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过钓点、怀疑过自己的垂钓技术,却从来没有怀疑过是窝料的问题!”
安徽一名男子@追梦,在钓鱼的时候打下重窝,等半天却一口没有,最后清点窝料的时候,发现手感不对,仔细一摸才发现自己深信不疑的“酒米”窝料,竟然全是染色的碎石头。

图源:安徽网友@追梦
浅红、深红、淡黄三种颜色的窝料,放在盆子里用水一清洗,结果全部掉色了。
真是一个“悲催”的钓鱼佬啊,看了这位钓友的经历,我只想说两个字:笑死!

常言道:“钓鱼不打窝,钓得也不多。要想鱼上岸,得拿粮食换”。
钓鱼人在下竿之前,一般都习惯先打个窝子,尤其是在秋冬季节,提前打窝可以让自己有个好收获。
但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鱼情:打了重窝,水边坐了一天,浮漂跟焊在水里一样,一动不动?当你开始怀疑人生、怀疑技术时,有没有想过,问题可能出在窝料上?
近期,安徽滁州一名男子(网名:追梦),在网络上吐槽称:自己打重窝钓鱼半天,却没有发现窝料全是碎石头,染了颜色根本分不清楚。

而且,这位钓友一次还买了三种颜色的酒米窝料,看来是准备玩一场大的,结果等半天没口,直到最后才发现窝料的比重不对,如果是酒米,抛撒起来很困难,但石头就不一样了,轻轻一扔就能扔出去。
合着守了半天没鱼口,是被这个窝料给坑了啊。这些窝料掺假的人,竟然连“钓鱼佬”也不放过啊。
事实上,窝料掺假这个问题,并不是近期才发生的。我在网上搜了一下,2024年的时候,就有钓友反映自己的酒米窝料里面,全是小石子,用水一泡就掉色,只有味道但根本不是粮食。


有的窝料用水冲过之后,全部变成黑乎乎的小石子。
良心一点的,里面可能还会含有大概20%的碎米,剩下的全是小石子。
看来,这并不是个例。而是有人把石子染色,加入一些的香料、颜色后,冒充酒米窝料,来忽悠咱钓鱼人。

钓鱼者发现猫腻后,去找卖窝料的理论,你猜人家给出的是个什么解释?
客服小姐姐显然是早就想好了应对策略,而且说的是一套一套的:
“打窝的目的是诱鱼,鱼闻味道就行,鱼要是吃窝料了,还怎么吃饵料呢?”
这个解释,让我这个钓鱼二十年的老炮,也竟无言以对。

人家说得也没错啊,咱们平时钓鱼打窝的时候,还习惯往窝料里掺点泥土,防止鱼吃饱了窝料不吃饵料,没想到这个精髓,被不良商家给学去了。
而且,客服小姐姐还表示:这个问题,你可以去看配料表啊……
没想到,我打开配料表一看,人家说的果然没问题,配料中明确了窝料里面有“钙石”的成分。

这个解释,就像“老婆饼里没有老婆”一样,酒米窝料里面,也不一定得有酒米啊。
而且,我从评论区发现,被这种“染色石头”坑害的钓友,并不是少数,不少人都反应自己的窝料成分是小石子,三块钱一瓶的那种。

看来,真是贪图小便宜吃大亏啊。
咱如果仔细想一下,一斤小米的价格是多少,如果再加上制作工艺、人工和运输成本,一瓶1斤装的酒米窝料,综合成本怎么说也得七八块,你花3块钱怎么可能买到纯正的酒米呢。
结果呢,可想而知。你拿石头去欺骗水里的鱼,它肯定不好好待你啊。

其实,这位安徽男子的遭遇,可不是个例,钓鱼饵料这行的水,可深着呢!
随便举几个例子,看你中过招没有。
比如,大家经常用的“红虫颗粒”,你可别以为里面真的含有红虫。红虫有多贵,经常钓鱼的人应该清楚,1斤要大几十甚至上百元,比你吃的河虾还要贵,谁会用它去制作鱼饵呢?
大概率这个“红虫颗粒”只是商品名称而已,它里面的成分不大可能含有红虫。甚至有些颗粒的成分,是你想不到的泥巴、锯末、稻壳,再加上红色素和香精一搅和,用机器一压,就成了“爆款红虫颗粒”。

当然,并不是所有商家都是这样,正规的鱼饵厂会在颗粒里面添加红虫提取物,或者浓腥的人工蛋白合成物,来模拟红虫的味道。
还有,秋冬季节钓鱼用的南极磷虾粉,有可能只是普通虾粉,或者是虾头、虾皮等下脚料制成的劣质虾粉,甚至有些不法商家使用锯末和虾味香精混合到一起,也能给你搞出一包虾粉来。
所以,钓鱼爱好者一定要牢记,一分钱一分货。如果某种窝料或者饵料的价格低到让你怀疑人生,那你基本就可以怀疑它了,怎么可能会有如此不计成本的东西呢?

像这种“染色石头当窝料”的事情,他们坑的不仅仅是钓友的几十块钱这么简单,而是浪费了我们的宝贵时间啊。大家风里来雨里去,起早贪黑,图的是个放松和乐趣,可别让一包劣势饵料给毁了。
钓鱼的路上,除了要研究鱼情水情,还得练就一双火眼金睛,防鱼的同时,也得防“人”啊!
各位钓友,你在钓鱼路上,还遇到过哪些“坑”?欢迎分享出来,让大家一起避避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