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证券的付老师在公开的演讲中,曾用“JQK”理论解读中国的产业政策以及基于产业政策而衍生的投资机会。这个逻辑催生的投资机会,在产业上有,在股市也有。股市上的现象就是大家平时讲的政策牛市。比如,2009年和2025年这一波的牛市,都是经济不景气,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在发挥作用。

在中国,结构性牛市和政策密不可分
在中国投资,想要把握这种结构性的机会,就一定要懂得这些产业政策背后的逻辑。这个逻辑就是要尽量在早期投资,成熟期反而应该退出。这种中国式的智慧,巴菲特老爷子深谙此道,投资比亚迪就是最好的说明。
产业投资要趁早个人认为,付老师的“JQK”理论能够很好的解释中国产业政策所能带来的投资机会。这种投资机会是有特点的,不是任何时候都存在。
就好像牛市总是在后期才会被大家热议,在早期的时候大部分还是观望态度。等大家都认为牛市来的时候,机会也许就很有限了。这个逻辑和产业投资的逻辑是一致的,背后是市场机会和人性的共同作用。

硬科技得到了中国政策支持的大力支持
“J”和“Q”阶段是指国家大力提倡、尚未完全成熟的新兴产业(如现在的半导体、人工智能等),这些领域在政策的早期会有更多的投资机会,但一定要在早期投资,一旦成熟就会过热。
“K”阶段则是行业已发展成熟、进入激烈市场化竞争的阶段(如新能源领域),应该避免进入。
我们先不看新能源汽车的例子,让我们把目光放回到10多年,中国曾经也打造过一个绿色能源产业:光伏产业。
2004年光伏产业在中国依然很小,但随着2004年德国通过《可再生能源法》带动了欧美陆续出台产业补贴政策。产业需求开始爆发,这使得2001年成立的无锡尚德业绩暴涨,并于2005年12月在纽交所成功上市。

中国早期出台的光伏产业政策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于2006年出台了产业投资的扶持政策。巨大的市场,叠加产业政策,中国光伏产业在2006年至2008年期间迎来了第一轮巨大的投资热潮。许多企业纷纷涌入光伏制造领域,尤其是技术门槛相对较低的中游组件和电池片环节,产能迅速扩张。产业的迅速发展,催生出了一批公司在纽交所陆续上市,江西赛维、天合光能、英利绿色能源、晶澳太阳能陆续登录资本市场,并且获得市场的追捧,这极大的刺激了市场的投资热情。
这个阶段的光伏产业,属于典型的国家支持,但仍处于发展初期的新兴产业。2005-2007年期间,无锡尚德的股价涨幅超过了460%,市值一度超过100亿美元。

无锡尚德2005-2007年股价的变化
由于这个阶段的光伏产业的市场需求在国外,国内市场非常弱小。国外的光伏产业补贴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打击下陆续取消,行业受到冲击。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在2009年推出了“四万亿”的投资计划。地方政府为了经济增长指标,纷纷把目光投向了当时这个绿色的新兴产业:光伏。于是,我们看到了2009年后遍地开花的光伏项目,投资额动辄数十亿甚至上百亿人民币。
这个阶段的光伏产业是明显过热的,在地方政府的推动下,市场资金大量涌入,投资的成本也会变得居高不下,竞争开始白热化,想要赚到钱会开始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在政府这种不理智的参与时,投资者就应该警惕这背后的风险了。
巴菲特对于中国这些产业政策的投资逻辑了然于心,于是才有了2008年投资比亚迪的故事。
巴菲特投资比亚迪,17年回报超30倍2008年9月的时候,巴菲特投资了比亚迪这个看起来不符合他选股标准的股票,以每股8港元入股比亚迪,投资2.3亿美元,持股比例达到9.89%。到2025年完全退出,按照每股8港元计算,比亚迪这笔投资上,巴菲特的回报率约30倍。

巴菲特持股期间,比亚迪港股的走势图
当时市场上对于巴老爷子的这一投资举措,基本上持负面的看法。要知道,当时的比亚迪可是一个典型的矮穷矬,负债率高,而且净利润相比2007年还大幅下滑超过30%。可巴菲特看好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潜力及政策支持,以及比亚迪完整的产业链优势,于是做出了投资决定。
要知道,当时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弱小到什么程度?可以说完全是个小透明。

过去1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数据
2008年全国汽车的销量是938.05万辆,而当年新能源汽车的全年销量只有0.24万台,占比仅有0.025%。201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才超过1万辆,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突破两位数达到34.04万辆,自此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开始进入发展的快车道。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突破1000万辆。
那国家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出台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的呢?2009年的1月。
2009年1月20日,财政部、科技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建〔2009〕6号),宣布在北京、上海等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中央财政重点对购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助,并制定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指导试点城市执行。
巴菲特是什么时候投资的比亚迪?2008年的9月。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政策的演变
2022年8月巴菲特开始减持比亚迪,虽然他表示比亚迪依然是行业龙头,但估值已经不便宜了。碰巧的是,中国新能源政策的大幅调整也刚好是在2022年底。2023年以后,新能源的政策支持力度就大不如前了。
个人觉得,巴菲特投资比亚迪的逻辑和付老师的逻辑是一致的。
国家鼓励一个行业发展,那一定是这个行业我们还很弱,还有明显的发展空间。因此,在新兴产业的早期,是完全可以参与进去的,特别是参与到行业龙头里面,更能充分吃到市场发展的红利。一旦产业政策大规模铺开,各地开始陆续跟进,行业就很容易变得过热,这时候再参与进去,估计就是僧多粥少,而且还不知道风险何时到来。
就好像牛市后期,跑步进厂的人才是最多的。这反而让涨幅更为惊人,让进场的人产生错觉。这其实也意味着一旦开始下跌,跌幅也会像雪崩那样,一发不可收拾。