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日本防卫省向山口县岩国市通报,部署在当地美军基地的"堤丰"中程导弹系统已全部撤离。标志着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外交"彻底破局。

这位10月21日刚就任的日本史上首位女首相,在短短一个月内就成功激怒了东亚所有主要国家,甚至连盟友美国也在关键时刻"抛弃"了她。所以毫不夸张的说,高市早苗成功靠自己的一张大嘴点燃四把火。引发日本的外交灾难。
第一把火,台海挑衅,高市早苗的"外交灾难"始于11月7日。当天,她在日本国会公然发表涉台错误言论,暗示日本可能武力介入台海局势,严重违背了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和一个中国原则。
中方反应迅速而强烈。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召见日本驻华大使,驻日大使吴江浩约见日方高官,国防部发言人蒋斌大校更是直言:"如果日方胆敢铤而走险,必将头破血流。"

第二把火,激怒俄罗斯,但高市早苗似乎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反而变本加厉,在领土问题上接连挑衅周边国家。
11月10日,她在国会上讨论北方四岛(俄罗斯称南千岛群岛)问题,要求俄罗斯归还"日本领土"。第二天,俄罗斯外交部就宣布无限期禁止30名日本人入境。
第三把火,开罪韩国,11月12日,她又在"日本主权与领土问题"研讨会上宣称:"独岛(韩国称竹岛)是日本固有领土,日本政府应采取更坚决的措施收回主权。"这一言论立即引发韩国举国震怒。

韩国总统办公室随后宣布,将官方表述顺序从"韩日中"改为"韩中日",并叫停了原定于本月举行的韩日联合演习。
第四把火,牵动朝鲜,高市早苗想要和朝鲜领导人会晤,可人家压根没理她。反过来,朝鲜也紧跟中俄韩的节奏,加入了声讨阵营。11月14日,朝鲜《劳动新闻》报道了一场名为"历数千年宿敌日本罪状"的学术讨论会,称日本是"千年宿敌日寇",必须"千百倍地讨还这笔血债"。
就在高市早苗四面树敌之际,她最倚重的盟友美国却悄悄撤走了"保护伞"。
11月17日,美军"堤丰"中导系统全部撤离日本岩国基地。这一系统可发射战斧巡航导弹和标准6导弹,是日本"防卫能力"的重要支柱。

为什么美国在关键时刻撤走导弹?分析人士认为有两个原因:
首先,中国的警告足够严厉。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明确表示,如果日本武力介入台海,就是对中国发起"侵略行为",中方必将迎头痛击。
其次,美国也意识到高市早苗的激进政策可能将美国拖入不必要的冲突。正如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所批评的,高市早苗"为了讨好美国,不惜牺牲本国利益,甘心做美国的附庸"。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高市早苗刚刚在10月底向美国"纳了投名状":承诺5500亿美元投资、80亿美元农产品订单,以及提高防卫费。如今看来,这些巨额"保护费"都打了水漂。

面对高市早苗的挑衅,中国毫不手软,接连采取了一系列精准有力的反制措施:
外交上,中国外交部连续发出六张双语海报警告,措辞之严厉罕见。林剑更是罕见地使用严厉词汇来警告日本,这是对日本最严厉的定性。
军事上,鞍山舰带队穿越日本控制的大隅海峡,中国海警船带炮巡航钓鱼岛。这些行动明确告诉日本: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中方不会有丝毫退让。
经济上,中国发布赴日旅游风险提醒、留学风险提醒,叫停日本影视剧引进。更关键的是,中国掌握着稀土等战略资源的"阀门",随时可以对日本供应链造成打击。

这一系列反制措施下来,日本损失惨重。高市早苗的鲁莽言行已经将日本推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外交困境。
日本原本是经济强国,但军事实力相对有限。如今同时激怒中、俄、朝、韩四个国家,无异于"以卵击石"。
韩国拥有70多万兵力、2000多辆主战坦克、4500门火炮和60-70架F35战机;朝鲜拥有100多万兵力、5000多辆坦克和2万多门火炮,是全球第一大火炮大国;俄罗斯在远东地区部署着重兵;而中国更是拥有三航母舰队和先进的导弹系统。
日本《读卖新闻》近日发表社论警告:"高市首相的言行正在将日本引向战争边缘。如果与中国爆发冲突,日本将被彻底毁灭。"

就连日本国内也出现了强烈反对声音。11月17日,超百名日本民众在首相官邸前抗议,要求高市早苗辞职,标语上写着:"不需要煽动战争的首相。"
高市早苗的"强国外交"让人想起了日本历史上的军国主义时期。从甲午战争到侵华战争,日本一次次因野心膨胀而陷入灾难。
历史已经证明,在东亚这片土地上,任何试图通过武力扩张或挑衅周边国家来谋求"强国地位"的企图,最终都将以失败告终。
高市早苗的"外交大嘴"说明:在国际关系中,尊重他国核心利益、奉行和平外交才是真正的强国之道。日本若想成为"正常国家",首先要学会做一个负责任的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