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不完的真题,背不完的笔记,看着倒计时纸上一个字也无法输出。打开手机软件,全都是冲刺、上岸的消息,满屏的焦虑越看越发慌。
你是否也曾在深夜里一遍又一遍的问自己:我还能考上吗?20多天,我还能逆袭吗?
考研圈子里,逆境翻盘的现象层出不穷。在最后这个关键时刻,如果你也想成为被人口中逆天改命的考神,不如趁早抓住机会!
拒绝内耗,调整心态
情绪比刷题更重要,考研人千万别硬扛!
最后二十多天,你的闹钟又调早了半个小时,书桌上的真题堆得越来越高,书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一个知识点也没记住,甚至脑子里全是考不上怎么办的自我怀疑。
是不是莫名觉的努力了可还是心慌?真相是想要逆袭,就要告别假努力,不要让脑子陷入无穷尽的胡思乱想。结果我们都无法预料,我们能做的就是踏踏实实学,提分是肯定的。
尤其是在最后这个阶段,心态稳了,你才能在冲刺的风浪里保持精准的方向。

再说了,适度的焦虑只是大脑在提醒你“考研这件事很重要,你要认真对待”,再无关乎其他,大家可不要被它困住你的脚步呀!
考研的胜负,从来都不是看谁苦,而是看谁的心态稳。你以为赢在知识,可真正让你上岸的,往往是能在关键时刻稳住情绪、管好节奏的那一颗心。
逆袭靠的是抢分,从当下开始
每多学一个知识点,考场上就能多的一分,就能多一分上岸的机会。
最后二十多天,专业课、肖四肖八、英语大小作文,依然是复习的重中之重。其中不乏有一些细枝末节没有复习到位的考点,也需要时间梳理学习。

正所谓把时间划到刀刃上,与其焦虑空想,不如把这些碎片化时间加以利用,也就多了一些提分的时间,积少成多,逆袭的资本才能雄厚。
不同于高考,考研需要兼顾总分和单科成绩,“竹竿效应”告诉我们,拿着一箩杆子去打树上的枣,能打到的枣的质量取决于那根最长的杆子,也就是说总成绩彰显出考研有多么出彩。
但“木桶效应”一样提醒我们也要兼顾短板,毕竟总分过来,单科成绩不过线也是白费力气,徒增遗憾罢了。
适度休息,保持精力充沛
一味的打疲劳战,没有什么用。
冲刺阶段,精力状态很能影响学习效率,不要觉得休息是在浪费时间。
短暂的休息是给大脑充电,不仅不会耽误学习进度,反而还会帮你快速找到学习状态,注意力更集中,做题效率变高,抓住更多提分点。
当然了,休息是蓄力,不是停学,大家也不要借着休息的名义在学习上松懈,不然之前大半年的努力可就白费了。
不管咋说,困了就小睡片刻,累了就运动,保持充沛的精力,才能在考场上超常发挥。

总之,不放弃,已经打败了一般人,停止emo,不要怂!
稳住心态,那你一定可以逆天改命,高分上岸!!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大家照顾好自己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