黑龙江漠河等目的地承接了流出的消费需求,实现国内循环转化。
70 岁以上日本老人已经察觉不对,49% 的支持率和 34% 的担忧率,说明经历过经济起伏的他们更懂现实。可年轻一代被右翼言论裹挟,把国家经济推向危险边缘,这种短视实在令人费解。
中国游客的选择越来越理性。原本计划赴日的游客,转而选择国内目的地,既节省成本又避免文化障碍。新疆喀纳斯的雪景、江西婺源的枫叶,在体验上早已不输日本同类景点。

高市早苗的排外政策,实际上是拿国家未来赌政治资本。就像英国教授卡梅伦说的,仇恨或许能带来短期政治收益,但长期来看必然是自我毁灭。日本经济本就面临下行压力,再加上这波自我折腾,只会越陷越深。
中国的反制从来不是针对普通日本民众,而是对错误言论和政策的必要回应。国家核心利益面前,没有妥协的余地。日本如果继续执迷不悟,只会付出更沉重的经济代价,这个结果没人能替他们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