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短视频推送里,中国看起来比印度还穷?
这是一位来自印度的网友在知名的网站之上,提出这般的疑问。
他还补充说:“我18分钟连续刷了200条短视频,结果137条是来自破旧中国的陈旧片段,有2015年之前的城中村、绿皮列车、雾霾天气等等,这是为什么?
这不就是典型的是算法构建认知,短视频推荐机制本来就是根据用户互动偏好,西方观众对中国的好奇常常集中在传统与现代碰撞的内容上,呈现中国落后一面的视频更容易获取点击和传播,所以你就刷到这类视频了呗。
这个时候我也看了其他外国网友的评论,确实是理智的朋友占大多数。
一位德国网友称,“我在上海与孟买均生活过两年,短视频上所见印度视频大多是宝莱坞明星、奢华婚礼以及IT园区,而中国视频呈现农村生活、传统集市和陈旧街区,这就是算法选择性展示结果,并非真实情形。”
长期以来西方媒体构建的叙事框架,就是将中国定位为发展中国家的范例,把印度塑造为有潜力的股票,定位决定了内容生产的下意识走向。
就像同样是一条双向八车道的公路,在中国的视频中或许会被标注为政府用来装点门面的工程,在印度则成了繁荣发展的标志。
一位法国网友也表示,此前我到过中国与印度,中国的富足从基础设施便能看出,像高速公路、高铁、5G覆盖等,在短视频中不太容易展现,而印度的富足多在个人消费上体现,比如黄金首饰、奢华婚礼等,很有视觉冲击力,适合在短视频里传播。
根据人民网2025年7月的报道,中国高铁营业总里程已达4.8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70%以上覆盖全国97%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截至2025年,中国已建成5G基站459.8万个。
根据川观新闻2025年2月的报道,印度目前正在建设孟买-艾哈迈达巴德高铁(508公里),已完成35%土建工程,预计2031年投入运营。
而印度在黄金消费上确处于全球居领先地位,仅2023年购买量达310吨(世界黄金协会数据),2024年上半年印度黄金需求更是强劲,第二季度黄金消费量为162.9吨同比增长4%,看来印度人民也懂乱世黄金这个道理?
有位美国网友说:“西方媒体喜欢报道中国的穷困地区,到了短视频时代还这样。印度作为民主伙伴,正面报道更受照顾,这不是算法的事,是政治在内容传播上的体现。”
国际传媒的报道架构确实有选择性,这种选择性会通过算法被进一步放大,用户对内容的互动行为又反过来加强了算法的推荐倾向,形成一种循环强化机制。
算法推荐机制决定着我们所看到的内容,中国的视频偏好有传统朴实的一面,这或许更契合西方对中国的幻想,而印度内容倾向展现高速发展的模样,异域风情与差异内容更容易得以传播,因而中国的现代化部分反倒被审美疲惫给过滤掉了。
一位丹麦博主说:“我是旅行博主,我发现中国人很少炫耀着拍豪华场所,而印度中产阶级特别爱展示他们的新公寓、汽车和商场,中国短视频平台大多是记录平常生活,这种文化差异就造成了误解。”
中国的网友对炫富内容是批判的,平台对过度展示奢侈生活的内容有限流措施;再看印度,新兴中产阶级正处在消费爆发阶段,更愿意展示现代化生活成果,这种展示意愿的不同,造成了印度更富足的假象。
国际主流研究表明,中印两国在短视频平台的内容消费方面有明显不同:在中国的平台上,像奢侈品,豪车以及高端旅游这类直接展示奢华消费的内容占比相对较低;而在印度,这类内容的占比明显更高。
两国的消费文化存有明显差异,中国消费者更加倾向于把资金,在教育、医疗等实用性较为强的领域加以运用;印度的中产阶级,却展现出对黄金、珠宝等可视性奢侈品,具有更为强烈的消费喜好。
中印发展的路数本来就不一样,一个重点搞基础设施和系统构建,一个重点抓消费活力与个体表达,原本没什么优劣之分,但在短视频里面,就莫名其妙弄成了谁更富谁更穷的片面比较。
其实真正的现实永远比15秒的视频复杂得多,我就在想换个平台、换个标签,我会看到什么故事?
如果喜欢,记得点个关注,点个赞,万分感谢🙏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