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1 月 24 日,“智汇南粤・科普远航 ——2025 院士专家广东校园行”江门站活动在恩平市华附学校隆重启动。这场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广东研究院联合主办,广东省科学技术普及志愿者协会、江门市科学技术协会、江门市教育局、中国联通广东省分公司科协等单位协同承办的科普盛宴,以“主会场 + 多分会场”的联动模式,让 1 位院士、11 位顶尖专家走进江门 20 所中小学校,为数千名青少年搭建起与科学对话的桥梁,在五邑大地播撒下崇尚科学、追逐创新的种子。

启动仪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吴硕贤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这位深耕建筑环境声学领域数十年的学术泰斗,带着多项开创性研究成果与满身荣誉而来,成为整场活动最受期待的科学引领者。与他一同组成本次科普专家团队的,还有来自中国联通研究院、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 11 位专家,他们涵盖建筑技术、物联网、天体物理、生物医学、材料科学等多个前沿领域,为不同学段的青少年量身打造了一场场科学盛宴。

“科学不仅是实验室里的探索,更是融入生活的智慧,是改变世界的力量。”恩平市副市长梁健海在欢迎词中表示,江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始终重视青少年科学素养培育,此次院士专家校园行正是推动科普资源下沉、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江门市科协主席灵君则在发言中强调,希望通过这样的面对面交流,让青少年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激发创新热情,为江门乃至广东的科技发展储备后备力量。
授牌仪式环节,恩平市华附学校、开平市金山中学等 9 所学校接过“广东省科普创新实践试点单位”牌匾,这一荣誉不仅是对这些学校科普工作的肯定,更标志着江门校园科普阵地建设迈入新阶段。随后,吴硕贤院士带领专家与学生代表,面向全场 600 余名师生庄严诵读新质生产力科普宣言,铿锵有力的誓言回荡在会场,彰显了新一代青少年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坚定信念。


随后,江门市科学技术协会灵君主席现场为院士专家团成员颁发聘书。依据2025年7月发布实施的《科普志愿者评价》标准,正式聘任吴硕贤院士为院士级科普志愿者,聘任李文杰、胡一鸣、殷素红、黄岩、梁伟灏、刘翠红、张高军、卓振建、冯敬宇、钟汉平为专家级科普志愿者,助力江门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

主会场的主旨报告环节,吴硕贤院士以《重视听觉关怀,改善人居声环境》为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析声音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联。从声环境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到三维计算机仿真、缩尺模型实验等前沿技术,再到重大工程中的声学应用,院士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生动案例,让青少年领略到“听觉科学”的独特魅力。“原来我们身边的声音里藏着这么多学问!”一名初中生听完报告后兴奋地说。

在“对话院士”互动环节,同学们的提问踊跃而深刻:“如果让你设计一个房子,你会怎么设计呢”“为什么同个地区的人口音很相似”吴硕贤院士耐心解答每一个问题,既分享专业见解,又鼓励同学们保持好奇心与探究欲,现场互动氛围热烈。随后,中国联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文杰带来《物联网,让万物互联的魔法网》讲座,用“未来的电从哪里来”的趣味提问开篇,带领青少年探索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历程与应用前景,让抽象的科技概念变得直观可感。

值得一提的是,来自广东省科技志愿服务总队“奇点科学”分队的科普秀,成为启动仪式的暖场彩蛋——精彩表演让孩子们惊呼连连,渲染着“科学很好玩”的趣味氛围。

与此同时,分会场的科普活动也在恩平、台山、开平三地同步升温。来自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级科普志愿者分别为各中小学校带来别开生面的主题讲座。从低年级的传染病预防小课堂,到中学阶段的“一带一路”投资话题研讨,专家们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定制内容,让科普教育既有深度又有温度。

这场跨越三地、覆盖全学段的科普盛宴,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科学精神的传承。活动中,“新质生产力科普宣言”成为每个分会场的必备环节,专家与学生共同宣誓,将科学精神内化于心;“对话专家”环节则打破了传统课堂的边界,让青少年敢于提问、善于思考,在互动中深化对科学的理解。

侨乡江门,历来有“敢为人先”的创新基因;如今,这些被点燃的科学梦想,终将在未来成长为支撑芯片研发、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的“科技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属于江门青少年的智慧与担当。而江门,也正以科普为翼,助力每一位青少年飞向更广阔的科技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