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子
中秋节晚饭饭后,全家在露台上赏月聊天,说到上五年级的老二,长辈絮叨:
下午到家后晚饭前还有半小时不能浪费,一定要认真写作业......
兴趣项目匹克球太浪费时间,选跳远能在上学放学路上顺便练习......
别总和住隔壁单元的同班女同学玩了,十一岁了可能会分心影响学习......
我嗯嗯的应付着,脑中想的却是:5年前的中秋,也是在这露台上中赏月聊天,当时长辈在聊老大(比老二大五岁),说词基本一模一样,这哥俩的表现也基本一样。
发生了180度转变的其实是我----我对这些说词的认同度,已经从五年前的约60%,下降到现在的约0.6%了......
一个小学生,放松、玩球、和(女)同学打闹,当然可以往后捎捎,但如果单纯只是为(学校)学习而让路,在现在看来,有点不值了。
这不光是我一个人的转变,对比5年前在老大的家长群和现在老二的家长群,肉眼可见太多家长都是这个变化趋势:对小学生在各方面细节上压紧,争取多榨出几分,真的有意思吗?
老大经历小升初、初升高两次考试上了高中,也亲眼看见他的不少同学,把自己榨成了渣,最终还是考不上高中去了职校;
也有不少同学成绩不错,却不再搞极限压榨,轻松保持中等偏上,家长说了能确保普通本科,后面再考个普通研究生,最后考公齐活。(大公司招人可以歧视普通本科学历和普通研究生学历,但国家考公不能歧视)
--------------------------------------
上面的唠嗑,不是凑字数的废话,是在说明国家开放K签证的底层逻辑:
就像中国人力资源中,体力民工的供给曾经看似无穷无尽,但现在,任劳任怨的优质体力民工的供给,人所尽知稀缺已是常态;
同样,中国脑力民工的供给现在似乎还不存在稀缺之虞,但既然越来越多家长都遵从上面的考虑引导自家小孩,中国脑力民工的供给能力,同样可以预见只能无可逆转的一路下滑。
但中国又不能放弃充当世界工厂,体力民工缺了还可以靠机器人补充,等脑力民工也不够用了,完全靠AI吗?想来想去,还算靠谱的唯一出路,就只有让外国脑力民工拿K签证来扛活,所以要筹备提前试水。
二、磨坊
打个比方,你家住东华村,家世代给村里的磨坊推磨为生,管理磨坊的是磨坊管家。
现在你和管家说,你推磨推了一辈子快退休了,就让你家和磨盘之间世代传承的倒霉缘分,就在自己这一代终结吧。以后你儿子也不来接班推磨了,就从自己的养老金里拿些本钱,宅家里做点小生意,消停过小日子,不再吃自己这辈子吃够的苦头了;
管家倒也体谅,说你们不想推那就不推了吧,也是怪可怜见的。磨坊管家盘算着准备引进国际人才来推磨;
你却跳出来说,不行啊,乡村新闻社都报道了,那些国际苦力,推磨效率不高,还净偷奸耍滑,甚至在磨坊里自由飞翔......咱们世世代代辛苦劳作才建成了的好好一个阳光磨坊,可别被这帮外来户糟蹋成加拿大的阳光海滩了......
说真的,任何人,请把自己代入磨坊管家的视角----当你看着面前的这位磨盘推手,心里会不会这么想:
上来先跟老子大谈个人和家庭的困苦,说以后不要再受这份苦,老子同意了,准备调整个新的管理方案,他倒好,居然又跳出来指责老子瞎调乱整,还说老子的调整违背了以往的原则----TM第一个让以往原则运行不下去的,不就是不肯再推磨的你吗?
你作为管理方,会不会想把他吊在龙门架上,给全村人民敲揍一曲曾侯乙欢乐颂?
张老师那茬也是一样,你说跃龙门的莘莘学子们深受信息闭塞的困苦,好的,社会管理方也没拦着你助推信息交流,可渐渐的光沟通信息不满足了,开始主动造势带风了,那你距离像口钟一样被吊起来敲给全国人民看,还能远吗?
任何一个阶层从自己切身利益出发,要求社会利益结构对其有所倾斜照顾,管理方一般也不会太刻薄,他们即便是为着证明自己是全国顶尖水准的专业精英,也会试着在现有方案中做些调整,或干脆寻找替代方案;
但你的诉求得到照顾之后,还要故意抢占道德制高点,指责方案调整拒绝任何改变,指责调整方案的人做得多所以错多,顺便夸耀啥都不做的自己反倒是没任何过错,那可就真的别怪管理层不能容你了。
三、听劝
不少人很听劝啊,明白这个道理后,立马又走向另一个极端:那K签证这种国家大事咱就不管了,就算中国都变成加拿大海滩又如何,只要闭上眼睛就看见庄稼一枝花......
其实又过了,对中国社会的管理方来说,你如果只立足于你自己的利益来提意见,那人家难免会想要帮你双脚离开地面;
但如果你能让你提的每一条意见,都立足于提高中国国家系统的运行状态和管理水平,中国社会的管理方哪怕只为了在最高领导层(村长)面前维持住自己的顶尖专业管理人才的人设,他也必定会耐心的倾听和吸收你建议内的中肯部分。
