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美媒:中国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能打击移动目标,美国航母危险了

最近,美媒又在聊中国东风-17导弹的事儿,说这玩意儿不光能砸固定靶子,还能追着移动目标打,尤其是美国航母,简直成了心头大

最近,美媒又在聊中国东风-17导弹的事儿,说这玩意儿不光能砸固定靶子,还能追着移动目标打,尤其是美国航母,简直成了心头大患。

1945网站那篇文章直指,东风-17的机动性让美军防御系统抓瞎,射程一拉开,西太平洋的航母群就得掂量掂量。这不是空穴来风,中国军方从2014年就开始测试这导弹,2019年国庆阅兵上正式亮相,现在库存估计上百枚。

话说回来,高超音速武器这几年风头正劲,中美俄都在抢跑道,但东风-17的低轨变轨设计确实让拦截变难了。美方情报评估显示,它的速度能到10马赫,飞行高度50到60公里,正好卡在标准-3导弹的拦截盲区里。别小看这点差距,实战里就是生死一线。

东风-17这导弹,说白了就是中国火箭军的一张王牌。它用固体燃料助推,路基机动发射,藏在公路上转移快得很。搭载的DF-ZF滑翔体是关键,分离后在大气层里滑行,轨迹不固定,能来个急转弯或侧移,雷达想锁定?门儿都没有。射程1800到2500公里,够覆盖关岛和第一岛链周边。

美媒National Interest在2024年底的报道里直言,这东西对美军基地和舰艇是双重威胁。测试数据也硬气,美国情报说偏差能控制在米级,固定目标基本稳准狠。但移动目标呢?早期评估觉得它更适合砸机场或雷达站,因为滑翔阶段速度虽快,但调整轨迹追航母得靠实时情报支持。

可2025年4月,五角大楼报告承认,中国高超测试已验证对动态目标的适应性,结合卫星和无人机侦察,东风-17的末端制导能跟上30节航速的航母。总的来说,东风-17不是科幻玩具,它是实打实的实战部署,PLA火箭军已组建专用旅,训练常态化。

东风-17的技术底气,让美媒直呼内行

东风-17的技术门槛高,研发单位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从2014年首飞到2017年多次验证,累计测试超九次。助推器基于东风-16改的,两级固体燃料,点火后垂直升空,快速到高空。滑翔体分离后,靠大气层气流“乘波”前进,这设计让它不像传统弹道导弹那么直来直去。

速度Mach 5到10,末段还能机动变轨,敌方预测算法跟不上趟。CSIS导弹威胁项目2024年的报告点明,东风-17的HGV比常规再入弹头慢点,但机动性翻倍,飞行路径低矮,探测时间窗就几秒钟。

美军SPY-1D雷达扫描400公里外目标是行,但对这种低轨滑翔,反应时间短到可怜。标准-6导弹射高33公里,够不着;标准-3最低100公里,又太高。结果呢?防御网就漏了这么个洞。

美媒为什么这么紧张?因为东风-17不光是速度快,精度也在线。2017年测试,战头落地偏差几米,够砸航母甲板了。战斗部常规弹头威力大,一发就能瘫痪10万吨级舰艇的起降能力。

想想西太平洋,PLA的侦察网升级了,天基卫星加高空无人机,外加超视距雷达,航母藏不住。坐标一锁定,导弹10分钟内到,末速10马赫,撕开防御如切豆腐。2024年12月19FortyFive网站的分析说,东风-17的库存扩张快,产量超百,部署沿海,机动性让美军先发制人难。

相比东风-26那种射程更远但轨迹固定的弹道导弹,东风-17的变轨让拦截成功率掉到20%以下。Reddit上的海军讨论也热,说这导弹让航母编队得拉开距离,巡航路径变保守。话说,这技术不是中国独有,俄罗斯的先锋也有类似,但东风-17是第一个路基部署的HGV,实战门槛低。

东风-17的潜力不止反舰。它能常规或核装载,灵活性高。中国评论员强调常规打击,但2023年美方中国军力报告说,核选项不能排除。射程覆盖日本、韩国甚至关岛,美军前沿基地首当其冲。

