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对不起!关于孩子,我又凡尔赛了

表姐打来电话,电话那端的声音有些急促:“我崽现在网瘾特别重,原来学习挺好,现在退了很多。快告诉我该怎么办?”抚额....

表姐打来电话,电话那端的声音有些急促:“我崽现在网瘾特别重,原来学习挺好,现在退了很多。快告诉我该怎么办?”

抚额......无奈......

我能怎么办!这已经不是第一次遇到询问教育方法的了,但说实话,方法其实人人知晓,只是,有人付诸行动,有人一听即过。

豆哥小学五年级时,家委会主任就私聊过我,“你崽成绩那么好,用的什么资料报的什么班?给点方法呗。”

我在对话框里敲下一排:“没用额外的资料也没报班,我也没管他啊,作业更没陪着写。”

良久,收到对方几个字:“呵呵,天赋咯。”

瞅着屏幕,似乎都能看见对方的白眼了。也许,在对方眼中,我在凡尔赛,或者有所保留。

事实上,我说的都是事实。直到现在,豆哥已进高一,考入本地最好的学校最好的班。但前面九年的学习,只有他刚进小学的前半个月,我陪着写过作业,后面的时间,再没陪过。

刚进小学的前半个月,我给豆哥定下规矩:书桌是用来写作业或看书的,吃零食和玩游戏,那是在客厅或餐厅才能做的事。

豆哥的书桌上也没有任何花里胡哨的布置,只有简简单单的学习用品,外加各种书籍。我觉得,书桌布置得过于花哨,很容易让孩子分散注意力,越简单越好。

至于作业的对错,当时老师都要求家长先检查,确认无误才行。按理说,这样的规定本就不合适,作业是老师用来检验教学效果的,可以用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度。家长全给管了,学生对错误印象不深刻,老师也不容易发现学生在哪些知识方面还有漏洞。

于是,我给班主任和数学老师各发了条信息,直接告诉老师,孩子做错的地方麻烦老师狠狠画上大红叉,这样他会更加印象深刻,比我检查的效果好很多。

因为是私聊,表达的也合理,两位老师欣然同意。我也从一开始就告诉豆哥,作业的目的是为了什么,考试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所有的作业和考试,终极目的其实都是为了检测学习效果,一时的糊弄决定不了未来的高度。所以,他从来不存在抄袭的问题。

至于那位家委会主任所问的,用了什么学习资料,报了什么课外班,说真的,确实没有。豆哥从小报过的班只有两个,跆拳道和国际象棋,一个是为了强身健体,另一个是为了拓展思维和锻炼心态。

事实上,豆哥最大的兴趣就是阅读,最大的受益,也来自阅读,大量的阅读。

从他一岁多还不识字开始,我就给他买来许多绘本,每天用指读法读给他听。读到哪,手指指到哪,从不刻意教他认字。

这方法,着实费妈。豆哥经常一读就让我带他读上一两个小时,最难的是,同一个绘本,这小小人儿常爱听上十多二十遍。家里的书也是越堆越多,最后足足占满三大个书柜。

慢慢地,小小人儿就能自己阅读了,常捧着书一坐就是很久,最爱去的地方除了游乐场,就是图书馆和书店。就连生日所选的礼物,也都是书。在他心里,书籍就是最好的伙伴,比其他任何玩具都要有意思。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看书的时候我也在看,小人儿时常好奇地凑过小脑袋,瞅瞅我看的是什么。几年后,我书柜里的书,时不时地就玩起了失踪,不用想,都跑到豆哥书柜里去了。

如果犯了什么错误,我对他的惩罚也是,“罚你今天不许看书。”

阅读成了奖励,成了他心中最向往的存在。

当表姐问我如何给孩子戒网瘾时,我是真不知道答案,我只是觉得,也许阅读有用,但是否还能来得及,暂时存疑。

豆哥后来也玩游戏,毕竟他不是活在真空中,小伙伴们都玩,一味地限制阻拦只会适得其反。庆幸的是,他总是会在玩到一定时间后,乖乖将平板或手机交还给我。

从小浸泡在阅读中的孩子,专注力、理解力、思维力大概率都会更甚一筹。

所谓“浸泡”,其实就是阅读环境的营造,家里的书,堆满书柜,堆上书桌,甚至连沙发也偶尔也会发现一两本。他眼里的妈妈,除了在厨房给他做美食,余下的时间不是在阅读,就是在写文。

教育,从来不是强迫,而是启发和引导。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颗灵魂的塑造,从来不在于规矩制定得有多完美,而在于引导他的人自己是个什么模样。

你的孩子,终将成为你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