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史记注解》之乐书12

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作乐,以赏诸侯。故天子之为乐也,以赏诸侯之有德者也。德盛而教尊,五谷时熟,然后赏之以

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作乐,以赏诸侯。故天子之为乐也,以赏诸侯之有德者也。德盛而教尊,五谷时熟,然后赏之以乐。故其治民劳者,其舞行缀远;其治民佚者,其舞行缀短。故观其舞而知其德,闻其谥而知其行。《大章》,章之也;《咸池》,备也;《韶》,继也;《夏》,大也;殷、周之乐尽也。《史记注解》之乐书10

过去舜制作了五弦琴,用来演奏诗《南风》;夔开始制作乐曲,以来迎接诸侯的朝拜,因此天子制作音乐的目的,是为了犒赏诸侯中品德良好的人,希望他们能够将这些良好的品德发扬光大。

品德良好的人能够得到大众普遍的爱戴,于是当五谷得到丰收的时候,诸侯来朝拜便给予他相应的音乐待遇,以此来表达对他的认可。

因此在诸侯的统治下如果百姓疲惫不堪,给予他的音乐表演的人数就少,如果诸侯治理之下百姓生活安逸,给予他进行音乐表演的人就多,因此通过观看音乐表演时的人数就知道诸侯的品德高低,看他的谥号就知道他的行为好坏。

《大章》是为了彰显德性的,《咸池》是为了广施恩德,《韶》是为了继承美德,《夏》是为了发扬光大,殷、周的音乐已经将这些优点包涵进去了。

天地之道,寒暑不时则疾,风雨不节则饥。教者,民之寒暑也,教不时则伤世。事者,民之风雨也,事不节则无功。然则先王之为乐也,以法治也,善则行象德矣。夫豢豕为酒,非以为祸也;而狱讼益烦,则酒之流生祸也。是故先王因为酒礼,一献之礼,宾主百拜,终日饮酒而不得醉焉,此先王之所以备酒祸也。故酒食者,所以合欢也。

天地运行的规律,四季的季节发生错乱,天地间变化发生各种自然灾难,四时时节如果有了错乱,植物的生长就会发生错乱,粮食就得不到良好的收成。

音乐的的教化就是,百姓日常生活的四季标准,音乐的教化如果出现了不当,便会使人做出各种伤风败俗的事情,礼仪是百姓的四时标准,如果不按照规律使用礼仪便会导致自己功败垂成。

然而贤明的君王制作乐曲,是想要用美好的音乐来治理天下的,用自己的良好的品德来引导百姓向善,百姓豢养家畜是为了聚会时用,这并不是坏事,但是人与人之间各种纠纷不断产生,这和过度聚会饮酒是有很大关系的。

贤明的君王为了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于是便制作了饮酒的礼仪,一次恭贺的礼仪,主人和客人都需要通过礼仪的约束来饮酒,这样就算有人想要无节制的饮酒也不可能,便不会喝醉,这样君王也就更好的避免了因为喝酒而产生的各种纷争,因此聚会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能够感受彼此的快乐。

乐者,所以象德也;礼者,所以闭淫也。是故先王有大事,必有礼以哀之;有大福,必有礼以乐之;哀乐之分,皆以礼终。

音乐是为了展现君王良好的品德,礼仪是为了约束个人内心的欲望,因此君王如果有不好的事情,必然要通过礼仪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伤痛,如果有好事必然要通过音乐来进行分享,不论是内心的伤痛,还是音乐的分享都要在合适的尺度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