在这个回合制游戏中,提出意见的磨坊推手和倾听意见的磨坊管理方,双方完全可能都是在装----但只要双方的行为上都合规没破绽,就可以顺顺当当的走(装)过这个回合。咱中华文明,先进就先进在这里:论迹不论心嘛。
放到K签证这件事上,咱大可以这么提意见:
K签证计划引用理工科STEM大学生以上的移民人才,本质就是要起用外国脑力民工,大体可以分两种情况:
这些外国脑力民工所服务的最终客户,如果主要在国外市场,完全可以在国外建设子公司/分公司 ,根本不需要用K签证把这些外脑民工引到国内;
这些外国脑力民工所服务的最终客户,如果主要在国内市场,那就不能只考虑公司用的爽,国家管的爽,更要关注国内市场的消费者群体的用户体验爽不爽!毕竟,在商业活动中,顾客才是上帝嘛,而你,我的朋友,你怎么忘了,你本人就是一名光荣的上帝啊。
所以,你本来就有着充分的资格,来对中国国内市场以K签证引进外国脑力民工这件事品头论足----前提是,你的每一句评论都要从国内消费者对引用外脑民工的商业影响这个角度来讲,你可千万别傻了吧唧的从原住民防范移民的二货角度来瞎BB各种傻叉大实话啊!
四、具体
对中国市场引进外国脑力民工这事,可以做哪些具体的评论呢?可以多从以下四各方面来聊:
一、为了确保K签证引进的外脑民工,有能力给中国市场提供优质的的设计、制造和服务,所以要求其中每一个人都必须先付出相应的投入,证明其本人确实具备为中国市场服务的诚意,毕竟,有投入者才有恒心嘛。
目前国际上对技术移民投入的主流要求,特朗普说您得先掏10万美元。中国可以不接轨这10万美元,但K签证的申请者,必须100%的通过中文4-6级考试认证,如果连中文都掌握不利索,你混进来到底是想要谁服务谁?中文水平不足的赶紧走吧,别污染中国的市场环境了。
二、为了确保K签证引进的外脑民工,有能力给中国市场提供优质的的设计、制造和服务,所以要求其中每一个人的文化宗教底色,都必须与其将要服务的中国市场紧密贴合。
举个例子:某位基督教文化底色,内心相信的只要对上帝每晚祷告就可以洗白一切犯罪的外国脑力民工,能够参与中国的未成年人教育市场的经济活动吗?
再举个例子:某位绿教文化底色,对猪肉等食物严格遵循不接触禁令的外国脑力民工,能够胜任中国的营养、养老市场的经济活动吗?
当前中国国内信奉基督教和绿教的国民数量,占全体国民总数应该不超过10%。所以K签证引进的基督教文化底色和绿教文化底色的脑力民工,也必须限制为不能超过K签证总人数比例的10%。
三、为了确保K签证引进的外脑民工,有能力给中国市场提供优质的的设计、制造和服务,还需要调控拿K签证通道的外脑民工的国籍。
还是举例子:假如某地装修行业准备通过K签证,引进100名外脑装修设计师
方案一:引进10名北欧装修设计师、10名南欧装修设计师、10名地中海装修设计师、10名斯拉夫装修设计师、10名东南亚装修设计师、10名拉丁美洲装修设计师......显然这会有助于国内当地装修设计市场的百花齐放和良性竞争;
方案二:直接引进100名印度装修设计师......
还有必要对方案一和方案二的市场促进效果,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吗?
所以嘛,人口百万及以下小国来的脑力民工拿K签证,可以不做过多限制;
人口千万级别国家来的脑力民工拿K签证,正常引导审核;
人口上亿人口国家来的脑力民工拿K签证,要对每个人逐个严查和公示;
超过十亿的人口超级大国来的脑力民工拿K签证,直接禁绝一个不收就齐活了。
四、为了确保K签证引进的外脑民工,有能力给中国市场提供优质的的设计、制造和服务,还有一个方面要符合当下的中国国情:
当下中国正面临女权主义思潮的抬头,中国市场上的以往主要依赖正常女性提供的周密设计、周全制造和周到服务,当下的供给的顺畅程度都已经明显下降甚至日渐稀缺。
从武汉大学杨同学VS肖同学事件即可明显看出,肖同学代表的中国男性,依然足以提供中国市场所需的稳定负重特质,但杨同学代表的中国女性,是否还堪提供中国市场所需求的周密、周全、周到的特质,那可就真是太值得商榷了。
所以在当下,凡是走K签证通道进入中国的外脑民工,必须针对中国市场眼下最为迫切的需求,全力引进女性外脑,严防男性外脑对女性外脑挤占指标。直说大白话吧,走K签证通道的,全要女的,不要男的。
五、长假已尽,佳片有约
这次给大家带来一部与理工科STEM大学生/移民题材相关,更和大家喜闻乐见的焦点相扣的电影----《卖百科全书的女人》。

