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媒创氪快讯】作为湘西州重要产烟县,凤凰县近年来紧扣烟草行业数字化转型步伐,聚焦“一融五化”的发展方向,引入温湿度传感器、植保无人机、手持测水仪等数智化设备,从苗床到烟田,再到收购站点,以科技为笔绘就现代烟草农业图景,为烟农减工降本、提质增效,让“凤凰金叶”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支点。
育苗大棚“装大脑”,守护烟苗“茁壮成长”

(实时显示温湿度)
“以前天不亮就往大棚跑,掀开棚膜看温度,晚上还要定闹钟起来查湿度,生怕烟苗冻着或闷着。现在好了,手机上随时能看数据,超温了还会响警报,我在家就能把棚里的事管得明明白白!”凤凰县阿拉营镇烟叶育苗户郭昌庭,一边滑动手机里的“智慧育苗”APP,一边指着棚内悬挂的设备介绍。在他负责的育苗大棚里,温湿度传感器放置在苗床上方,这些小巧的“电子哨兵”正24小时捕捉棚内温度、湿度数据。
凤凰县地处武陵山区,春季多低温阴雨,夏季高温闷热,育苗环境管控难度大。以往,育苗工人全凭经验调节棚膜、通风口,不仅耗时耗力,还常因判断偏差导致烟苗长势不均。如今,温湿度传感器的应用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工作人员可通过传感器实时掌握环境数据,再结合数据手动调节,为烟苗打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数据比老经验更靠谱!”凤凰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烟叶技术员聂湘豫介绍,2025年凤凰县17个育苗大棚全部装上温湿度传感器,通过精准管控,烟苗壮苗率从往年的91.5%提升至95.8%,移栽后成活率达98%以上。据企媒创氪获悉,凤凰县遭遇倒春寒,传感器提前预警,技术人员第一时间赶赴育苗棚,做好保温措施,避免了近2000盘烟苗冻伤,为后续烟叶丰产筑牢了根基。
大田管理“添翅膀”,织就高效“防护大网”

(操作员开展喷洒叶苗肥作业)
“以前背着30多斤的肥料桶爬山打药,一天下来腰都直不起,还总担心漏喷。现在无人机一飞,30亩烟田1小时就喷完了,药液还撒得匀,成本也比雇人低!”凤凰县茶田镇烟农田宏星,站在自家烟田边,看着空中作业的无人机感慨道。在他眼前,一架黑白相间的植保无人机正沿着预设航线低空飞行,细密的雾状肥料液均匀覆盖在烟叶上,这是凤凰县烟叶大田管理“机器换人”的常见场景。
凤凰县烟田多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块零散、坡度较大,传统人工植保效率低、风险高,还存在叶苗肥施用不均的问题。为破解这一难题,凤凰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两条路同时走,一是积极与合作社进行沟通,引导合作社增添无人机设备。二是引进成熟的无人机农事团队,为烟农提供“预约式、精准化”植保服务,打造公司“搭台”,无人机“唱戏”,烟农收益的共赢局面。
据凤凰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统计,无人机植保的肥料液利用率比人工提高40%,每亩植保成本从90元降至55元,还能做到精准投放。2025年凤凰县无人机植保覆盖率较往年有较大的提升。
收购环节“持标尺”,守住烟叶“品质关口”

(科学测量烟叶含水率)
“您这批烟叶水分含量16.4%,在标准范围内,质量合格,可以过磅!”在凤凰县禾库烟站收购点,初检员梅凌波手持测水仪,轻轻插入一捆金黄的烟叶,3秒钟后,仪器屏幕上便显示出水分数据。烟农吴金明凑上前看了一眼,笑着说:“以前卖烟全凭收购员‘手感’,有时候明明觉得烟叶干了,还会因为水分超标被退回。现在有了这个‘准星’,我在家就能先测水分,晒到合格了再送过来,少跑好多冤枉路!”
据企媒创氪获悉,烟叶水分含量直接影响收购等级和储存品质——水分过高易霉变,过低则易碎,是烟农最关心的收购指标之一。以往,收购人员通过“手摸和眼观”判断水分,主观性强,常引发收购争议。如今,手持测水仪成为全县2个烟站,7条收购线的“标配”,其通过高频电磁波检测烟叶水分,结果精准到0.1%,既杜绝了人为误差,又提高了收购效率。
“有了测水仪,收购更透明,我们卖烟也更放心!”吴金明说,去年他特意买了台小型手持测水仪,烟叶采收后先在家检测,调整晾晒时间,再送到烟站,一次通过率从往年的70%提升至95%。禾库烟站站长侯啸介绍,2025年凤凰县烟叶收购争议明显下降,烟农的满意度达98分以上。
从育苗大棚的温湿度传感器,到大田的植保无人机,再到收购点的手持测水仪,数智化设备正为凤凰县烟叶产业注入“科技基因”。这些“小设备”解决了烟农的“大难题”,让“靠天吃饭”的传统种植模式,逐步转向“看数种烟”的智慧模式。未来,凤凰县将继续深化数智化应用,让“凤凰金叶”在科技加持下,成为带动烟农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致富叶”。
作者 蒋杰 聂湘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