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医保基金不是 “唐僧肉”!中医馆骗保 1200 万团伙,全链条被捣毁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据新华社报道,上海两家中医馆两年内炮制 5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据新华社报道,上海两家中医馆两年内炮制 5 万余条骗保记录,涉案金额超 1200 万元,120 多人被抓。

更离谱的是,有医院职工夫妻俩半年就诊超 300 次,平均每天要 "看两次病"。这看似荒诞的背后,藏着医保诈骗的完整套路。

骗保 "流水线" 有多离谱?

这起骗保案的暴露,始于一组医保数据。2024 年 7 月,上海医保部门在排查时发现,逸养中医门诊部和三针堂中医馆的报销记录里,重复开药和理疗项目多得反常,不少参保人每 12 天或 24 天就有一模一样的就诊记录。

顺着线索追查,一个医院职工赵某进入视线。他和配偶才 40 多岁,身体没特殊毛病,半年内却在自家医院就诊超过 300 次,平均每天至少一次。更蹊跷的是,赵某每周还会开着商务车,拉上邻居跑 30 公里去这两家中医馆 "看病",半年从不间断。

办案人员卧底观察后发现,这些人被拉到医院后,身着白大褂的工作人员根本不问诊,直接递上缴费单让签字。同一时间段,实际就诊的也就两三个人,但系统里却冒出十几条就诊记录,这就是典型的 "卡到人不到"。

更黑心的是药品串换,团伙控制人严某名下有家中药饮片厂,他们给参保人开党参、鹿茸等贵重药材的处方,实际却用价值不到 1% 的廉价药材替代,名贵药材全被私吞。

为了掩人耳目,这些廉价汤剂还会通过饮片厂邮寄,刻意留下快递记录。两年多时间,这样的骗保操作搞了 5 万多次,硬生生套走 1200 多万医保基金。

骗子盯上了哪些 "漏洞"?

这伙人之所以把中医馆当成骗保 "据点",不是没有原因的。相比西医的标准化诊疗,中医的一些特点成了骗子钻空子的突破口。

毕竟像灸法、拔罐、推拿这些中医理疗,很难做到每一次服务都全程留痕。有没有真的做、做了几次、手法是否到位,全凭机构说了算,监管部门很难实时核查。骗子就抓住这一点,大量虚开理疗项目,反正查起来取证困难。

其次是中药饮片溯源难,中药熬制过程中,用了什么药材、药材等级如何、生长年限多少,这些细节外人很难判断。同样是 "党参",优质品和劣质品价格差好几倍,骗子用廉价药材冒充贵重药材,就算专业人士也得仔细甄别,普通参保人和监管人员更难发现猫腻。

再者是瞄准了中老年人群体。团伙通过 "黄牛" 招揽 50 到 80 岁的老年人,这些 "黄牛" 大多在养生店工作,平时就和老人打交道。

他们先陪老人聊天提供情绪价值,熟了就用免费推拿、百元好处费诱惑老人 "配合看病",甚至每月花几百元长期租医保卡。很多老人觉得只是签个字、挂个号,既能拿好处又不损失什么,殊不知已经触犯了法律。

值得注意的是,这还不是个例。上海徐汇警方不久前还破获一起案件,犯罪团伙收购医保药品再倒卖,在出租屋里查出近 3 万盒药,价值超 120 万元,涉及速效救心丸等百余种常用药,形成了收药、转卖、转运的完整黑链条。

买药必扫码,骗保无处藏

医保基金是老百姓的 "看病钱"" 救命钱 ",绝不能让骗子随便挥霍。针对这些新型骗保手段,监管部门已经拿出了硬办法。

最关键的一招就是药品追溯码。从 2025 年 7 月 1 日起,医保定点药店和医院卖药时,必须扫药品追溯码才能用医保结算。这个码相当于药品的 "电子身份证",每个药品都有唯一的编码,一旦出现同一码多次销售的情况,系统就能预警,可能存在假药、回流药问题。

按照规定,目前无码药品还能暂时医保结算,但到 2026 年 1 月 1 日起,所有药品必须全量上传追溯码,没码的一律不给报销。

药店药师也证实,现在扫码管得特别严,查出来违规处罚很重,没人敢轻易冒险。国家医保局还提示,要是扫码发现 "有 2 次及以上销售信息",这药很可能是回流药或假药,可直接举报索赔。

除了技术手段,多部门联动打击也在加码。国家医保局已经部署了用追溯码打击骗保的专项行动,10 到 12 月还会针对年底 "冲顶消费" 等问题集中攻坚。上海这边,医保、卫健、公安等部门已经打通了信息壁垒,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筛查异常情况,比如短期内就诊次数过多、开药金额异常等,一抓一个准。

对参与骗保的人,处罚也绝不手软。在上海这起中医馆骗保案中,不仅 34 名团伙核心成员被抓,59 名协助骗保的参保人员也被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警方明确提醒,出借医保卡属于违法行为,可能要承担法律责任,千万别贪小便宜吃大亏。

别让 "小便宜" 变成 "大麻烦"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那些参与骗保的老人,真的不知道这是违法的吗?其实很多人是抱着 "法不责众" 的侥幸心理,觉得只是帮个忙、拿点好处,不会有大事。但事实是,医保诈骗不管金额大小,只要参与了就可能触犯法律。

在上海的案子里,那些跟着 "黄牛" 去签字的老人,有的每次能拿 100 块,有的每月能领几百块租金,但最终不仅好处费被没收,还面临法律处罚,得不偿失。更重要的是,骗保行为会直接影响医保基金的可持续性,要是大家都这么干,真正需要看病吃药的人可能就没法及时报销,最终损害的是所有人的利益。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防范骗保其实很简单:一是自己的医保卡绝不外借,就算是家人也要按规定使用;二是买药看病只去正规医疗机构,遇到不用问诊就开药、给好处费让配合就诊的情况,直接拒绝并举报;三是拿到药品后可以主动扫码查询,发现异常及时向医保部门反映。

医保基金就像大家的 "健康蓄水池",需要每个人用心守护。那些动歪心思骗保的人,不管套路多隐蔽,终究逃不过法律的制裁。毕竟,守护好 "看病钱",就是守护我们每个人的健康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