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黄瓜种植过程中,根腐病是高发的土传病害,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而科学使用菌肥既能防控病害又能提升产量,以下是详细的知识点讲解。
一、黄瓜根腐病危害症状(量化数据 + 精准描述)
(一)苗期危害症状
1. 发病时间:播种后 7-15 天幼苗期最易感染,发病高峰期集中在出苗后 5-8 天。
2. 根部症状:主根表皮呈褐色水渍状腐烂,侧根数量减少 60% 以上,根系腐烂深度达 0.5-1cm 时幼苗开始萎蔫。
3. 地上部症状:子叶发黄速度加快,比健康苗提前 3-5 天枯萎,茎基部缢缩直径缩小 20%-30%,幼苗死亡率可达 30%-80%,重茬地块死亡率超 90%。
(二)成株期危害症状
1. 发病时间:定植后 20-40 天为发病盛期,坐瓜初期病情会急剧加重。
2. 根部症状:主根、侧根均出现褐色腐烂,木质部变褐坏死,根系吸水能力下降 70% 以上,扒开土壤可见根系表面有白色霉层(高湿环境下)。
3. 地上部症状:下部叶片先变黄,3-5 天内蔓延至全株,叶片中午萎蔫、早晚恢复,反复 2-3 天后彻底枯萎;病株结瓜量减少 40%-60%,畸形瓜率提升 30% 以上,单瓜重量下降 20%-30%。
二、菌肥使用技巧(量化标准 + 实用方法)
(一)菌肥选择要点
1. 菌种要求:优先选择含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的菌肥,有效活菌数≥2 亿 CFU / 克,杂菌率≤5%。
2. 产品标准:符合 NY 884-2012《生物有机肥》标准,有机质含量≥40%,pH 值在 5.5-8.5 之间。
3. 针对性选择:根腐病高发地块,选择标注 “抗土传病害” 的专用菌肥,含菌量需≥5 亿 CFU / 克。
(二)施用时间规范
1. 基肥施用:定植前 7-10 天施入,结合整地均匀撒施,每亩用量 200-300 公斤。
2. 定植期施用:定植时进行穴施,每穴施用量 50-100 克,与少量细土混合后放入穴底,避免菌肥与根系直接接触。
3. 发病期补施:发现病株后立即补施,每亩用量 150-200 公斤,重点施在病株周围半径 30cm 范围内。
(三)施用方法技巧
1. 沟施 / 穴施:开沟深度 15-20cm,穴施深度 10-15cm,施后覆土 5-8cm,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度 60%-70%,促进菌群繁殖。
2. 灌根使用:将菌肥按 1:50 比例兑水稀释,每株灌根用量 500-800ml,发病初期每 7 天灌一次,连续 2-3 次,防控效果可达 75% 以上。
3. 搭配使用:与腐熟农家肥按 1:2 比例混合施用,可提升菌肥活性,比单独施用效果提升 20%-30%。
(四)注意事项
1. 温度要求:地温在 15-25℃时施用效果最佳,低于 10℃或高于 30℃时,需适当增加用量 20%-30%。
2. 避免混施:不能与杀菌剂、杀虫剂直接混合施用,两者间隔时间需≥5 天,防止杀死有益菌群。
3. 储存条件:密封存放于阴凉干燥处,储存温度≤25℃,保质期内使用,开封后需在 7 天内用完。
4. 用量控制:过量施用易导致土壤盐分超标,每亩最大用量不超过 400 公斤,避免烧根。
三、总结
黄瓜根腐病需根据苗期、成株期的典型症状及时识别,发病初期精准使用菌肥防控效果最佳。严格按照量化标准选择菌肥、把握施用时间和方法,可有效降低根腐病发病率 30%-50%,同时提升黄瓜产量 15%-20%,是绿色种植的实用技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