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热烈祝贺冷却塔色环涂刷项目圆满竣工 安全零事故

一、施工工序1. 前期准备断联与清空:切断冷却塔与循环水系统的连接管道,关闭相关电源、水源并挂牌警示;拆除顶部风机、爬梯
一、施工工序1. 前期准备

断联与清空:切断冷却塔与循环水系统的连接管道,关闭相关电源、水源并挂牌警示;拆除顶部风机、爬梯、配水管道等附属设施,人工清理内部填料层;

风险管控:对锈蚀严重的钢结构支架用钢丝绳临时捆绑加固,对开裂混凝土塔体设置监测点;在冷却塔底部开挖废水收集池,接入残留水排放管道,处理后达标排放;

安全布置:在隔离区周边架设雾炮机、洒水车,在塔体外侧铺设防尘网,破碎作业区域下方设置防坠物防护棚。

2. 分段拆除施工(1)附属设施与钢结构拆除

顶部拆除:作业人员通过高空作业平台,用等离子切割机分段拆除顶部风机支架、配水管道,切割后的构件用吊装葫芦缓慢吊至地面,禁止高空抛掷;对风机电机、控制柜等可回收设备,拆解后单独包装运输,避免损坏;

钢结构支架拆除:按 “先侧面后中间、先上层后下层” 顺序,用绳锯切割机将支架切割为 5t 以内的分段,吊装至地面后分类堆放;切割过程中同步开启雾炮机降尘,切割接头处及时清理焊渣,避免火花引燃杂物。

(2)钢筋混凝土塔体拆除

上部拆除(10m 以上):采用 “静态破碎 + 人工辅助” 模式,在塔体侧面钻孔(孔径 40mm,间距 300mm),填入静态破碎剂,待混凝土开裂后用液压破碎锤分段剥离(每段高度≤2m);破碎后的废渣通过传送带转运至密封式渣土车,全程喷水降尘;

下部拆除(10m 以下):改用小型液压破碎锤(减少震动),人工清理钢筋与混凝土残渣,对露出的钢筋采用氧气切割分段,回收后交由专业机构处理;拆除过程中,用全站仪实时监测周边地面沉降与设备位移,确保无安全隐患。

(3)基础与场地清理

基础拆除:对冷却塔混凝土基础采用 “分层破碎” 工艺,先破碎表层(厚度 500mm),再清理内部钢筋,避免基础下方地下管线受损;破碎后的基础废渣优先作为场地回填材料,剩余部分转运至合规消纳场;

场地复原:拆除完成后,平整场地,清理残留废渣、防尘网等物资;对临时堆土场、废水收集池进行土壤检测,若存在污染则采用 “换土 + 防渗” 处理;恢复周边道路与绿化,确保场地整洁如初。

3. 环保全程管控

粉尘防控:拆除全程开启雾炮机、洒水车,对作业区域每 30 分钟洒水一次,破碎作业时同步喷水,确保粉尘浓度≤15mg/m³;渣土运输车辆必须加盖防尘罩,出场前冲洗车轮,避免沿途撒漏;

废水处置:管道残留水、洒水降尘废水统一收集至废水处理池,经 “沉淀 - 过滤 - 中和” 处理后,检测达标方可排放,严禁直接排入市政管网;

固废处置:填料层、保温层等不可回收废弃物,密封包装后交由危废处置机构处理;钢材、铜缆等可回收物资,分类回收后交由正规企业再生利用;建筑垃圾按 “可回收 / 不可回收” 分类,运输至指定消纳场,全程留存转运记录。

4. 全程安全管控

实时监测:专职安全员每小时检查高空作业平台稳定性、作业人员防护佩戴情况、粉尘浓度与噪音值;设置专人跟踪冷却塔结构变形数据,发现倾斜、裂缝扩大立即停工撤离;

动火安全:钢结构切割、焊接作业办理动火审批手续,现场配备 2 名监护人员,手持灭火器与灭火毯,切割下方铺设防火毯,防止火花引燃周边物资;

应急响应:遇大风(风速>6 级)、雷雨天气立即停工,加固设备与防护设施;若出现局部坍塌,立即启动疏散预案,组织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待风险排除后再复工;

健康防护:作业人员佩戴防尘口罩、防冲击眼镜,高空作业时每 2 小时轮换一次,避免疲劳作业;涂刷防腐涂料(若有残留)时,佩戴防毒面具,保持作业面通风良好。

二、竣工验收

安全验收:冷却塔完全拆除,无残留构件与安全隐患;安全防护设施完整撤离,施工过程无安全事故;周边设备、管线无损坏,地面无沉降超标情况;

环保验收:粉尘、噪音、废水排放全部达标,提供环保检测报告;固废处置合规,提供消纳证明与回收记录;场地无二次污染,土壤、水质检测合格;

场地验收:拆除场地平整干净,无遗留废渣、杂物;临时设施(隔离区、防护棚)全部拆除,周边道路、绿化恢复原貌;场地标高、平整度符合甲方后续使用要求;

资料验收:施工方案、安全环保审批文件、施工日志、检测报告、固废处置记录等资料完整,装订成册符合归档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