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不得不说,最近的苹果,在产品策略上确实有点"神奇"。
就在iPhone 17系列刚刚发布不久,关于明年的iPhone 17e的曝料就已经满天飞了。

根据GF Securities分析师Jeff Pu的最新研究报告,这款计划于2026年初发布的入门机型,核心策略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平衡升级、严控成本。
具体怎么个平衡法?
iPhone 17e将搭载与iPhone 17标准版相同的A19芯片,内存保持在8GB水平。听起来不错?先别急着高兴。
参考iPhone 16e的先例,那颗A18芯片的GPU核心数就比标准版iPhone 16少。所以这次的A19,会不会又来一次"阉割版"?
答案可以说板上钉钉。
这很苹果。

(二)
当然,最让人摇头的,还是网络连接方面的妥协。
为了控制成本,iPhone 17e不会搭载iPhone Air上首发的C1X 5G基带,更不会采用正在研发的下一代C2基带,而是继续沿用iPhone 16e的C1基带芯片。
显然,这是对消费者钱包的精准拿捏,更是对入门市场的"差异化对待"。
不过报告中也透露了一个所谓的"亮点":苹果可能会为iPhone 17e配备全新的N1无线芯片,用以提升设备能效,并实现更快、更可靠的点对点数据传输。
N1芯片是什么?这是苹果在iPhone 17系列上首次亮相的自研无线芯片,支持Wi-Fi 7、蓝牙6和Thread连接。听起来挺高大上,但说白了,就是给你一颗"能效糖",让你忘记基带"缩水"的痛。
研报最后还给出了结论:iPhone 17e主要卖点可能集中在出色的续航表现上,得益于能效更高的A19芯片与N1无线芯片的加持,其续航能力有望超越前代产品。
续航?这真是2026年第一款新iPhone的最大卖点?

(三)
在全球手机厂商中,和苹果这种"挤牙膏"策略形成鲜明对比的,还有那些激进的国产品牌。
小米、华为、OPPO等国产厂商,在中端市场早就卷起了高刷屏、多摄系统、快充技术。iPhone 16e在美国销量中占比虽然达到11%,相比iPhone SE增长120%,但国产机型在配置与定价上的激进策略,将加剧iPhone 17e的市场压力。
更让人玩味的是,iPhone 17e起售价预计维持4499元人民币,而这个价位段,国产旗舰已经能给你120Hz高刷、潜望长焦、100W快充的全套配置。
苹果凭什么还能守住这块市场?
靠品牌溢价?靠iOS生态?还是靠那颗“可能被阉割”的A19芯片?
而且,iPhone 17e将采用60Hz屏幕,形态升级为灵动岛,从此刘海屏在iPhone上彻底退场。但60Hz的屏幕在2026年,这还能算是"升级"吗?
当iPhone 17系列已经实现全系120Hz高刷,当国产千元机都普及了高刷屏,苹果却还要在入门款上坚守60Hz,这不是精打细算又是什么?

(四)
针对苹果的这种产品策略,我总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苹果太会算账了。
A19芯片在PassMark单核性能测试中拿到5149分,稳居榜首,甚至超过了桌面级CPU,单核功耗仅约4W。这样一颗能效惊人的芯片,苹果当然舍得下放到入门机型——因为这是台积电N3P工艺的成熟产物,边际成本已经很低。
但真正代表技术水准的C1X基带、ProMotion高刷屏、多摄系统?对不起,这些都是要加钱的。
苹果计划通过复用上代元器件控制成本,首年出货量目标设定为2000万台。2000万台,按4499元起售价计算,这是一个接近900亿人民币的市场。
用去年的基带、60Hz的屏幕、单摄的影像,换来将近千亿的营收,这笔账,苹果算得明明白白。
但消费者的账呢?
2026年花4499元,买一部60Hz屏幕、单摄像头、老基带的iPhone,你觉得值吗?
(作品声明:本文基于网络公开爆料撰写,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