影片围绕着男主角比尔和女主角玛丽展开。
玛丽是一位白领丽人,她是上门推销百科全书的金牌销售。

在某日的工作中,她遇见了比尔,这个突兀的陌生人(其实是个舞蹈教练)让玛丽感觉十分奇怪。

随着工作关系的发展,两人的接触逐渐深入,聊天和相处也越来越有默契。

渐渐地,玛丽对比尔产生了奇异的感情,其中饱含着YW、JQ、AL、!#@~¥^?%&...

终于,双方的关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两人都在对方的生活中创出了不可割舍的位置和姿势......

至此,荧幕长时间、大面积转为暖色调,此时你可能还依稀记得一个对男女主角并不重要,你曾经一度关注但这会也逐渐抛诸脑后的问题:
...
......
.........
............
...............
这俩人,到底谁TM才是理工科STEM大学生以上的技术移民啊?!
其实,何须在意TA俩谁是原住民、谁是移民?这两人谁是理工科STEM大学生以上的技术移民,会让你觉得屏幕上流淌的曲线面目可憎,还是反过来会让你觉得画面中呈现的姿势更加甘美?
切实盘点自己所拥有的资源,坦诚直面自己想获取的目标,到得早就卡好位置卖铲子,来得晚就开动脑筋钻空子,无论你是谁、你在哪,别让这些细节妨碍你笑容满面的追猎未来。

顺便说一下片名,直译《她的秘密》,更多采用的是意译《卖百科全书的女人》,西方的百科全书都是从A到Z排列所有词汇,卖百科全书这个说法背后藏着everything皆可售的意思,现在简中网上还有资源,抓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