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南京,一座“疯狂动物城”!

当全网都在为《疯狂动物城2》翘首以盼时,南京人却气定神闲:“来我们这儿吧,每天都在上演真实版‘疯狂动物城’。”你瞧,扬子

当全网都在为《疯狂动物城2》翘首以盼时,南京人却气定神闲:

“来我们这儿吧,每天都在上演真实版‘疯狂动物城’。”

你瞧,扬子江隧道有獐子“飙车”,红山动物园外豪猪排队过马路,小区活动室被鼬獾“征用”开会,南博门口野猪看展还卡住了头……剧情离谱到编剧都不敢这么写。

而号称南京“顶流街溜子”的野猪,更是把整座城市当成了自家客厅,走街串巷,持续“刷脸”。

不仅如此,玄武湖的“爆炸头白鸭”、滨江散步的江豚、红山动物园的“杜杜”,也先后在网络上“出圈”,让这座六朝古都彻底成了动物们的“快乐星球”。

古城南京,正用一个个毛茸茸的“爪印”,写就一份比电影更生动的生态答卷。

十几年前要是说野生动物会主动闯南京城,本地人大概率会说“啊你怕不是脑子坏了吧?”

但现在,南京人的日常就是“出门遇兽不要慌,拿出手机拍一张”。

尤其是遇到野猪,早已见怪不怪。

江湖传闻南京“没有夜生活”,真相最可能是:“夜晚的城市属于野猪”。

据统计,全城野猪数量早已突破5000头,警方三年接到的涉野猪警情就高达2000起,相当于平均每天都有近2起野猪相关事件发生。

进城闲逛的野猪们,不仅翻垃圾、闯商圈、穿马路样样精通,还经常叼走市民的外卖,偶尔还会被卡在马路护栏动弹不得。

图片来源:小红书

也难怪南京街头现在随处可见“野生动物出没请注意安全”的警示牌,实在是这届野猪太“胆大包天”了。

友情提示:遇到这些看似憨厚的“二师兄”,保持安全距离才是明智之举。

而南京“动物进城”插曲中,最出圈的当属扬子江隧道里的“闪电獐子”。

一位南京网友的行车记录仪就曾拍下了震撼一幕:

清晨的隧道里,一只獐子沿着边缘狂奔,速度快得像赶早班地铁。

图片来源:扬子晚报

网友调侃“它是不是怕迟到扣绩效?”

其实,这只来自南京老山的小家伙敢如此“嚣张”,是因为当地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植被覆盖率逐年攀升,獐子种群数量多到“住不下”,只能向外扩散。

而南京这些年特意保护了丘陵与水域之间的连通性,没乱建隔断设施,相当于给野生动物修了一条“隐形走廊”,獐子才敢放心大胆地穿隧道、逛江边。

不过,比獐子更“懂规矩”的,还得是咱“豪猪兄弟”。

前不久,有南京市民在红山动物园附近吃完宵夜,抬头就看见两只豪猪拖着尖刺尾巴横穿马路。

有趣的是,听到汽车喇叭声,它们居然停下脚步“左右观望”,确认安全后才慢悠悠钻进附近小区的绿化带。

南京街头两只长满刺的豪猪夜跑 图片来源:极目新闻

陆地动物忙着进城,江里的“原住民”江豚也不甘示弱。

作为长江里的“超级明星”,江豚曾因生态恶化差点“团灭”,2013年就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

但自从2014年南京在城区中心江段设立“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2020年长江禁渔政策落地,江豚的好日子就来了。

如今南京人去下关滨江,经常能看到江豚跃出水面“打招呼”。

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江豚

资深摄影师武佳敏说:“以前拍江豚得蹲半个月,现在天天能拍到它们捕食、嬉戏,有时候还能看到母子豚一起游,太治愈了。”

而2022年的科考数据显示,长江江豚种群数量达到1249头,终于止跌回升,南京段的江豚数量更是肉眼可见地增多,成为滨江最靓的“风景线”。

还有秦淮区小区里的“视察员”鼬獾、低空盘旋的“空中巡逻员”黑鸢、江边扎堆的 “水鸟合唱团”……

每一次神奇相遇的背后,其实都藏着南京“不打扰”的生态智慧。

南京做得很简单:不挤占它们的家园,不去破坏自然的修复节奏。

而这种“克制”,比任何华丽的保护工程都管用,成为邀请野生动物“进城”最具诚意的邀请函。

一提到生态保护,很多人脑海里都是大规模工程、复杂的治理方案。

但南京偏不走寻常路,用了一套看似“偷懒”办法,却取得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不要误会,南京的“懒”可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该退则退,该帮则帮”的科学“无为而治”。

说白了就是“不瞎折腾,让自然自己疗伤”。

就像“长江大保护”(中国为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而实施的一系列政策、法律和治理措施的总称)实施这些年,南京主打就是“做减法”,不断给自然“腾地方”。

过去,南京的长江岸线布满了生产性码头,机器轰隆响,污水往江里排,湿地被破坏得不成样子,江豚、水鸟都躲得远远的。

这些年,南京果断退出了37.6公里生产岸线,拆掉了江边的违规建筑,把曾经的工业岸线还给自然。

如今的长江岸线南京鼓楼段

现在,你再去江边看看:

昔日的水泥地已变成了长满芦苇、菖蒲的自然滩涂;72公里滨江绿道贯通全城;1.2万余亩沿江湿地得到修复;18条省控入江支流水质优良率常年保持100%;生态岸线比例更是提升到了80.3%。

