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欧洲黑历史,木乃伊的一百种用法:磨粉服用、做颜料、当摆件

如果你穿越到19世纪的欧洲,在贵族客厅里看到一具埃及木乃伊,千万别惊讶——这可不是博物馆展品,而是当时最时髦的家装饰品!

如果你穿越到19世纪的欧洲,在贵族客厅里看到一具埃及木乃伊,千万别惊讶——这可不是博物馆展品,而是当时最时髦的家装饰品!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些沉睡千年的法老子民,不仅被当作装饰,还被开发出了各种匪夷所思的用途:从画布上的颜料到药房里的珍品,甚至成为工厂里的燃料。

在19世纪的欧洲画坛,一种名为“木乃伊棕”的褐色颜料备受追捧。这可不是什么夸张的绰号,而是实实在在用木乃伊遗骸制成的颜料。

商人们从埃及运来完整的木乃伊,在作坊里拆解包裹布,将遗骸碾碎成细粉,混合沥青和树脂,最终制成色泽温暖的褐色颜料。这种颜料因其卓越的阴影表现力,深受画家们的青睐,却很少有人知晓它骇人的来源。

木乃伊棕

直到英国著名画家爱德华·伯恩-琼斯偶然得知真相——自己画布上的褐色,竟然来自一位古埃及人的遗体。震惊之余,他立即为剩余的颜料举行了一场小型葬礼,并发誓再也不使用这种"人体颜料"。

如果说作为颜料已经够惊悚,那么木乃伊在当时的"医疗价值"就更令人匪夷所思。

爱德华·伯恩-琼斯

在中世纪迷信的延续下,19世纪的欧洲人坚信这些千年遗骸具有神奇疗效。走进任何一家药房,都能在橱窗里看到装有木乃伊粉末的玻璃瓶:头痛欲裂?来勺木乃伊粉;内出血不止?还是木乃伊粉。

就连上流社会的贵妇们都将其视为美容圣品,在下午茶后轻轻敷在脸上,相信这样能恢复青春活力。

木乃伊粉

这股“木乃伊热”很快蔓延到了社交领域。

在维多利亚时代,富裕的英法家庭竞相举行“木乃伊开棺派对”,将这视为展示财富与学识的最佳方式。他们不惜重金购买完整的木乃伊,将其陈列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

当宾客盈门时,主人会当着众人的面,缓缓拆开千年未动的裹尸布,在阵阵惊叹声中展示“异域文明的神秘”。一具完整的木乃伊,俨然成为一场成功派对的最佳保证。

木乃伊开棺派对

而在埃及本地,由于拿破仑远征后大量木乃伊出土,这些千年遗骸竟然沦为了日常消耗品。铁路工人用浸满树脂的裹尸布生火取暖,农民将粉碎的亚麻布混入田地作肥料,旅行者则把布条捆扎成火把照明。这些如今看来不可思议的做法,在当时却屡见不鲜。

这场持续近百年的"木乃伊热",直到20世纪初才逐渐冷却。

随着考古学的进步和伦理观念的提升,科学家们开始呼吁:木乃伊不是商品,而是珍贵的历史见证;不是日用品,而是值得尊重的人类遗骸。

博物馆纷纷制定规范,禁止随意拆解木乃伊;艺术家们摒弃了以人体制成的颜料;药房撤下了那些装着古老遗骸的瓶罐。

如今,这些曾经被当作颜料、药品、装饰品的木乃伊,终于得以在博物馆的展柜中安息。

来源:

[1] Using a mummy as a mmedicine - the Pharmaceutical Journal

[2] The Curious History of Mummy Brown - PPA Studio

[3] Mummia - Wikip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