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1日,迪拜国际航展迎来了收官,但真正的高潮却出现在停机坪上:印度国产LCA“光辉”与中巴联合打造的JF-17“枭龙”战机隔空对峙,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关注。这场对决本该是两国军工实力的一次正面展示,结果却因戏剧性的突发事件,让人印象深刻。

LCA“光辉”项目的故事并不新鲜。自1983年立项到今天,40多年过去,投入超过百亿美元,原本应该是印度航空工业的翻身仗,却越发展越像一场持久的拉锯战。“光辉”名曰国产,却实则拼凑得五花八门——发动机进口美国、雷达买自以色列、座椅靠英国,真正算得上“印度制造”的部分还不到一半。在印度国内都落了个“机场摆设”的名号,更别提军迷圈里的吐槽了。

在迪拜航展现场,“光辉”先是在静态展示时就露了怯,一次大面积漏油竟然靠购物袋和纸袋应急收拾,让现场观众一时间傻了眼,颇有几分修车摊子的感觉。没想到飞机还没撑到飞行表演,到了21日闭幕当天,更是彻底失控坠毁,火光冲天,飞行员未能逃生。连环事故彻底击碎了印度想要推销LCA的幻想:原本希望借助国际舞台打开外销之路,如今却变成了最大翻车现场。航电系统死机返航、黑屏迫降的“前科”再一次拉警报,外界自然避之不及。别说外国买家了,就连印度自己也勉强使用几十架,更多时候给人的印象,还真就是“样子货”。

相较而言,JF-17“枭龙”则表现得像个老道的选手。不仅装备了先进的相控阵雷达,还能挂载如霹雳-15E和CM-400等明星导弹,具备超视距和防区外精准打击能力。“枭龙”不是纸上谈兵,在实战中早有成绩——今年5月的印巴边境局势紧张时,其携带的CM-400高超音速导弹还曾精准打击对手防空系统,震撼了不少军事观察者。航展期间,巴基斯坦还趁热打铁,与另一国签署出口谅解备忘录,传得最盛的是孟加拉国有望成为下一个用户,这一动作无疑为“枭龙”北上南下再添动力。

航展中还有一幕令人玩味:几名印度空军飞行员悄悄跑到“枭龙”前合影自拍,脸上的神情微妙而复杂——不是所有的输赢都写在战绩榜上,有时体会更深的,其实是一种落差。毕竟,前不久印巴空中摩擦,印度空军完全败下阵来,如今见识到“枭龙”这番气势,心情自然五味杂陈。

在南亚这片天空下,“光辉”与“枭龙”不是单纯的技术之争,更像是两种军工路径的碰撞。印度过度迷信自主研发,反复修修补补,却忽略了实用性和可靠性;中巴联合则注重需求,对外开放协作,把有限资源用在刀刃上,成果自然更被市场认可。这一次的迪拜航展,把这幕现实推到了聚光灯下。一个留下残骸、一个展翅高飞,或许正是当下南亚航空工业的真实写照。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