看似冷冰冰的数据背后,却是这座城市最“温情”的让步。

为了更好保护环境,南京不去改造地形,也不盲目种植外来植物,就让滩涂自己长草,让江水自己变清,反而给江豚、水鸟留足了觅食和栖息的空间。

再看陆地生态保护上,南京更是把“懒”发挥到了极致。

老山、紫金山这些生态保护区里,工作人员不搞“面子工程”,不引种奇花异草,就专注做一件事:清理外来入侵物种,守护好本土植被。

就靠生态修复的“顺其自然”,本土植物不仅长得枝繁叶茂,也给獐子、野猪、鼬獾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藏身之处。

现在紫金山的林木覆盖率越来越高,逐渐与周边的小区、公园连成了一片“绿色缓冲带”。

紫金山自古即有“金陵毓秀”的美誉,自然资源禀赋极为优越

这也是为什么鼬獾能从山里溜进居民区,野猪敢在紫金山脚下“晨练”的原因。

因为它们的家园和人类的生活圈,早就悄悄连通了,和谐共处。

更有意思的是南京设立的7个生态安全缓冲区,堪称生态修复的典范。

这些缓冲区也没啥复杂的设备,就是凭借水生植物的自然净化能力和地形优势,就把生态环境彻底改善。

必须强调下,南京的“无为”并非完全不管,该出手时也从不含糊。

比如红山动物园里藏着一个不对外开放的“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堪称野生动物的“生命驿站”。

仅2024年一年,这里就救助了1200多只野生动物,涉及160多个物种,其中80%以上都是鸟类。

这里的工作人员给受伤的动物疗伤,能放归的就等康复后,找合适的地方放归;不能适应野外生活的动物,就让它们安心留在园内的本土物种保育区,在接近自然的环境里“安心养老”。

红山动物园“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

你看,这种“该退则退,该帮则帮”的科学“无为”,就像给生态系统“松绑”,不让人类的干预打乱自然的节奏,反而让自然用自己的方式慢慢修复,最后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应该说,南京的这套保护生态的“懒”办法未必适合所有城市,毕竟每座城市的自然环境各不相同。

但只要像南京这样,找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平衡点,不盲目挤占生灵的空间、不强行打乱自然的节奏,每座城市或许都能找到自己最可爱的“小伙伴”。

事实上,南京的生态故事,政府“科学无为”只是序章,真正的主角,还是南京人骨子里那份对生灵的包容与温情。

你看,野生动物闯城,南京人的标配永远是“先拍照,再守护”,没有惊慌失措,只有满心善意与耐心。

南京的保安,甚至习得了捕兽技能 图片来源:小红书@鹿长岐

还有豪猪闯小区那次,居民们没有驱赶,反而远远围着拍照,有人还特意叮嘱“别靠太近,小心它的刺”,最后主动联系红山动物园,让专业人员来处理。

扬子江隧道里的“老山车神”獐子狂奔时,司机们纷纷减速避让,不鸣笛、不催促,默默为这只“赶时间的小家伙”留出通行空间;秦淮区小区里的鼬獾大摇大摆来“视察”活动室,居民们也没立即驱赶,而是联系民警温柔“请”走,生怕吓到这位不请自来的“小客人”。

即便面对最“闹腾”的野猪,南京人也展现出宽厚的包容度。

前几天的早高峰,一头健硕的野猪想横穿马路去南博“打卡”,却因估错体型被护栏死死卡住。路过市民没有起哄围观,而是第一时间报警求助。

等交警和消防员赶来后,特意给野猪套上嘴巴、绑住四肢防止它挣扎受伤,并用液压工具轻轻扩张护栏,最终将它安全送回密林。

网友对此调侃“朱重八也没想到,600多年过去了,南京城居然还是‘老朱家’的天下”。

你看,这份跨越物种的善意,正悄悄滋养古都的烟火气,让这座“宜居之城”不再只是标语,而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寻常画面。

其实,这份温情在南京人日常生活更是随处可见。

玄武湖的凤头白鸭凭着“爆炸头”成了网红,游客们全部保持距离静静观赏,没人伸手投喂或追逐,游客说“看着它们自由游弋,比网红打卡更治愈,不忍心打扰”。

下关滨江的江豚成了“长江网红”,市民带着孩子安静守候在岸边无人喧哗,生怕惊跑这些“水中精灵”。

在红山动物园里,游客们只要看到动物休息便悄悄走开,因为深知“来这儿是‘看朋友’,不是看表演”。

不断推进的“长江大保护”不仅修复了当地生态,也悄悄改变着南京市民的生活方式。

南京风光 图片来源:南京日报

曾经的江边垂钓者,如今主动收起鱼竿,不少人还加入江豚巡护志愿者队伍,看到有人往江里扔垃圾,路人都会主动制止。

当生态保护从政府的“独角戏”,变成了全民参与的“大合唱”,每个南京人都在用微小行动守护共同家园,人兽共生的场景也越发动人:

晨练老人在紫金山脚下遇见野猪,会笑着绕路避让;逛公园的年轻人发现枝头黑鸢的巢穴,拍照留念后,便蹑手蹑脚地离开;家长带孩子玩耍时瞥见绿化带里的鼬獾,会轻声告诉孩子“这是我们的邻居,要爱护它”。

这些烟火里的温柔瞬间,也悄悄告诉我们:城市与自然本就可并肩而行,共享同一片天地。

而南京以“少干预、多守护”的智慧筑牢生态基底,也用刻在骨子里的包容与温柔,为这座现实版“疯狂动物城”,添上最动人的注脚。

评论列表

四月一日君寻
四月一日君寻 2
2025-11-24 22:13
啥时候我也能遇到[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