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允许一切发生,凡事发生必有利于我

2025年1月25日,在距离除夕还有3天时,我开始写我的第一篇文章,对于现在的我来说,今天是做公众号的第一天,确诊后的第

2025年1月25日,在距离除夕还有3天时,我开始写我的第一篇文章,对于现在的我来说,今天是做公众号的第一天,确诊后的第871天,恋爱的第151天。

我总是喜欢记录一些特殊的日子,它们代表着我的生命中又多了一些奇妙的体验。我最初认识到这个观点的时候,是刷视频时,看到手机被路人撞到高铁缝隙中,还反过来笑着安慰路人的大哥。我想,自己正缺乏这样一种乐观的思维,这种想法如果说起来,大家可能又要听我絮絮叨叨地长篇大论地讲很多,“不要为了打翻的牛奶而哭泣,人生的容错率比你想象的高得多”,所以决定画一张大饼,下次再讲。

文学

做这个公众号的原因有很多,我是个很感性的人,常常会格外的相信“人生是一本独属于自己的书”这种话,暂且就将公众号当作安放我热爱文学的小世界吧。公众号的故事,其实是给自己看的,我喜欢码字,小时候写过几万字的小说,长大后觉得文笔太稚嫩便扔了,暂且以讲给读者的形式提笔,如果很幸运的被大家偶尔发现,愿意把一部分闲暇时间留在我的小世界,我将不胜感激。

说起热爱文学,可能是从小玩闹的时候,听到妈妈要读故事书给我,便乖乖地一篇又一篇的求着妈妈读给还不识字的我的时候,就注定的吧;又可能是,在中考考场上读小说题目,泪流满面时;亦或是写作文时每次想抒发的话语太多,远超字数却匆匆收尾的可惜。

文学

小时候喜欢读短篇小说,那时候没看过世界,总觉得好奇,想从别人的故事里看不一样的生活,长大后经历的多了,看得多了,发现大部分人的生活都很相似。于是开始喜欢看一些散文,文字带给我的宁静与写文字读书时候所产生的心流状态,以此状态下分泌的内啡肽,除此之外还有运动带给我的多巴胺,远比刷零散的视频带给我的快乐要深刻的多。当然,这里并不是标榜自己又高级又装的感觉,我并不否认短视频带给我们的快乐和影响。

喜欢文学的我,慢慢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思想体系,有一个自己的内心世界,细腻敏感,是我的天赋,也是压垮我的稻草。我很喜欢剖析自己,我总会认为与欣赏的人和爱的人不断的交流思想,会使我们更加的了解对方。男友和我不一样,他说的对,过度地剖析自己会陷入虚无主义,我们的故事暂且搁置不讲,以后再细说。

哲学和文学大不一样,又冥冥之中有一些联系。海子,梵高,莫泊桑,海明威,川端康成......以我浅薄之见,大抵是确诊双相之后吧,对读书的热爱大不如前,患病三载,却如今才重新开始码字写文。患病之前,我想我是喜欢哲学的,喜欢研究古今中外留下的,智慧的思想。那时候我还太小,并不知道在自己的三观还未完全形成的时候,过度地思考哲学,会不断地遭到反刍,再加上从小深深刻在脑海里的,牺牲自己的集体主义,这才患了病。

我喜欢陈平的文字,说起陈平大家可能不太熟悉,她有另一个名字,三毛。12岁,最初读三毛,是她的《雨季不再来》,那时候只好奇她的留学生活,却未想到其中的一段话像一发子弹,在多年之后正中我的眉心,她这样写到:

“总有一日,我要在一个充满阳光的早晨醒来,那时我要躺在床上,静静的听听窗外如洗的鸟声,那是多么安适而又快乐的一种苏醒。到时候,我早晨起来,对着镜子,我会再度看见阳光驻留在我的脸上,我会一遍遍的告诉自己,雨季过了,雨季将不再来。我会觉得,在那一日早晨,当我出门的时候,我会穿着那双清洁干燥的黄球鞋,踏上一条充满日光的大道,那时候,我会说,看着阳光,雨季将不再来。”                                                      ———三毛《雨季不再来》

雨季不再来

最艰难的那段时间,我那潮湿的雨季来临的日子,生命里没有阳光,行尸走肉的日子。我再也读不下去任何一本能带给我思考的书......

王小波在《黄金时代》中说:“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如今,过去的我已永远留在了那个潮湿的雨季,生命受锤的日子。

社会时钟

谁说生命时钟只能按照时间的流逝而行?只要你想,每个人的人生,都可以重新开始。我常常说,现在的我是由无数的爱拼成的,既然,精神支柱不可以是人,那......可否是这世间的爱呢?无数的人在我的生命中匆匆而过,然而,他们的爱完整了我。

人间匆匆,唯爱永恒。

【故事文案馆,馆主暂且写自己的故事,写自己喜欢的文案,过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