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比国内纪录重1斤,钓鱼网红出30万寻找229斤青鱼!有那么容易吗?

前两天,在公众号说了说某钓鱼网红搞到的那条大青鱼,没想到被以“侵犯隐私、名誉、肖像”的原因给告了。我想大概是我说得太多了

前两天,在公众号说了说某钓鱼网红搞到的那条大青鱼,没想到被以“侵犯隐私、名誉、肖像”的原因给告了。

我想大概是我说得太多了,对那条青鱼193斤的重量,以及救鱼过程中间的某些细节,委婉地表达了一点质疑,所以有人不高兴了。

网络上,那条死去的大青鱼,有193斤、200多斤、320斤等多个版本,这条鱼死掉之后,钓鱼网红还放话:愿意出30万,寻找重量超过229斤的青鱼,这比国内已知最大的青鱼——南京金牛湖的那条,的纪录还重1斤。

了解我的老粉丝都知道,嘴哥我这张大嘴,虽然喜欢“怼天怼地”,但前提是从事实出发,从不乱说。但既然人家不太喜欢我来说这事,咱也不去较真,今天不谈这个网红,只谈一个话题:青鱼的生长极限在哪里?它要想长到229斤,到底有多难?

1、国内的青鱼纪录在南京金牛湖

目前国内有记录的最大青鱼,是南京金牛湖2005年出水的一条巨型,重量达到228斤,体长超过1.8米,光是鱼嘴就能塞进四个成年人的拳头。

据称,这条鱼的体型实在太大,当时好几个渔民,捞了半天才上岸。最后,它被做成标本摆在水产博物馆里,这成为国内已知的、且有明确记录的最大青鱼。

除了这条大青鱼外,南京金牛湖还出过两条巨青,分别是212斤和186斤,这三条鱼的重量加起来达到626斤,平均单条体重超200斤。

目前,距离228斤的纪录,已经过去20年了。

现在那名钓鱼网红,要找一条229斤的青鱼,看似就多一斤,实则是要打破保持了20年的纪录,谈何容易?!

2、影响青鱼体重的主要因素

说这个问题前,先说一个生物学上的概念。生物学家把生命的繁衍策略大致分成了两种,被称为R选择和K选择,这个学术名词听起来有点枯燥,大家可以把它理解成两种完全不同的“活法”。

“R-选择” ,这种生存策略玩的就是数量,追求的是短平快,只注重数量,要求生得多、成熟快,用庞大数量的后代,来应对自然环境的不确定性,鱼类就是这种生存策略。

“K-选择”,则完全相反,比如哺乳动物,它们生活在相对稳定的环境里,并不需要抚育太多后代,反而更注重自身的强大。

青鱼这种“R-选择”的生存策略,决定了它在幼鱼阶段,会优先将能量用于快速生长,以尽快达到性成熟,逃避大多数捕食者。

也就是说,在性成熟前,它们会使劲长身体。一旦性成熟,大量的能量会被分配给繁殖活动,用于躯体生长的能量比例大幅减少,体重的增长会变得非常缓慢。这种生长策略,决定了它们不会像一些深海鱼类或软骨鱼类那样进行极其缓慢但持续的终生生长,比如鲸鱼,就可以长得很大,这些鱼类(其实是哺乳类)的生存策略和淡水鱼相反。

所以,青鱼想要长到100斤以上就很不容易了,可能需要十多年甚至二十年以上,这已经接触到了它们生命的极限。

因此,超过200斤重的青鱼,体重往上再增长1斤,都是极其困难的,更别说229斤了。不能说没有,但肯定是少之又少。

3、金牛湖的青鱼,为啥能长这么大?

除了上面说的生物进化策略外,青鱼要想长得大,还有几个重要因素:

比如,水温、水质、食物等因素,对它们来说至关重要。这些因素大家应该都能理解,生活条件越好的地方,它们长得就越大,就像现在的人们一样,条件好了,肥胖的比例就高了。

而金牛湖,恰恰具备这样的条件。它位于长江流域下游,是一个人工水库,面积2.5万亩,库容量近亿立方米,水域开阔,平均水深3.5米。这里的水质、食物和水温应该都没得说,再加上水域面积足够大,所以青鱼能长得很大。

不过,也许有人会问,国内比这自然条件好的水库有很多,比如千岛湖、丹江口水库,为啥没有发现超过229斤的青鱼呢?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青鱼的食性,它们喜欢吃螺蛳,也叫“螺蛳青”,螺蛳数量多的地方,它们的体型就越大。而螺蛳的生长,主要又依赖于水草,金牛湖平均水深不到4米,光照充足,水底的水草、藻类等数量自然就多,螺蛳能在这里大量繁殖,所以青鱼就不愁吃的,自然长得快。

反而,如果水库太大、水太深,螺蛳的数量反而不会太多。多数水库里,水深1-3米的浅水区,螺蛳密度能到50-80个每平方,而水深超过5米的深水区,螺蛳数量就会迅速下降。所以,并不是水越深,就对青鱼的生长越有利。

金牛湖可能就是这个很完美的自然条件,所以才频频出现巨青。

咱粗略算笔账:一条成年青鱼一天最少吃2斤螺蛳,一年就是几百上千斤。之前螺蛳这种东西没人稀罕,现在在一些地方成了美食,有人会专门去捞它们,所以这些年自然水域的螺蛳数量慢慢减少,这可能就是超过229斤的青鱼,有20年没有出现的一个原因。

想找到超过这个体重的青鱼,难上加难。

4、30万寻巨青,并不是啥好事

钓鱼网红炒作巨青,在我看来对自然水域的巨型青鱼来说,可能是灾难的开始。

毕竟,不是谁都能抵挡住“30万”的诱惑,前面那条死掉的大青鱼,就是个悲剧。想让它们活得好,就不要去过多打搅它们。

如果为了流量或者个人私利,非得去寻找一条超过229斤的青鱼,那么我想这对于青鱼来说,可能是一种悲哀。就像鱼翅对于鲨鱼一样,最终会成为它的一道枷锁。所以,钓鱼网红们我劝你还是低调一点为好,不要再去炒作巨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