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商鞅四次见秦孝公后长叹一声,他到底有什么遗憾?

“你对我们国君说什么了,让他那么高兴?”秦孝公的近臣景监问商鞅。“我给他讲了富国强兵之策,他觉得会很快奏效,所以才那么高

“你对我们国君说什么了,让他那么高兴?”秦孝公的近臣景监问商鞅。

“我给他讲了富国强兵之策,他觉得会很快奏效,所以才那么高兴。”已经见过秦孝公四次的商鞅回答道,紧接着他却又叹息一声:“可是如果采用这样的策略,那秦国就难以达到殷朝和周朝时的道德水平了!”

这是秦孝公即位不久,他一心要恢复祖先时期的霸业,所以发布求贤令,希望得到有才能贤士的辅佐。

秦孝公的影视形象,图源网络

身在魏国的商鞅听到这个消息后,马上赶奔秦国,托人找到秦孝公宠爱的近臣景监,希望通过景监的介绍觐见秦孝公。

在景监的运作下,商鞅果然得到了秦孝公的召见。

第一次见面,商鞅就滔滔不绝地讲起自己的治国良策。因为事先不清楚秦孝公的真实需求,所以商鞅讲述的是他认为最高明的“帝道”,也就是五帝时期遵循自然规律的治国理念。

商鞅的影视形象,图源网络

结果,商鞅讲得滔滔不绝,年轻的秦孝公却听得昏昏欲睡,根本没听进去商鞅到底讲了什么。

不仅如此,商鞅离开以后,秦孝公还特别生气地把景监叫到跟前骂了一通:“你推荐的这个人就是个妄人,我怎么能重用他呢!”

景监挨了骂,只能把气撒到商鞅身上,商鞅的解释则是秦孝公还没有领悟帝道的高明之处,然后他请求景监再安排一次见面机会。

商鞅的影视形象,图源网络

五天后,秦孝公再次召见商鞅。

这次,商鞅讲授以王道,也就是以仁义治天下的理念。秦孝公听进去了一些,可是仍然没有决定要重用商鞅。

第三次见面时,商鞅讲授以霸道。秦孝公认为商鞅讲得还不错,但还是没确定要重用商鞅,还想再多听他讲一讲。

通过这三次见面,商鞅终于明白秦孝公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样的治国良策,因此也就确定了第四次见面时的主题。

第四次见面,商鞅直接谈起富国强兵之道。

这一次,秦孝公非常高兴,他说道:“之前你说的那些治国之道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见效。作为贤明君主,我当然希望我在世时就能看到策略的效果,怎么能等上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看到成效呢!”终于决定重用商鞅,让他在秦国施行自己的治国良策。

景监看到自己的举荐终于有了结果,于是详细询问商鞅事情的经过。商鞅把事情诉说一遍,同时也说出内心的遗憾:“只采用富国强兵之道的话,秦国确实会很快富强,可是就难以达到殷朝和周朝时的道德水平了!”

老年商鞅,图源网络

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在秦国的各项举措都得到了实施,秦国很快强盛起来,成为战国中最富强的诸侯国。秦孝公去世后,虽然商鞅被秦惠文王诛灭,但是他推行的新法却一直在秦国实行,一直延续到秦王嬴政平灭六国。

虽然如此,事实的发展也确实像商鞅当年所预料的那样:秦国虽然强盛了,但是整体社会道德水平并没有明显提升。更值得一提的是,秦朝一直推行商鞅严刑苛法的主张,结果很快招致百姓的不满与反抗,秦王朝建立后只存在了两世就被推翻,被推行仁政的汉朝取而代之。

商鞅塑像,图源网络

商鞅在历史上留下赫赫威名,虽然有不少专家学者对他持以批评态度,可是不可否认,任何人物都难以脱离时代背景的局限,商鞅同样如此。商鞅既有学识又有抱负,当他遇到求贤若渴的秦孝公时,首先考虑的必然是能否成功推行自己的主张,实现个人抱负和国家富强,至于推行哪种策略当然要看国君的喜好。当秦孝公希望有短期见效的策略时,商鞅只能放弃其他更看好的长远之计。

当商鞅四见秦孝公出来后,他的那一声叹息,除了惋惜不能开创的长久基业之外,恐怕还有对将来自己命运的担忧。

聪明如商鞅,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是否还有别的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