东风-17的耐热材料和惯导系统,让它在大气摩擦下稳。总而言之,这导弹的技术底气,让它从实验室走到前沿,逼着对手重新洗牌。

航母杀手现身,美海军的防御难题摆上桌

美国海军对东风-17的担忧不是空谈。航母是美军投射力量的核心,尼米兹级和福特级加起来11艘,价值上千亿。但在东风-17射程内,生存率直线下降。2025年5月ThinkChina 的文章分析,五角大楼承认PLA高超进步大,DF-17中程导弹已成常规威慑。

为什么危险?因为情报链条。中国卫星网能实时跟踪舰队,无人机补位,雷达扫海面,坐标误差小到10米内。导弹一发,战斗部爆炸冲击波能引二次火灾,舰载机起降瘫痪。美媒Yahoo在2025年10月说,中国DF-17等高超对舰艇是游戏改变者,卫星雷达无人机组合让藏匿无效。

海军的防御系统呢?宙斯盾舰有基线9/10作战系统,能同时战数十目标,但对HGV束手无策。SM-2/3/6导弹拦截弹道行,可高超的低轨机动让锁定难。2025年10月Atlantic Council 的报告警告,陆基和航母基地都得面对这种威胁,美军得投中低轨卫星网。

HBTSS系统就是为此,2025年1月预算加码,卫星发射加速。但现在,拦截率低,激光和电磁炮还在测试。海军升级路径外移,航母避开1500公里圈,但西太空间小,这等于自缚手脚。19FortyFive 2025年1月文章说,DF-17的米级精度,加上10马赫突防,美海军得重想战术。

这难题接地气地说,就是钱和技术双重压力。美国高超项目落后,中国测试多,部署快。Dark Eagle导弹2025年3月首射,速度5马赫,但射程和机动还追不上DF-17。

海军加激光原型,太平洋测试干扰模拟目标,成功率40%。但专家说,成本高,一枚DF-17几十万美元,美方拦截弹上百万,耗不起。Reddit海军帖讨论,航母群得分散,电子战上强度,但中国饱和攻击能压垮。

美媒IEN 报道,DF-27射程到夏威夷,DF-17补中段,航母危险升级。海军的回应是多层防御:卫星+雷达+激光,但落实需时。这波威胁让五角大楼警铃大作,预算从2025财年的69亿砍到39亿,但重点转拦截。

美海军的困境,还表现在战略调整上。2025年国会报告引用CSIS观点,强调高超投资必要。舰队巡航改道,关岛外海转向,编队拉大间距。

激光武器集成基线系统,驱逐舰甲板固定发射器,电缆缠紧。但测试显示,对真实HGV干扰有限。2025年4月国防部听证会,前官员小组敦促扩投,海军响应加固C4ISR链条。总的看,东风-17逼美海军从进攻转防御,航母的王牌地位晃荡。

高超竞赛加剧,谁的底牌更厚实

高超音速这赛道,中美俄三国齐头并进,但东风-17让中国占先机。BBC 报道,美国英国投高超,日本法国跟进,但西方面临追赶压力。

中国DF-17已服役五年,路基机动,成本低,批量产。俄罗斯先锋核载,射程远但部署少。美国Dark Eagle陆基,2025年测试,但海军版滞后。

这竞赛有内涵:不是单纯速度比拼,而是全链条较量。中国侦察网强,卫星无人机雷达一体,目标锁定快。美方HBTSS卫星网建中,但覆盖不全。饱和攻击下,拦截弹耗光,航母难扛。

东风-17的出现,让西太军力版图重绘。美国海军得花大力气补短板,中国则稳扎稳打。高超不是终点,下一波可能是太空传感器或AI制导。但眼下,美媒的警钟敲得准,航母危险实打实,得理性看待,别慌张。

评论列表

酷汉木子
酷汉木子
2025-10-29 12:17
中国东风—17高超弹能给经常到中国近海威胁的美国航母带来巨大危险,太对头了。中国的高超弹还要不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